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〇、王陽明之白話詩
(九月五日)
蔽月山(十一歲作)
山近月遠(yuǎn)覺月小,便道此山大如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山中示諸生
挑源在何許?西峰最深處。不用問漁人,沿溪踏花去。
池上偶然到,紅花間白花。小亭閑可坐,不必問誰家。
溪邊坐流水,水流心共閑。不知山月上,松影落衣斑。
夜宿天池,月下聞雷。次早知山下大雨。
天地之水近無主,木魅山妖競偷取。
公然又盜山頭云,去向人間作風(fēng)雨。
睡起偶成
四十余年睡夢(mèng)中,而今醒眼始朦朧。
不知日已過亭午,起向高樓撞曉鐘。
起向高樓撞曉鐘!尚多昏睡正懵懵。
縱令日暮醒猶得:不信人間耳盡聾。
良知
個(gè)個(gè)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
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
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技葉葉外頭尋。
無聲無臭獨(dú)知時(shí)。此是乾坤萬有基。
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
示諸生
人人有路透長安。坦坦平平一直看。
盡道圣賢須有皉,翻嫌易簡卻求難。
只從孝弟為堯舜,莫把辭章學(xué)柳韓。
不信自心原具足,請(qǐng)君隨事反身觀。
答人問道
饑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胡適曰:明詩正傳,不在七子,亦不在復(fù)社諸人,乃在唐伯虎、王陽明一派。正如清文正傳不在桐城、陽湖,而在吳敬梓、曹雪芹、李伯元、吳趼人諸人也。此驚世駭俗之言,必有聞之而卻走者矣。
“公安派”袁宏道之流亦承此緒。宏道有《西湖》詩云:
一日湖上行,一日湖上坐;一日湖上住,一日湖上臥。
又“偶見白發(fā)”云:
無端見白發(fā),欲哭翻成笑。自喜笑中意,一笑又一笑。
皆可喜。曾毅《中國文學(xué)史》引此兩詩,以為鄙俗,吾則亟稱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