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華山

劍北篇 作者:老舍


象嶗山孤峭的立在東海邊,

看見了華山便到了華山:

一嶺平拔,獨傲云間,

象插天的碧筍,象天際的青蓮,

象畫家的神工鬼遣,

挺秀的幾筆繪就了層巒。

沒有枝冗破亂,

沒有涂抹求全,

筆筆簡潔,無可增減,

蓮峰仙掌劃然立在眼前;

不似巴山的信意纖環(huán),

不似太行的峰巒無限,

也不似劍門的奇險,

直插霄漢,而一目了然;

這里,石不露骨,翠樹含煙,

顯而不淺,秀而不艷,

一切都分明的列在目前,

一切又都空靈淡遠;

南方的秀色,北地的晴天,

沒有南方的柔媚,也沒有北國的荒寒;

來到山前,朝霞還未散,

天上的胭脂染紅了蓮峰的花瓣。

幾乎沒有山坡,到了山根便到了寺院,

正是中秋,山下的香客往來不斷,

鐘磐聲聲,香煙委婉,

林邊溪畔,古寺茅庵,

小腳的婆娘也能從容的來燒香還愿,

綠褲紅襖,襯出秋山的明艷。

滾滾的溪水似急欲出山,

循著泉聲,我們找到了玉泉道院:

林幽寺大,回繞著清泉,

紫艷的樹根在水中輕顫;

希夷的臥像,在洞里安眠,

洞外,無憂古樹,綠影珊珊。

無憂的樹,無憂的仙,

無憂的世界啊,恐怕只在夢間!

離開了道院,開始登山,

野草荒藤,水鳴石亂,

曲折的山路忽北忽南,

一會兒渡水,一會兒攀緣,

不見美景,不見竹樹云煙,

只有指大的蝌蚪在水里回旋。

假若到這里就廢然而返,

噢,那才冤枉了華山!

看,希夷峽上,絕壁垂巖,

半山開洞,百丈虛懸,

削石容步,直立無援,

一步錯亂,使身碎深淵,

雖不是什么美景奇觀,

可已經(jīng)預示著山中的幽邃驚險。

峽中的亂石,巨大如船,

棱角面面,或混沌團團,

假若相信神話的相傳,

救母的沉香就在此試斧,準備著劈山。

莎蘿坪上是第二仙關(guān),

莎蘿樹下,小小的茅庵,

道人獻上泉水,擺上果盤,

黃精果棗,采自山間。

再往前進,

山路更難,

荒石蔓草阻礙著十八盤,

毛女洞外,石名混元,

我們汗出如洗,只好靜坐觀山。

到青柯坪上,奇美的太華才微微露面:

俯看來路,石明草亂,

仰看青峰,已若隱若現(xiàn);

在遇仙觀內(nèi),道士預備了午餐,

潔靜的庵堂忙如旅館,

道士相呼,道士催飯,

道士算帳,道士索錢,

道士的面孔時有暖寒,

錢多就春暖花開,錢少就風云突變,

恐怕這里的道士啊不會遇到神仙!

在青柯坪往上,才算真到了華山,

坡陡階直,兩旁攔著鐵鏈,

欲止欲行,任憑決斷,

“回心”巨石警告著危險!

上千尺□,步步驚顫,

上百尺峽,壁陡身懸,

抓緊了鐵索,看準了石坎,

上有高峰,下臨深澗,

孤梯直懸,峭壁四面。

要大膽,要坦然,

心中一慌,手腳一亂,

在半山之中必縮成一團!

大膽,坦然,并無危險,

切莫仰看云煙,先心驚氣短。

在履險之后,或登臨以前,

恰好有個小寺茅庵,

靜靜的佛堂,水清煙暖,

道士的收獲是過客的茶錢。

過二龍橋,過群仙觀,

處處曲折,步步艱難,

在山縫中小路只有一線,

在山崖上石階才二尺寬,

用手用足用眼,

用全力去攀緣,

顧不得觀景,顧不得流連,

眼盯在腳上,心內(nèi)懸懸,

到了北峰,才氣舒心坦,

蒼茫的秋色,眼界一寬。

看,三峰在南,寒翠接天,

峰峰挺秀,隱隱的有些云煙;

東望,渭洛與黃河離合婉轉(zhuǎn),

大河浩浩,渭水回環(huán),

細細的洛水,流動在中間;

金沙秋色,分入三川,

隴海鐵路微微的一線;

大河的對岸,起伏著層巒,

山色淡黃,煙沙無限,

那就是寶血染成的中條山!

十八里外,便是潼關(guān),

粉碎寇敵的巨炮,聲聲傳到華山。

浩蕩蒼茫是華山的北面,

登高放眼,戰(zhàn)場便在面前,

山連水繞,無限的風煙,

使人要狂呼,要長嘆,

噢,男兒的熱血,要灑給抗戰(zhàn),

要灑給這奇?zhèn)サ母呱酱蟠ǎ?

近處,白云一峰肅立無言,

象忠誠的侍衛(wèi)默默的守護著華山。

在云臺的后面,峭壁上老松斜探,

松旁,老君的犁鏵在壁上危懸。

聚仙臺小,懸橋不過尺寬,

傍晚,扯起浮橋,交通全斷,

寂寂的燈光,小小的神殿,

象浮動在石上,渺小如丸。

聚仙臺的對面,

奇石列在山巔,

疏落的八景,如犬如猿;

峭壁上水沖成影,苔色斑斑,

隨著想象,隨著日影流煙,

也都化作圖畫,人物亭園。

在北峰過宿,石冷煙寒,

三川分著明月,萬影捧著青蓮,

使人欲愁欲喜,心內(nèi)茫然。

次日清早,秋霞五色斑斕,

我們折枝為杖,歌唱著登赴南山

過圣母宮,三元洞,遠遠的望見,

象秋日下老龍取暖,

石是鱗,苔是斑,

蒼龍惡嶺獨臥在山間,

左右深淵千丈,一脊橫懸,

群峰環(huán)列,四顧茫然!

越過龍嶺,綠影兒滿山,

五云峰上,老松巨柏香色幽鮮;

回望,北峰正在對面,

廟如豎立,頭探尾掀,

象老龍?zhí)斤嬌饺?

過金鎖關(guān),在東南兩峰之間,

矮矮的中峰抱著一山的香煙。

距中峰不遠,

暢朗的對著南山,

南山上萬松挺秀,楓葉微丹,

若遲至重陽,必定遍山燦爛,

八景宮外,小小的鐵亭坐在石邊,

欲到亭畔,須翻身倒退危巖,

“鷂子翻身”,故作驚險,

華山的奇處并不在此間。

南峰絕頂才是太華奇觀,

金天宮外,仰天池前,

北望大河洛渭滾滾三川,

南有秦嶺,伏牛在東南,

水繞山連,寒煙一片,

青峰無限,遙接著遠天!

俯視,諸峰如拱,綠色相連,

凝寒不散,如抱如環(huán),

蓮花仙掌,相映相憐,

綠的峰,綠的樹,綠的煙,

一團翠碧靜靜的仰對著高天!

只有這么多的山,綠意卻無限,

只有這么多的秋色,寒微卻蕩入胸間,

是明,是靜,是美,是寒,

一山的詩情詩色,詩人卻靜立無言!

南天門下,朝元洞里供養(yǎng)著斗宿星天,

在懸崖上孤木空懸,

抓住鐵索,面對山巖,

一步步的橫移,湊到洞邊;

洞下還有仙洞,軟梯垂向深淵,

一步一找,一步一顫,

身子懸空,生命懸在手中的鐵鏈!

最后,順著微紅的石崗,向西游轉(zhuǎn),

太乙蓮臺上秋日已向西偏,

登臺放觀,有北峰的清遠,

緊湊的華山至此蕭然疏散,

金黃的大地,起伏的遠山,

似云似霧流蕩著輕煙,

秋風秋色,雁字斜列在天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