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一日 星期二 陰
參加校長夫婦舉行的元旦茶會,會上節(jié)目甚好,尤以孫毓棠之獨唱為最。歌詞是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曲也是他譜的。此詩頗富哲理性,歌聲融于其中。張琴宏先生演唱夏威夷歌曲,詞是他自己編的,向大家祝賀新年,真使人高興。這種爵士歌曲生氣勃勃,每曲倏然而止,很有精神。
下午打橋牌。
二日 星期三 陰
下午打橋牌。
三日 星期四 陰
四日 星期五 陰
參加兩個會,其中之一是討論一年級學生即將進行的中文考試問題。
五日 星期六 陰
進城。
參觀在太廟舉辦的木刻展覽。青年藝術(shù)家們對工農(nóng)頗有好感。我對此種藝術(shù)并不熟悉,故不太會欣賞。不過在展覽會上有機會讀到比利時人梅塞里爾(Maserreel)1889(?)——的四部著作,每部作品前都有序,我讀了這四篇序言后,對木刻總算有了些印象。序言中說以白線條代替黑線條,這種藝術(shù)效果和手法是英國人倍威克(Bewick)(1753—1828)的創(chuàng)造,而梅塞里爾的作品中受此影響是很明顯的。可是對我這個中國讀者說來,很難看出他們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六日 星期日 陰
讀《常識選集》。
徹夜不眠。
七日 星期一 陰
頭昏腦脹。
八日 星期二 晴
九日 星期三 晴
審書。
十日 星期四 晴
審書。
十一日 星期五 晴
進城。
十二日 星期六 晴
讀報。
倦甚。
十三日 星期日 晴
訪李、秦兩君,秦請我看他的油畫,并告以如何欣賞色彩,甚難捉摸。唯一使人一目了然的畫,是一張美女像,用的是傳統(tǒng)畫法。他還給我看了他的鋼筆畫,無非是黑白對比的效果記錄而已。(美女像的構(gòu)圖是以三角形為基礎(chǔ)的,大概算是幾何圖形吧。)
出席Sah的宴會。
十四日 星期一 晴
考試。
十五日 星期二 晴
參加張志和的宴會。
十六日 星期三 晴
與錢、浦對酌。美酒佳肴,開懷暢飲,不覺酩酊大醉。
十七日 星期四 晴
浦告以昨晚我醉后大講英語和日語。這大概是自卑感的表現(xiàn)。
在俞處玩橋牌,后參加梅夫人茶會。
聽唱片《太平樂急》和《納曾利》。據(jù)說前者是唐代音樂,后者為朝鮮音樂。
十八日 星期五 晴
起床甚晚。
讀報。
下午進城。
十九日 星期六 晴,風
讀報。
寫《論別字》一文。
晚橋戲。
二十日 星期日 晴
下午赴朱M. S. 家,參加讀詩與文學討論會。李健吾與馬小姐先朗讀王芹溪改編的劇本《她屈從于妥協(xié)》。這個中國劇本太歐化了。李先生扮演一個迂腐氣十足的舊官吏,可是他講的卻是滿嘴最時髦的幽默話,真是矛盾得可笑。馬小姐表演摩登女郎真是駕輕就熟,因其本人就是個摩登女郎。接著是我朗誦自己的短文《沉默》。然后馮先生講新詩,他強調(diào)新詩應有新情調(diào)。不過我對他分析自己的詩更感興趣。若有人把他所說的話記下來,那倒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后來我將其概要記在筆記本上。梁夫人對梅斯菲爾德的日記中的一句話作了一番闡述,這句話是:“坦普爾(Temple)先生,你太多心了。我想買一塊腌肉?!彼龔倪@短短一句話里悟出的言外之意似乎太多了些。吃飯時,桌上的餅甚美。后遇淑芳小姐,真是個才華出眾的女士。為趕上六點鐘的公共汽車而傷透腦筋。不過總算趕上了。
二十一日 星期一 晴,有風
教育部請李秋實與王毅去南京商討中文音標與陳廣瑤的漢字簡化意見。我對此頗感興趣。
劉與李來訪。
讀孫T. W. 的《鬧市》。淳樸優(yōu)美,引人入勝。
二十二日 星期二 晴
開始讀O與R的書,讀完附錄一,讀《頌歌》。
星期日下午梁夫人談及喬同浦的新居。這幢房子是現(xiàn)代化的中國式洛可可建筑(洛可可式系歐洲十八世紀建筑的一種風格,其特點是纖巧、浮華、煩瑣——譯注)。從設(shè)計平面圖上來看直線不多,這說明造價很高。承建商是一位俄國舞廳裝飾家,喬是在上海的一個舞會里遇到他的。這幢建筑是俄國教堂與舞廳的混合體。在大廳里有一排裝飾得很豪華的柱子,一直伸展到餐廳,這反使其面積容納不下喬同浦手下那幫人了。所謂中國式的裝潢,簡直粗俗得可笑。
二十三日 星期三 晴
良玉寄來一封航空信,內(nèi)附出版我早期新詩的合同。主編催我寫一短評,擬刊印在樣本上。下午我就寫了幾行給他充數(shù)。
參加錢的宴會。席間日本人很活躍。雞素燒的味道并不佳。
二十四日 星期四 晴
二十五日 星期五 晴
進城。
二十六日 星期六 晴
訪謝、李,未遇。訪張富安與魏廷鶴(未遇)。與張共進晚餐。
二十七日 星期日 晴
訪溫特沃思夫婦,并在玉華臺共進午餐,張志和夫婦亦應邀作陪。
購一舊煙斗。
二十八日 星期一 晴
早晨讀報。
在國際藝術(shù)協(xié)會展覽館看到了溥心畬的畫。他畫的技巧可能不錯,但內(nèi)容似很空洞。
二十九日 星期二 晴
三十日 星期三 晴
假期里很忙。
三十一日 星期四 晴
參加秦瓚的宴會。
訪羅皚嵐。
吳振固同意我晚些時候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