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的結(jié)果還是民族蠻性的遺留?

人格的啟示 作者:王統(tǒng)照


“文化”這兩個字不是容易解釋完全的。組成文化的種種成份,因時、因地、因民族性有種種的不同點,聚合成熟,必在某種文化的本體與客觀條件的附湊、融合,然后,那樣的“文化”方可形成而有所表現(xiàn)。但“文化”并非固定后即無變化,或完全是一直向前進的,有時由于某種原因,能將已成熟的文化損毀,崩潰,以至于煙消火滅;有時即去其一部分,而存留一部分,棄舊、吸新,重行造成另一種的文化體。粗略言之,如是,征引甚多,茲不具論。

既了然于“文化”的組成與毀變必有其本體的變動與客觀條件的牽引,便知亙古以來的“文化”變遷,此起彼衰,并不足奇。蓋所以生成與所以毀變之故仍在“人為”!一個文化集團的活動,與其認識、思想、行為,處處有密切之關(guān)系。何以一個文化集團能有其個別的認識、思想、行為?則教育的力量實足統(tǒng)制一個文化集團的精神與其對時代應(yīng)償還的代價。

現(xiàn)在我們無暇對此作周密的引證。但平情而論,我們的敵國——日本,無論如何,我們痛恨他們黷武的軍閥,他們殘暴的士兵,但我們總不能武斷說日本是無文化的國家。日本民族原是無文化的民族,不錯,他們的文化起初是得自中國,后來是傳自西方。(這在日人亦無法強辯,事實所在,自有明證。日本的文字、書冊、禮教、典章,多是從隋唐時由中國介紹過去的。在漢武帝時日本初使驛使通于中原。北齊王芳時命太守弓遵遣建中校尉梯雋等奉詔書印綬詣倭國,拜假倭王。倭王上表謝恩,遣使獻貢。隋煬帝時他們的使者始由中國得《法華經(jīng)》以歸。唐時,他們常遣生徒詣國子監(jiān)學(xué)習(xí)種種文物,返日摹行。終唐一代東使來往不絕。)但這也何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起初往往借他族文化的啟迪,與他們自己善于仿效、融化,終成獨立的文化集團。日人如能平心,大量想想,這并非可羞的行為,亦無庸虛飾自夸。

日本原來受中國文教的浸潤,雖也不免有些缺點,但大體上講禮節(jié),重然諾,勵忠勇,修廉恥,表現(xiàn)于他們的軼事與文藝中的盡多美德,我們亦不能一筆抹殺。即與西洋海通以后,勵精圖治,解決其國內(nèi)封建式的紛爭,明定政刑,廣立學(xué)校,以堅毅果決的行動擷取西洋科學(xué)的精神與力量,舍舊圖新,幾十年間突成強國。如果說他們毫無文化,或不善仿效融化他民族的文化,不但日本人不甘心佩服,即我們也不能那樣輕視事實,只圖口快。近若干年,他們在各種學(xué)術(shù)方面的努力,民眾的團結(jié)力,亦能使世界對之改觀。不過未來呢?他們?nèi)粲肋h在軍閥的力量與毒藥壓迫、引誘中過日子;永遠擴大他們的驕矜與迷信武力,長此下去,則他們摹仿他民族融和他民族的文化是否能保持得?。考词谷毡居凶R之士自己想想,也應(yīng)不寒而慄!

文化之凝成至非易易,然欲其銷毀或分化卻適得其反。日本本無堅強自守的文化,東仿西取,得諸他族,如能時常自警,善為保持,毋夸毋縱,假以歲月,自能變化生長純?yōu)槠渥约旱奈幕瘓F。無論在個人與國家,因滿自溢,以狂生非,事證具在絕非迂闊之論。日本既屬島國,民性褊急,好大喜功,復(fù)易詭詐。在平時尚可自隱于和平的面幕后,一至戰(zhàn)時民性便容易暴露。雖以多少年的文化浸潤之力,至?xí)r竟不抵其狂怒瘋行。我們對一般日本平民,對主張公道與有正義感的日本人士,亦知其處境之苦,發(fā)言之難。但被其軍閥派遣來華作戰(zhàn)的日本軍士,在世界見聞的上海,竟發(fā)現(xiàn)種種毫無人道,不講情理的殘酷行動,比諸蠻族部落相差無幾。而以堂堂一國之政府,信義輕擲,飾詞強辯,視世界人士皆如兒童;將自己顏面亂涂白黑,真使人不信一個尚有文化的國家與民族會有這樣的怪現(xiàn)象!

兩國交戰(zhàn),自以全力消滅對方之武力與擁有武力之軍士為目的。日本既傾其全力想踏平中國;想使中國屈膝長跪,我們還沒有全被敵人的鐵騎踏平,還沒有那樣軟骨頭,則奮起抗戰(zhàn),惟力是視!未來勝負且待未來!我們在此種種冤苦種種恥辱中,除與我們的敵人拼到最后無從收場!是非所在盡人皆知,我們現(xiàn)在更不用申訴空呼。但戰(zhàn)則戰(zhàn)耳!日本號稱世界列強之一,水陸空軍大力所在,“膺懲”,“征服”想隨“尊便”。但要使中國俯首請降恐亦非日人所敢預(yù)定!戰(zhàn)則戰(zhàn)耳!惟力是視!平民何辜?死于日人之鋒刃,非武裝區(qū)域與文化機關(guān)竟歷遭日空軍之轟炸,難民三五亦必大彈紛投,置之死地!其實,日本軍人能將中國四萬萬五千萬之人口全毀滅否?既要滅其半數(shù)是否非一場迷夢?鄉(xiāng)農(nóng)草屋,橫江帆舷,縱令盡付“焚如”,便因此可消滅中國之戰(zhàn)斗力耶?積恨種于眾心,譏笑來自世界,增我們的同情,露他們的狂妄,此等心理所在,如出自蠻族或尚可說,然而日本國家與其民族不也是一種文化的集團嗎?

與友人談起日軍人的暴行,除卻痛恨之外,我們便有一個重大的疑問:所謂日本的新軍人既系由征役而來,又都受過強迫的教育(最低限度),而其空軍中的駕駛?cè)藛T至少亦應(yīng)該是有過中等教育程度的青年,雖然與中國戰(zhàn)爭,竟會殘酷無理至如此程度,是他們這些年軍閥主義之教育的效果呢?還是民族中蠻性的遺留,一經(jīng)戰(zhàn)事即將面幕揭開暴露其狂野的面目?兩說相衡,或各有其一部分之理由,但我以為日人這若干年對于他們的士兵灌注以侵掠與狂暴的教育,使之變成此等面目的成分為多。

無論促成他們這樣暴行的原因何在,但長此下去,則所謂日本的文化集團在未來能否存在是一疑問吧!

我們拼定犧牲生命,財產(chǎn),都須在戰(zhàn)爭后清算,無論如何,我們絕不會因日軍人的暴行便怯懦畏葸。實則更加強了民眾抗敵的決心。

由日人看來,他們?nèi)缫詾檫@種種行為是可引為矜夸與滿足的,那末,銷毀與崩潰他們的文化(不論是仿自中國或來自西方的)的便是他們自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