正文

晨光社的經(jīng)過及將來的希望

人格的啟示 作者:王統(tǒng)照


晨光社已有了年半的歷史,而卻沒有一次報告向閱者說明,這里有兩種原因:(一)本社人數(shù)不多事務較忙所以沒來及,(二)本社對于介紹學術與社會事業(yè)方面自慚能力薄弱并沒有甚么成績,所以也沒有回閱者報告的必要。但逝水般的流光,既將我們過去的時間消費去好多,而由過去的經(jīng)驗中,我們對于社務及其進行的事,已有多少的改良的計畫;雖是就目前而論有已實現(xiàn)的,尚有正在籌劃中者,但我們集了若干的日子,幸而尚能將本社的精神維持得?。欢以趯淼那巴旧?,更似有發(fā)展可能的。有這種種原因,所以在本社所出之晨光的第一卷的末一號里,要將本社的歷史,及對于將來的計劃,作一種概括的報告。

A 過去的歷史

中國自五四以后,一般青年都知道團體集合的重要,所以會社的創(chuàng)辦如雨后春筍,多至不可勝數(shù)。不過以向來缺乏團體訓練的中國人,作事是虎頭蛇尾,思想是西爪東麟,趁一時的興致,絕沒有堅強的繼續(xù)性,與能在預定的程序中,有詳細切實的計劃,所以一般青年所集合成的社團——無論是哪一種類的——經(jīng)過試驗其結果多半是勃然而興忽然而亡。其實據(jù)我個人幾年來的經(jīng)驗與觀察,他們所以有如此現(xiàn)象的原因,我可武斷一句是“非天然的淘汰乃人為的淘汰。”因為欲謀中國現(xiàn)在社會的改革,及文化的提高,此等青年所集合的團體,正不虞其多,不過多數(shù)是犯了上述的幾種原因,遂致結果到了煙消火滅的地步。我以為大原因即是個人沒有強國的意志,缺乏團體的訓練,沒有真確的目的,因此種種,所以這等社會的人為的淘汰又焉能免掉。

我們的晨光社所以發(fā)起,老實說:在初時依我的觀察,也免不了犯了上述的幾種幾乎成為向例的弊端,在十年的十二月上旬時,有一天羅承烈、汪清渝二兄約我到一處談話。他們想發(fā)起一種雜志,期集合同人作學術上的研究,——當初的目的實在只是如此——并且他們將想著介紹幾人入社的名單給我看。我乃知他們是邀集了中大的教授及學生的一部分人共同作此事業(yè)。我當時很經(jīng)過一番考慮。以為我們在現(xiàn)在無論組織哪一種的團體,或發(fā)表哪一種學術上的研究,都要有確定的標準與預定的計劃,不可貿然創(chuàng)始的。后來他們力勸我說:創(chuàng)辦這等雜志的宗旨,是要提高國人思想,與發(fā)揚學術研究的精神,至將來的事業(yè),此刻因漫無把握,還不容易一一說定,大凡作事情始簡畢巨,我們也絕不想發(fā)起這個團體,僅僅以出幾本雜志為任務的。過了幾天,我也以為在實情上也的實如此,所以我也加入了。這樣的進行下去,在那飛雪嚴寒的殘冬中開過幾次預會,草定簡章,乃在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開了成立會。當時到會者有二十余人。決定定名為晨光雜志社,(在此處尚有一段小小的說明,就是當時我們提出了幾個雜志名稱,至終所以講用晨光二字:乃是表明黎明的微光的意思,并且對于將來總有無限希望的意思。及至決定以后過了月余,我們又曉得上海亦有一晨光,系一藝術的團體。但因報紙上沒有登載,——也或者我們不曾看見過的緣故,竟無意中相同了。不過我們并非有意相同,而且事實上已不易更改,再則我們這個雜志所包括的范圍較廣;又有中大的晨光的幾字,可為標志,經(jīng)大家又商酌一過,認為無重行易名的必要,所以就用此二字。)其實那時只不過一個雜志社而已;我將那所規(guī)定的簡章錄在下面,閱之便可瞭然。

1.本社會定名為中國大學晨光雜志社由本校一部分之教職員與學生組成之。

2.本社以提高思想與研究改造現(xiàn)社會之方法及輸入可供研究之資料為宗旨。

3.本社社員皆愿負稿件上之義務。

4.本社組織暫分三部。

(A)總務部,主管社中之經(jīng)費庶務及交際諸事。

(B)編輯部,主管審定稿件與關于編輯上之一切事宜。

(C)發(fā)行處,主管印刷發(fā)行與廣告及交換書報等事。

5.各部設正副主任各一人,由社員選出。每部設干事四人由各部主任推定至各部事務之分配由各部自行規(guī)定,各部干事與各部之正副主任負連帶責任。

6.本社職員每年改選一次,于年終舉行。

7.本社所發(fā)行之雜志暫定每年共出五號即以五號為一卷。

8.本社每兩月開常會一次,每年開大會一次,以決定社務進行之方法與報告社務之情形。

9.凡本校同學及職員經(jīng)四人以上之介紹于開常會時有出席社員過半數(shù)之通過后得為本社社員。

10.本簡章如有不適之處得于開常會時修改之。

由此簡章上,便可知晨光社初發(fā)起的目的了。后來第一次選舉的結果,其各部職員如下:

總務部 正主任 汪清淪 副主任 蔡咸章

編輯部 正主任 高一涵 副主任 王統(tǒng)照

發(fā)行部 正主任 劉榮鄉(xiāng) 副主任 朱金淼

其后又將各部中推定了幾個負責的干事,就算大致妥協(xié)了。

后來此簡章又經(jīng)過修改,在第二次年會中將第五條改為各部設干事只要二人負責辦理。其結果如下:

總 務 丘 咸 吳 越

編 輯 高一涵 王統(tǒng)照

發(fā) 行 劉榮鄉(xiāng) 童蒙正

說到此處,則關于本社經(jīng)濟方面,也可少說幾句。大略是第一號出版,幾乎完全由社員先行代墊,其后乃經(jīng)全體決議,向本校職教員募月捐,以為永久維持的計算。其結果則每月可由認捐之教員薪水項下,撥到一百七十余元,由本校會計處支領。其實這個數(shù)目,也時有出入,自然由于教員進退的關系,而約數(shù)卻在此左右了。每兩月出版一次,頁數(shù)在一百七八十頁,約需用印刷錢二百五六十元,如此扣除約還剩百元左右,而寄費及一切開銷,總須在內,此項報告及經(jīng)手事完全由本社總務部管理,已有詳密報告分致各社員,此處不必多說。

以后乃于十一年四月十五號出版第一號《晨光》。初出版時以無很好稿件的關系,極不滿人意,而且我們自己看了,也以為缺點甚多。

第二號于同年八月出版,內容似稍好,但仍無大進。

第一二號的編輯,我也很慚愧的在此須聲明一句,我并沒有負甚么責任。因當時本社公選我為編輯副主任,我一方面自知所事的忙繁;一方面又恐稿件上難對付,所以固辭幾次,而大家不允。高一涵先生又因教務及他事冗忙,不能將全付精神對付編輯的事,當?shù)谝惶栁闯霭鏁r,我從實說我看沒有甚么極多的好稿件,我很覺灰心!然日子既迫,得又無術可想,與高先生商議幾次,只得付印,于此我自慚是的!但自來編輯上的責任應負,亦須有可負的資料,否則徒責成編輯者一二人,任管如何是無法可想。至第二號的編輯,正在伏假中,我回家去了,只寄了一點稿子來,及我再來京時,二號已印刷好,即出版了。

向來辦雜志出版愆期,在中國幾乎成了慣例,但這種關系,由人才缺乏比經(jīng)濟缺乏的原因尤大。不幸我們的晨光也陷入此同樣的苦境。合算起來:年半的光陰至少也須出到七號,然現(xiàn)在只出到一卷(共五號),雖然犯了稿件不易收集的弊病,而其實還不在此;就是因為去年三個月的暑假,社員離京者多,以致停擱了好多日子;其次就是第四號印刷時適值在陰歷年內,遲延有兩個月之久,所以打算起來,出到五號也不是說不過去,雖則內容不敢自詡以為完美。

晨光的發(fā)起,主意不為不善,但因稿件的困難,我們試從第一號打開來看,實在不免有淆亂雜湊的毛病,如在我們沒有特別表出為某種主義的宣傳;或單獨為哲學文學的專門研究雜志。雖是其中的文章未必俱很精粹,而對于思想之貢獻的方面,亦或不無小補。因限于人才,限于時間在無可如何中尚能有此些微的貢獻,我們也要借此自慰。自從第四號起我們細看去似是比以前好得多了;而且關于文學的材料亦當有些,這因為我們認為在此干燥冷枯麻木無情的社會里,新文學的力量,激動他們,感發(fā)他們,要比其他的東西容易有效力些的緣故。

以上大略將本社成立的經(jīng)過及雜志的情形報告過了,以下我們的計劃也要說說。

B 將來的希望

晨光社的人數(shù)雖不很多,但結合的力量經(jīng)過年半的試驗,卻比較得還可以維持下去。從前只想出一雜志的計劃,現(xiàn)在卻想擴大而為出我的其他小冊子的計劃;從前原以介紹社員成立此雜社;今將預備改組為一較大而活動方面較多的團體,至于這兩方面刻尚未得一一見諸實行,但計劃卻已規(guī)定梗概。今分層略述如下:

對于將來的計劃,我們想分兩層說:

(一)社務的改組。這個思想,雖即發(fā)源于本社成立以后的幾個月,但說因種種阻礙,以及內力不充實,故未曾提出。在今年四月中,我們看到社務漸次發(fā)達,雜志的出版已可維持,所以決定想將原來規(guī)定的雜志社,改組為晨光社,多介紹負責而有力量之會員,以為擴充的計劃。因為我們相信團體活動的力量比個人為強,團體的集思比個人為精密;一方又鑒于中國青年根本上沒曾經(jīng)過團體生活的訓練,所以作事不免始勤終怠五分鐘熱度的遺訊,而近來青年所組合的團體,多是虛有其表,缺乏宗旨上的貫徹,缺乏精神上的團練,缺乏持久的毅力,有此種種原因,遂致有的易于消滅,有的空存其名。我們觀察中國現(xiàn)在的社會狀況,已由覺醒時期,幾乎重回到麻木沉醉的時期。優(yōu)游自適,甘心自放的狀態(tài),又迥翔于青年的心底,這的確不能尤令我們?yōu)橹苫蟛话?!所以我們想藉此一點團結的力量,在這死氣沉沉的社會里助一分力,我們使不能以獨出一份自己羞看的雜志為滿意了。這個提議經(jīng)過社員的幾番討論之后,已大致決定將晨光雜志社改為晨光社,其出雜志叢書小冊子是為社中一部分的任務,其他如農村運動,如合作事業(yè),與一切能以傳播文化及應發(fā)民智的事業(yè),本社同人當盡力為之。不過改組的詳章尚未印出,此處只報告一個概略,其詳經(jīng)二卷一號晨光出版時,閱者當可看見了??傊?,在改組中的本社,其宗旨則結合同志而從事的中國社會之改造的計劃與實行,而尤注重于農村運動合作的計劃及書報的傳播。其方法:則在相當?shù)姆秶?,擴充本會的勢力在各處,使之易于補偏救弊,而先以刊行書報小冊子為傳播的工具。以后本社的社員,須認真能盡力為本社助力,以本社的活動,作其自身之活動。社員如以為宗旨不合,便可退社,且因此我們性是多介紹有力的社員,但無形中對于社員須有一種消極的制裁,即其行為有與本社相逆者,不能不請其出社。我們以為分子不純粹,則萬不能成為強固之結社體,又焉能發(fā)揮光大本社的精彩。其實我們所要求于本社社員者,也不過能履行本社的社章;能在可能的范圍內有本社盡力;能以堅固不拔的精神,研究學術,或經(jīng)事于相當?shù)氖聞眨c有助成本社的義務而已。

至于詳細規(guī)約,容俟下號宣布。

(二)叢書的計劃。這個計劃,即為本社改組后第一步的實現(xiàn)的事務。至其宗旨辦法等已有晨光社叢書簡章在后面披露出來,大家閱后即知,在此也不必列舉,這因為我們以為雜志是零量研究的表現(xiàn)對于國人的思想上,只可片有斷的應發(fā),不能作系統(tǒng)的介紹。所以有此計劃。至于叢書的內部,我們想分為二種:一種是專門研究一種學理,或一種重大問題的著作或譯述,一種是灌輸普通學說及簡易問題的智識于一般人,使之化有限之代價,可以得到些微正當?shù)闹亲R,這是我們要分為兩種的意思。后來開會討論決定后,即由社員票選左列五君為叢書委員會的委員。

高一涵 吳家鎮(zhèn) 余同甲 王統(tǒng)照 杜國庠

至叢書稿件包括上述兩種在審查中者已有五六種,在印刷中已有數(shù)種。(見封面后的預告)

至以后有何種書,臨時通告。

寫至此處,已將大概的情形及預定的計劃說過。本來晨光社發(fā)起時未免策劃的粗疏與宗旨的不甚明確。但經(jīng)過如是的試驗已有改組的可能,所以我們就預定是這樣。但一切事都重在實行,在此更不必多說廢話,但看我們努力如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