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 買新書

魯迅的青年時代 作者:周作人


六 買新書

魯迅在皇甫莊大概住了有五六個月吧,到了年底因了典屋滿期或是什么別的關系,外婆家非得搬家不可了。兩家舅父決定分住兩地,大舅父搬到小皋埠,小舅父回到安橋頭老家去,外祖母則每年輪番的到他們家里去同住。因為小舅父家都是女孩,有點不大方便,所以魯迅和我都一并同了大舅父搬去了。小皋埠那里的房東似是胡秦兩姓,秦家的主人秦少漁是大舅父前妻的兄弟,是詩人兼畫家的秦樹铦的兒子,也能畫梅花,只是吃了鴉片,不務生計,從世俗的眼光看來乃是敗落子弟,但是很有風趣,和魯迅很說得來,因為小名“友”便叫他做“友舅舅”,時常找他去談天。他性喜看小說,凡是那時所有的說部書,他幾乎全備,雖然大抵是鉛石印,不曾見過什么木刻大本。魯迅到了小皋埠之后,不再作影寫繡像這種工作了,他除了找友舅舅閑談之外,便是借小說來看。我因為年紀還小,不夠參加談天,識字不多,也不能看書,所以詳細情形都說不上來了??傊谀抢镒x了許多小說,這于增加知識之外,也打下了后日講“中國小說史”的基礎,那是無可疑的吧。

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大抵是在春天上墳時節(jié)吧,大人們看得沒有什么風波了,便叫小孩們回到家里去。在皇甫莊和小皋埠所受的影響立即向著兩方面發(fā)展,一是開始買新書,二是繼續(xù)影寫圖畫。

魯迅回家后所買第一部新書,大概是也應當是那兩冊石印的《毛詩品物圖考》。明白記得那書價是銀洋兩角,因為買的不是一次,掉換也有好幾次。不知為什么那么的看重此書,買來后必要仔細檢查,如果發(fā)見哪里有什么墨污,或者哪一頁訂得歪斜了,便要立即趕去掉換。有時候在沒有查出缺點之前,變動了一點,有如改換封面之類,那就不能退換了,只得折價賣給某一同學,再貼了錢去另買新書。因為去的回數(shù)多了,對于書坊伙計那么丁寧妥貼的用破毛邊紙包書的手法也看熟了,便學得了他們的方法,以后在包書和訂書的技術方面都有一點特長,為一般讀書人所不及。后來所買的同類書籍中記得有《百將圖》,只可惜與《百美新詠》同樣的顯得單調,《二十四孝圖》則因為向來討厭它,沒有收集,直到后來要研究它,這才買到了什么《百孝圖》等。上邊忘記說,家里原有藏書中間有一部任渭長畫的《於越先賢像傳》和劍俠傳圖,在小時候也覺得它畫得別致,很是愛好。這之后轉入各種石印畫譜,但是這里要說的先是一冊木刻的,名叫“海仙畫譜”,又稱“十八描法”,著者姓小田,乃是日本人,所以這書是日本刻印的。內容只是十八圖,用了各種衣褶的描法如柳葉描棗核描等,畫出狀如羅漢的若干模型來。當時為什么要買這冊畫譜,這理由完全記不得了,但是記得這一件附帶的事情,便是此書的價錢是一百五十文,由我們兩人和小兄弟松壽各出五十文錢,算作三人合買的。在那時節(jié)拿出兩角錢去買過名物圖考,為什么這一百五十文要三個人來合出呢?大概是由于小兄弟動議,愿意加入合作的吧??墒呛髞聿恢且驗闀鴽]有意思,還是不能隨意取閱的緣故呢,他感覺不滿意,去對父親“告訴”了。伯宜公躺在小榻上正抽鴉片煙,便叫拿書來看,魯迅當初頗有點兒惶恐,因為以前買書都是瞞著大人們的。伯宜公對于小孩卻是很有理解,他拿去翻閱了一遍,并不說什么話,仍舊還了我們了。魯迅剛讀過《詩經(jīng)》,小雅《巷伯》一篇大概給他很深的印象,因此他有一個時候便給小兄弟起了一個綽號,便是“讒人”。但是小兄弟既然還未讀書,也不明白它的意義,不久也就忘了。那本畫譜魯迅主張單給了小兄弟,合股的一百文算是扔掉了,另外去買了一本來收著,同一《海仙畫譜》所以有兩本的原因就是為此。

關于這小兄弟還有一件事,可寫在這里。魯迅在一九二五年寫有一篇小文,題曰“風箏”,后來收在《野草》里邊。他說自己嫌惡放風箏,看見他的小兄弟在糊蝴蝶風箏,便發(fā)了怒,將風箏的翅骨折斷,風輪踏扁了。事隔多年之后,心里老覺得抱歉似的,心想對他說明,可是后來談及的時候,小兄弟卻是什么也不記得了。這所說的小兄弟也正是松壽,不過《野草》里所說的是“詩與真實”和合在一起,糊風箏是真實,折斷風箏翅骨等乃是詩的成分了。松壽小時候愛放風箏,也善于自糊風箏,但那是戊戌(一八九八)以后的事,魯迅于那年春天往南京,已經(jīng)不在家里了。而且魯迅對于兄弟與游戲,都是很有理解,沒有那種發(fā)怒的事,文章上只是想像的假設,是表現(xiàn)一種意思的方便而已。松壽生于光緒戊子(一八八八),在己亥庚子那時候剛是十二三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