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雅之訓(xùn)恐已不能得其確義

詩經(jīng)講義稿 作者:傅斯年


一、雅之訓(xùn)恐已不能得其確義

自漢儒以來釋“雅”一字之義者,很多異說,但都不能使人心上感覺到渙然冰釋。章太炎先生作《〈大雅〉、〈小雅〉說》,取《毛序》“雅者政也”之義,本《孟子》“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后《春秋》作”之說,以為雅字即是跡字,雖有若干言語學(xué)上的牽引,但究竟說不出斷然的證據(jù)來。又章君說下篇引一說曰:

《詩譜》云:“邇及商王,不風(fēng)不雅?!比粍t稱雅者放自周。周秦同地,李斯曰:“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呼烏烏快耳者,真秦聲也?!睏類猎唬骸凹冶厩匾玻転榍芈?,酒后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薄墩f文》:“雅,楚烏也。”雅、烏古同聲,若雁與鴈,鳧與鶩矣!大小雅者,其初秦聲烏烏,雖文以節(jié)族,不變其名,作雅者非其本也。

此說恐是比較上最有意思的一說(此說出于何人,今未遑考得)?!缎⊙拧す溺姟贰耙匝乓阅稀保@一篇詩應(yīng)該是南國所歌,南是地名,或雅之一詞也有地方性,或者雍州之聲流入南國因而光大者稱雅,南國之樂,普及民間者稱南,也未可知。不過現(xiàn)在我們未找到確切不移的證據(jù),且把雅字這個解釋存以待考好了(《論語》“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之雅字,作何解,亦未易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