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民心理與革命事業(yè)(上篇)

人格的啟示 作者:王統(tǒng)照


風(fēng)起了,葉兒落了,夜鳥啼了,沉沉的秋夜便聽到了肅殺的騷動的聲音,于是我不能安眠。幻想的迷夢,雖然愿意它在此長夜如年,蟲聲凄苦中來安慰我的憂悒,寂寞;然幽夢都隨云中的鴻雁遠遠地飛去,所留予我的只是繞室的徘徊,與臥床的輾轉(zhuǎn);而窗外蕭蕭的落葉聲聲中,又似告我以秋候的降臨,將來的繁霜,飛雪,都在無形中由天公安排妥貼,預(yù)備給我們享受,我一番踟躊,更加上一番憂懼!不僅想這宛宛良時不復(fù)我與,即在未來中萬阻千難,正待我們?nèi)ゼ吧矶?!披衣出戶,則涼月盈階;她那青白色,正表象出慘淡的哀切的陰沉的色調(diào),四面悄然,卻又似一切都歸于靜默,秋氣已深,不復(fù)再現(xiàn)出豐滿繁茂的光景,只有此涼月,寒螢,共伴我寂寞的不眠者。然偶來的一陣透衣的夜風(fēng),便聽得萬籟俱鳴,繁殺的凄戾的聲音都如飛槳似的打碎我的心波。我頓然醒悟了!這便是令我踟躊,令我憂懼的鳴聲。然而也同時是不能使我沉酣入夢,繞室徘徊,終至于披衣出戶的原因。

風(fēng)起了,葉落了,夜鳥啼了,這一剎那中由心理上而起的感應(yīng)似比我讀書十年的趣味還深。而使我悵然以思,瞿然以起的沖動,——謝此冥冥中主宰者的力!我乃幸未曾深入夢里,以負(fù)此涼宵中的景色。

嗚呼!心理感召的力量,如是!如是!這無怪掀天之浪,乃起于蘋末的微風(fēng)了。

就個人的心理感召說:當(dāng)此秋深木落中,中夜徘徊,便有不能自已,不能自知的情趣涌上心頭,而同時又彷徨,凄咽,若有所喪,若有所求?!欢袢盏闹袊浼妬y,其瘡痍,其杌楻不寧的現(xiàn)象,寧非一繁霜飛雪預(yù)來的先期?寧非一萬木蕭蕭,葉脫聲繁的時候?所謂外人虐毒的慘殺,軍人肆欲的橫行,而偷安自娛的政蠹,尚且粉飾太平,盜名欺世;所謂士氣,所謂民風(fēng),所謂熱烈反抗的精神,乃多同秋蓬無根,隨風(fēng)四散!只有巧佞取容,媚俗固位的現(xiàn)象;只有妥協(xié)調(diào)和的空談;只有風(fēng)花月露的文字,實則居此時代大多數(shù)的國民心理究居何等?或者他們各將飲了毒血的心埋在地獄的深處,不敢重見天日,而一任毒素分布于全體終至于麻痹,至于癱瘓,至于知覺全失,宰割任人?

我今先言國民心理與一個時代的改革事業(yè),而后再比論中國現(xiàn)在的國民心理呈何現(xiàn)象,究須如何診治,如何奮興。

國家的成立由于多數(shù)國民的集合,但此集合系有組織而又有系統(tǒng),方可以建成一較大的有法規(guī)有界限的社團以成國家。不過此見,層出不窮,然任其千變?nèi)f差,舉不出于強奪民財,宰割中國之二語,與虎謀皮寧能有幸在這等狀況之下,乃希望社會事業(yè)日有進步,民眾能力增高繼長,此真欺人之談。不必高陳學(xué)理,種種現(xiàn)象所給予我們的警戒,已至深且著。于今而尚不想作政治改革者,其人盡可理亂不知,獨向空山后面壁生活,否則醇酒婦人自適其適,否則滑稽處世隨人俯仰,聊窮地位飽食以嬉耳!我們以為今日中國的政治改造,并非請愿于什么門,什么府;或則討論什么權(quán),什么會所能達其目的,其萬無可避免之事,實則必要以革命之手段出之。

以革命手段而思改造中國者,此不過是一種論理學(xué)的大前提,而必用何種革命的方略以達于結(jié)論,而蘄其完成,此不能不在國民心理上下一番觀察,鼓舞,激刺的工夫。所謂國民心理,雖有潛伏的影象,然不受相當(dāng)?shù)耐鈦碛|感,則影象不易與感覺融合為一,則精神上的聯(lián)合表現(xiàn)亦無由實施。居今日而思以政治革命以達于改造中國之述的,其取何主義,用何手段,暫不論及。然應(yīng)如何利用國民今日的心理誠屬一大問題,于此我乃記起一切確的譬喻。蘇軾曾謂:

“人固有暴猛獸而不操兵,出入于白刃之中而色不變者;有見蛇蝎而卻走,聞鐘鼓之聲而戰(zhàn)栗者,是勇怯之不齊,至于如此。然閭閻之小民爭斗,戲笑卒然之間而或至于殺人,當(dāng)其發(fā)也,其心翻然,其色勃然,若不可以已者,雖天下之勇夫無以過之。及其退而思其身,顧其妻子,未始不惻然悔也,此非必勇者也。氣之所乘,則奪其性,而忘其故?!?

蘇軾這段議論的確能以分析個人心理的勇怯,變化于俄頃之間,然發(fā)于卒然,其氣不能持續(xù),倡者無人,徒憑意氣,或不待戰(zhàn)而先氣餒。所以他又主張“致勇莫先乎倡”,所謂“天下有急而有一人焉奮而爭先,而致其死,則翻然者眾矣?!庇终f:天下之大,可以名劫;三軍之眾,可以氣使。”如此議論雖有一部分有類策士空談,而其實能深合乎國民心理之應(yīng)用。所以想在中國勵行政治革命之事業(yè),絕非徒恃大聲疾呼所能克奏敷功,因一時的激奮往往不久即失其效力。例如民眾集會,慷慨自許,斷指仰天,血淚交下,然事過時易,方且嗒然若喪,莫知所然。此心理上一時的沖動,萬無有持久之理。故今日而思改造中國,必先改革國民的心理。閱者且勿疑此言乃緩不濟急之談,以為時不吾與,遲以時日,其何能淑?不知由心理上所造成的社會的勢力(Social force)較之一切為有力量,可以立于不敗的地位。必先由心理上經(jīng)過真切的醞釀改革,而后易達于成功之境。所以歷史上重大改革的事業(yè),在與國民心理之變動攸關(guān)。藍樸勒曲(Lamprech)曾說:“歷史是一種社會心理學(xué)的科學(xué)。在歷史調(diào)查中新傾向與舊傾向中間的爭斗,此主要問題就是由社會心靈所作成,以與個人心靈之要素相比較相對證是一樣,或者說的多少簡要一點,——對于某種狀況,或某種英雄豪杰的了解——在歷史的過程中,則所謂社會心靈的爭斗乃是一種推動的威權(quán)”我們?nèi)喂苤v主義,講才略,以力行改革事業(yè),而絕不能蔑視歷史上的事實?!嗉床豢蓱T認(rèn)一國國民他們在歷史上所保留的影像。人類在歷史上爭斗,只不過如藍樸勒曲所說的新舊兩種潮流中的一種社會心靈的爭斗。于此可見在今日之中國,欲力行革命事業(yè)以建立將來的新中國的人,萬不能蔑視我國民今日大多數(shù)的心理。尤不能不注意到國民在歷史上奮斗的影象。以期鑒既往,以勵將來。合此二者然后可以有革命的方法,與革命后的建設(shè)。一群之眾,建立一國家,自有其不可磨滅的國民性存在,然后內(nèi)培實力,外抗強權(quán),則雖以此棼如亂絲之國家情形,或亦不難徐徐就理。但此自非容易,不過我們相信革命的氣概要如黃河千里;而革命之前的觀察,則不妨細若秋毫。然后方可不至有即幸而成功,乃東涂西附莫知所措,以再伏三次五次大改革的根須的弊病。國民心理易于樂成,而難于圖始;然始之不慎,亦將貽患永無窮期。否則中國果使在十四年前有澈底周密之革命計劃及其實施者,又何至于今日。政治革命要在創(chuàng)設(shè)一種新計劃,而使同在此一國家共營生活的群眾照此新計劃而作一切政治的設(shè)施消去前弊,而使民眾有更新的快樂。法規(guī)是活動的,在建設(shè)改革事業(yè)者,因勢應(yīng)宜,不拘,不仿,以施行之,而最重要者則不能違反國民大多數(shù)的心理表現(xiàn),須利用他們心理上的感動,而共同以改造此多難之國家“以力服人不如以心服”的簡單學(xué)說,在吾國幾千年前已成定論,而西哲亦言見屈于力的,乃由于勢力,而非由于意志,可見國民心理的趨向,轉(zhuǎn)移,與一國家的大改革事業(yè)其關(guān)系如此密切,徒憑一時的威力,絕不能有良好結(jié)局,若魯莽行之,即僥幸一時,遂種惡因,不特?zé)o以造成社會的勢力,反將本可有為的社會的勢力破滅無余,則結(jié)果所呈,當(dāng)非當(dāng)時謀國者的希望呵。

今日的中國國民呈何種心理狀態(tài)?其在歷史上所保留的影象又居何等?倡言革命者應(yīng)如何斟酌激動國民的感覺而使有有力而完全的精神表現(xiàn)?凡此諸種問題,容俟下篇再續(xù)述所見。然心理一變,則風(fēng)云變色,豈惟入夢不能,并且百死無悔。此鋒之銳固未易挫;而此機的道行,利用,亦必以審慎出之。

然而今日的中國卻已是落木蕭蕭的秋季了!繁霜飛雪的為期或不甚遠,長夜如年,在繞室徘徊之頃,我便不能自禁地欲向秋風(fēng)涼月中陳此淺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