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六 威尼司

萍蹤寄語:第一集 作者:鄒韜奮


八月六日下午四點鐘佛爾第號到意大利的東南海港布林的西(Brindisi),這算是記者和歐洲的最初的晤面。該埠不過因水深可泊巨輪,沒有什么勝跡可看,船停僅兩小時,記者和幾位同行的朋友卻也上岸跑了不少的路,像樣的街道只有一條,其余的多是小弄,在海邊上雖正在建筑一個高大的紀念塔,但我們在街上所見的一般普通人民多衣服襤褸,差不多找不出一條端正的領(lǐng)帶來。我們穿過好幾處小弄,窮相更甚,有好幾處門口坐著一個老太婆,門內(nèi)掛著花布的簾子,時有少婦半裸著上身探首簾外向客微笑,或漫聲高唱,她們用意所在,我們大概都可以猜到。

八月七日下午到世界名城之一的威尼司(Venice)。同行中有李妝亮君和郭汝楠君(都是廣州人)赴德留學,李君的哥哥李汝昭君原已在德國學醫(yī),特乘暑假到威尼司來接他的弟弟和他的老友郭君,并陪他們游歷意大利,記者原也有游歷意大利重要各地的意思,便和他們結(jié)作旅伴,同行中赴德學醫(yī)的周洪熙君(江蘇東臺人)聽說在八月底以前,意大利在羅馬舉行法西斯十周紀念展覽會三個月,火車費可打三折,也欣然加入,于是我們這五個人便臨時成了一個小小的旅行團。到威尼司時,李汝昭君已在碼頭相迎,我們便各人提著一個手提的小衣箱上岸。介紹之后,才知道李君的哥哥也是本刊的一位熱心讀者,這個小小的旅行團也可以說是一小部分的“《生活》讀者旅行團”了。我們先往一個旅館里去過夜,兩李一郭住一個房間,記者同周君住一個房間,第一天便開始游覽。有伴旅行,比單獨一人旅行,至少可多兩種優(yōu)點:一是費用可以比較地經(jīng)濟;二是興味也可以比較地濃厚。

在太平洋未取地中海的勢力而代之的時候,威尼司實為東西商業(yè)貿(mào)易上最重要的一個城市,在世界史上出過很大的風頭,現(xiàn)在是意國的一個重要的商埠和海軍軍港,在港口禁止旅客攝影,同時也是歐美旅客麇集之地。該城不大,約二十五英里長,九英里寬。第一特點是河流之多,除少數(shù)的幾條街道外,簡直就把河當作街道,兩旁房屋的門口就是河,仿佛像漲了大水似的。我國的蘇州的河流也特多,有人把我國的蘇州來比威尼司,其實蘇州的河流雖多,還不是一出門口就是河。以這小小的威尼司,除有一條兩百尺左右闊的大運河(Canal Grande),像S字形似的貫穿全城外,布滿全城的還有一百五十條小運河,上面架著三百七十八條橋(大多數(shù)是石造的,下有圓門),我覺得這個城簡直就可稱為“水城”。除附近的一個小島利都(Lido)上面有電車外,全城沒有一輛任何形式的車子,只有小艇和公共汽船,小艇好像端午節(jié)的龍船,兩頭向上蹺,不過沒有那樣長,里面有漆布的軟墊椅,可坐四個人至六個人,船后有一個搖槳,在水上來來去去,就好像陸地上的馬車。公共汽船的外形也好像上海馬路上的電車或公共汽車,車上的喇叭聲和上海的公共汽車的喇叭聲一樣。我們在畫片上所見的威尼司的景象,往往是兩旁洋房夾著一條運河,上面架著一條圓門的橋,河上一個小艇在蕩漾著,這確是威尼司很普遍的景象。

除許多運河外,有若干街道都是用長方形的石頭鋪成的,有的只有五尺寬,路倒鋪得很平,因為沒有任何車輛,所以石頭也不易損壞,在這樣的街道上接踵摩肩的男男女女,就只有兩腳車——步行——可用。街道雖窄,兩旁裝著大玻璃窗的種種商店卻很整潔。街上行人衣冠整潔的很多,和布林的西的很不同,原來大多數(shù)都是由歐美各國來的游客,尤其多的是來自號稱“金圓國”的闊老。

威尼司最使游客留戀的是圣馬可廣場(Piazza di San Marco)和該場附近的宏麗的建筑物,該廣場全系長方形的平滑的石頭鋪成的,有的地方用大理石,長有一百九十二碼,闊自六十一碼至九十碼,三面都有雄偉的皇宮包圍著,最下層都開滿了咖啡店和各種商店,東邊巍然屹立著圣馬可大教堂(San Marco),內(nèi)外只大理石的石柱就有五百余根之多,建于第九世紀。該廣場上夜里電燈輝煌,勝于白晝,游客成群結(jié)隊,熱鬧異常。在圣馬可廣場附近的有大侯宮(Palazzo Ducale)一座,亦建于第九世紀。宮前有大廣場,宮的對面咖啡館把藤制的椅桌數(shù)百只排在沿路,坐著觀覽的游客無數(shù)。圣馬可大教堂的右邊有圣馬可鐘樓(Campanile di San Marco),三百二十五尺高,建于第九世紀末年。里面設(shè)有電梯,登高一望,全城如在腳下。此外還到威尼司城的東南一小島名利都的看了一番,該處有世界著名的游泳場,游泳場后面的花草布置得非常美麗,游泳而出,在街上走的男女很多,女子多穿著大褲管的褲子,上面穿著薄的襯衫,有的就只掛著一條這樣的大褲子,上半身除掛褲的兩條帶子外,就老實赤膊,在街道上大搖大擺著,看上去好像她這條褲子都是很勉強掛著似的!

自然,這班男女并不是一般意大利人民,多是本國和歐美各國的少數(shù)特權(quán)階級,只有他們才有享用這樣生活的可能。該處既為有閑階級而設(shè),講究的餐館和旅館的設(shè)備齊全,那是不消說的。

威尼司的景物美嗎?美!記者在下篇所要記的佛羅倫司也有它的美,但這是意大利五六百年乃至千余年前遺下的古董,我們還不能由此看出該國有何新的建設(shè)成績。我們在許多人贊美不置的威尼司,關(guān)于大多數(shù)窮人的區(qū)域,也看了一番,和在布林的西所見的也沒有什么兩樣。記者于九日就離開威尼司而到佛羅倫司去。

(廿二,八,十一,上午,在羅馬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