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牧神之恐怖
我們學(xué)英文的時候,看見有“潘匿克”(Panic)一個字,查字典只說是“過度的恐慌”,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后來親身經(jīng)歷過幾件事,這才明白他的意思了。有一回是一九一一年秋天,革命潮流到了東南,我們的縣城也已光復(fù),忽然一天下午大家四面奔逃,只說“來了來了!”推測起來大約是說杭州的駐防殺來了,但是大家都說不清楚。今年四月北京的恐慌也很厲害,異于尋常,這也可為“潘匿克”之一例。
“潘匿克”這個字的來源說來很有趣味,雖然實際的經(jīng)驗是不大舒服。據(jù)語源字典說,潘匿克源出希臘語To Panikon,系To Panikon Deima之略,意云潘的恐怖。潘(Pan)為牧神,人身羊足,頭上有羊耳羊角,好吹編簫,見希臘神話,文學(xué)及美術(shù)作品中多有之。但他又好午睡,如有人驚動了他,他便將使羊群或人突然驚怖狂奔,發(fā)生災(zāi)禍。這是牧神的恐怖一語成立的源因。諦阿克列多思(Theokritos)《牧歌》第一章云,
“不,牧人,我們?nèi)罩胁划?dāng)吹簫。我們怕那牧神(To Pana dedoikames),因為在這時候他打獵困倦了正在休息?!?
《舊約·詩篇》第九十一首第六章原有這樣的兩句,(照官話譯本)
“也不怕黑夜行的瘟疫,或是午間滅人的毒病?!蹦┚湓谄呤俗g希臘文本作“日中的鬼禍”,據(jù)洛孫(J. C.Lawson)在《現(xiàn)代希臘民俗與古代宗教》中說,即是牧神之恐怖的迷信之遺留。大抵在希臘正午是很熱的,最適于午睡,但是又容易夢魘或得病,所以人們覺得這個時辰有點古怪,不但要得罪老潘,就是見舍倫(《雨天的書》里有一篇是講她的)也大都是這樣的時候。中國最豐富于此種經(jīng)驗而沒有通用的名稱,不知是怎的。因此我想到編字典之難,注一句說明不算什么,要對譯一個字(或詞)那可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