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xiàn)在看到報紙上的文學,還是依舊的混沌,無聊,亂雜,卻不能不使我們想到幾年來新文學的傳播與收獲都很為微末。如禮拜六派雜志的復興,簡直不值得批評,——只有排擊,而各地方的大報紙上的附張,這本來是應該將文學的常識與趣味,提供于民眾的前面的,在西洋的大報紙這等好例子很多,就是附刊比較有通俗力量的文學作品,(但非上海的粗制的通俗文學)期使一般人都得著文學上的清新香氣的吸納。中國的報紙文學,在最早時代,還搜集些詩古文辭筆記一類的文字登載,這些東西,雖不合于時代的需要,但在那時的主筆者,還比較是重視文學的觀念。自七八年前,所謂滑稽,游戲,余興,打油詩等等的東西,遂成了一般報紙上不可缺少的他們所說的文學品。于此我乃得了一譬喻,猶如舊戲在以前還講究板眼,派別,韻調(diào),臺步等死規(guī)矩,現(xiàn)在呢就只有濟公活佛,梁武帝,貍貓換太子一類四不像的變戲法般的彩頭戲盛行了。今日各大報紙上的附張,何嘗不是這樣。
我們不敢希望他們能以研究如何高深的文學原理,有如何價值的創(chuàng)作,但等而下之,將真正的通俗文學一部分的工作,表現(xiàn)出以適應民眾的需要,卻是責無旁貸的。為什么他們?nèi)绱说牡《璨磺斑M?
或者說他們?yōu)闋I業(yè)的關系,為職業(yè)化的關系,為社會上一般民眾不了解的關系,所以不得已而為之。我們就退讓一百步,將今日一般民眾看到極低處,但試問新聞記者是不是只是為賺得多少元的薪金,除此外沒有責任的?他們很明顯地負有指導社會的重責,難道民眾的程度低下就去竭力的迎合嗎?果使如此,那以上的話,都成廢話。
民眾對于文學興味的淺薄,賞鑒的程度低下,他們正應提醒,引導,使民眾漸漸地了解,而且得有文學趣味的涵養(yǎng),而且借此可以為改良社會的一部分的助力。
所以我有種種理由歸納他們的心理:不是不知,只是不為;不是沒有責任,只是不負責任。他們以游戲視一切,以消遣視一切,因此中國的報紙文學,只是被些滑稽,余興,打油詩等玷污了。而其最大的主因,就是出于那些主筆先生們的玩視。
究竟還是玩視,這真正是中國報界的奇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