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十七 海陵南侵

金史紀(jì)事本末 作者:李有棠


海陵天德二年春正月乙巳,遣完顏思恭等以廢立事報宋。

二月甲子,以完顏元宜充賀宋生辰使。

三月丙戌,宋遣使賀即位,詔以天水郡王玉帶賜之。

三年夏六月丙子,宋遣使祈請山陵,不許。

四年春正月丁酉朔,宋使賀正旦。壬子,宋使賀生辰。

冬十月甲申,以太子詹事張用直、左司郎中溫都威泰為賀宋正旦使。

貞元元年春正月辛卯朔,帝不視朝,命有司受宋貢獻。丙午,生辰,宋遣使來賀。

三月,遷都燕京。

夏四月辛酉,以右宣徽使赫舍哩薩哈連使宋賀生日。

冬十一月丙申,以戶部尚書蔡松年使宋賀正旦。

二年春正月甲寅朔,帝有疾,不視朝,宋使就館燕。己巳,宋使賀生辰。

夏四月辛卯,遣工部尚書耶律安禮、吏部侍郎許霖賀宋生日。

冬十月庚子,遣刑部侍郎白彥恭賀宋正旦。

十二月丁未,宋使貢方物。

三年春正月己酉朔,宋使賀正旦。甲子,宋使賀生辰。

三月庚午,遣左司郎中李通賀宋生日。

夏五月癸丑,南京大內(nèi)火。

冬十月己亥,遣翰林承旨耶律歸一賀宋正旦。

正隆元年春正月癸卯朔,宋使賀正旦。戊午,宋使賀生辰。

三月庚申,遣左宣徽使敬嗣暉、大理卿蕭中立賀宋生日。

冬十一月己巳朔,遣右司郎中梁銶、左衛(wèi)將軍耶律湛賀宋正旦。

二年春正月戊辰朔,宋使賀正旦。癸未,宋使賀生辰。

夏六月乙未,遣禮部尚書耶律守素賀宋生日。

冬十一月辛未,遣副都指揮使高珠巴克賀宋正旦。

三年春正月壬戌朔,宋使孫道夫賀正旦。陛辭,海陵使敬嗣暉諭曰:“歸白爾帝,事我上國,多有不恭。今略舉二事:爾民有逃入我境者,邊吏皆即發(fā)還,我民有叛入爾境者,有司索之,往往托辭不發(fā),一也;爾于沿邊盜買鞍馬備戰(zhàn)陣,二也。我聞此二事,皆爾國楊太尉所為?!庇衷唬骸盃枃葋硇惺拢獠凰魄貦u時,何也?”蓋欲南侵,故設(shè)此二端,而雜以他辭言之。丁丑,宋使賀生辰。

三月辛巳,遣兵部尚書蕭恭賀宋生日。

冬十一月辛酉,遣工部尚書蘇保衡賀宋正旦。癸未,詔左丞相張浩、參政敬嗣暉營建南京宮室。

四年春正月丙辰朔,宋使賀正旦。辛未,宋使賀生辰。

二月丁未,修中都城,造戰(zhàn)船于通州。諭宰臣以侵宋事,調(diào)諸路明安、穆昆軍,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皆籍之。雖親老丁多亦不許留侍。

三月丙辰朔,遣使分詣諸道總管府督造兵器。詔諸路舊貯軍器,并致于中都。

夏四月辛亥,遣秘書監(jiān)王可道賀宋生日。

秋八月,詔諸路調(diào)馬,以戶口為差,計五十六萬余匹,富室有至六十匹者,仍令戶自伺養(yǎng),以俟師期。

冬十月乙亥,獵于近郊,觀通州造戰(zhàn)船。甲辰,宋使上表謝,賜詔戒諭。

十一月甲辰,遣翰林侍講學(xué)士施宜生賀宋正旦。

十二月乙卯,宋遣使告母韋氏哀。乙丑,遣左副點檢大懷忠使宋吊祭。乙亥,太醫(yī)使祁宰諫侵宋,殺之。

五年春正月庚辰朔,宋使賀正旦。乙未,宋使賀生辰。

二月壬子,宋參知政事賀允中為韋后遺獻使。

夏四月,宋使葉義問來謝吊祭。甲寅,宿州防御使耶律翼坐使宋失體,杖二百,除名。

秋七月癸卯,遣使簽諸路漢軍。

冬十月庚午,遣完顏希琳等二十四人督捕諸路盜賊。籍水手,得三萬人。

十一月乙酉,遣濟南尹布薩烏哲、翰林直學(xué)士韓汝嘉賀宋正旦。尋使益都尹京等三十一人押諸路軍器于軍行要會處安置,使軍至分給,余則聚而焚之。

六年春正月甲戌朔,宋使賀正旦。已丑,宋使賀生辰。庚子,詔自中都至河南府,所過州縣調(diào)從獵騎士二千。

二月甲寅,以參政李通為右丞。徵諸道水手運戰(zhàn)船。癸亥,發(fā)中都。

三月癸巳,次河南府。

夏四月戊申,詔有司移問宋人蔡、潁、壽諸軍對境創(chuàng)置堡戍者。命簽樞密院高景山賀宋生日,右司員外郎王全副之。臨行,謂全曰:“汝見宋主,即面數(shù)其罪。當(dāng)命大臣某某來此,朕當(dāng)親詰問之,且索漢、淮之地。不從,則厲聲低責(zé),彼必不敢害汝?!鄙w欲激怒為兵端。胃景山曰:“回日,以全所言奏聞?!比了?,如言訶斥。宋帝曰:“聞卿北方名家,何乃如是?”全復(fù)曰:“趙桓今已死矣。”宋帝遽起,發(fā)哀而罷。庚成,必河南府,次溫湯,遣使徵諸道兵。

六月癸卯,自汝州如南京。宋遣使來賀遷都,使韓汝嘉就境上止之,曰:“朕始至此,比聞北方小警,欲復(fù)歸中都,毋庸來賀?!彼问鼓诉€。

秋七月已丑,大括天下羸馬,官至七品,聽留一匹,等而上之。并舊籍民馬,其在東者給西軍,在西者給東軍,交相往來,絡(luò)繹不絕,死者狼籍于道。亡失多者,官吏懼罪,或自殺。所過蹂踐民田。調(diào)發(fā)牽馬夫役。詔河南州縣,贏馬所至,當(dāng)給芻粟,無可給,有司以為請。海陵曰:“此方百姓,儲蓄尚多,今禾稼滿野,羸馬可就牧田中,借令今歲不穫,亦何傷乎?”及徵發(fā)諸道工匠至京,疫死無數(shù),天下始騷然矣。盜賊蜂起,大者連城邑,小者保山澤,所至開劫府庫,令人攘取。太府監(jiān)高彥福、大理正耶律道、翰林待制大穎出使還朝,皆言盜賊事,怒杖之。由是人莫敢言。

八月,自將三十二總管兵侵宋,進自壽春。以樞密使昂為左領(lǐng)軍大都督,右丞李通副之。左丞赫舍哩良弼為右領(lǐng)軍大都督,大宗正烏雅富哷琿副之。圖克坦貞及永年為左右監(jiān)軍,許霖、富察鄂倫為左右都監(jiān),皆從。蘇保衡為浙東道水軍都統(tǒng)制,完顏正嘉副之,浮海趨臨安。劉萼為漢南道都統(tǒng)制,布薩烏哲副之,進自蔡州。圖克坦喀齊喀為西蜀道都統(tǒng)制,張中彥副之,取大散關(guān)。時昂以舊將總師,從人望,通實專其事。召諸將授方略。令后與太子居守,張浩等留治省事。

九月甲午,發(fā)南京,嬪妃皆從。

冬十月乙巳,陰晦,失路,是夜二更始至蒙城。丁未,渡淮,將至廬州,獲白鹿,以為武王白魚之兆。漢南道劉萼取通化軍、蔣州、信陽軍。圖克坦貞敗宋王權(quán)于盱眙,進取揚州。前鋒軍至叚寨,宋戍兵皆遁,敗宋兵于蔚子橋及巢縣。至和州,王權(quán)夜以兵來襲,射卻之。翌日,雨,宋人杰積聚,宵遁。詰旦追之,宋兵逆戰(zhàn),明安韓棠軍卻,遂失利。武捷軍副總管阿薩爾力戰(zhàn),卻之,王權(quán)退保南岸。浙東道蘇保衡與宋人戰(zhàn)于海道,敗績,副統(tǒng)正嘉死之。時筑臺于江上,海陵披金甲登臺,殺黑馬祭天,以一羊一豕投江中。召都督昴及富埒琿曰:“舟楫已具,可以濟江矣!”富埒琿曰:“臣觀宋舟甚大,我舟小而行遲,恐不可濟?!焙A昱唬骸盃栁魪牧和踝匪蔚廴牒u,豈皆大舟耶?明日汝與昂先濟?!卑簯?,欲亡去,至暮乃使人謂曰:“前言一時之怒耳,不須先渡江也。”明日,遣總管阿林、阿薩爾率舟師先濟,宿直將軍溫都敖拉、國子司業(yè)馬欽、武庫直長實實皆從戰(zhàn)。置黃旗、紅旗于兩岸,紅旗立則進,黃旗仆則退。既渡江,兩舟先逼南岸,水淺不得進,與宋兵相對射者良久,矢盡,遂為所獲,亡一明安,軍士百余人。退還和州。

時聞世宗即位東京,謀北歸,且分兵渡江,李通不可,遂趨揚州。過烏江縣,觀項羽祠,嘆曰:“如此英雄,不得天下,誠可惜也!”抵揚州,使耶律摩多護神果軍扼淮渡。凡自軍中還至淮上,無都督府文書皆殺之。乃出內(nèi)箭系帛書其上,使射之南岸,招諭宋人。王權(quán)亦縱所獲金人齋書數(shù)其罪,命焚之。海陵亟欲渡江,驍騎果桑欲率眾亡,事覺,殺之。下令,軍中卒亡者殺其富埒琿;富埒琿亡者殺其穆昆,穆昆亡者殺其明安,明安亡者殺其總管,士益危懼。并令軍士運鴉鶻船于瓜洲渡,期明日渡江,敢后者死。

十一月乙未,浙西都統(tǒng)制完顏元宜軍反,遂遇弒。并收其妃嬪及李通等皆殺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