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典新義 作者:聞一多


鳥獸為人誘致其異性之同類者,在象曰?,在鹿曰 ,在鴟鵂曰舊,在雉曰 ,充類言之,則人之以異性相誘者,宜亦得此稱,《廣雅·釋詁一》曰:“ ,淫也?!笔且病!段倪x》江文通《雜體詩注》引《高唐賦》曰:昔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自云“我帝之季女,名曰 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臺,聞王來游,愿薦枕席”。王因幸之。案 之為言 也,言以淫行誘人也。今呼妓女為媱子,是其義?!渡胶=?jīng)·中山經(jīng)》曰:“姑 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為 草,……服之媚于人?!惫? 山之帝女,即巫山之帝女,是瑤姬字正當作 ?!恫┪镏尽妨鞴? ,尤為近古,蓋 本?之省,字變作 ,用于人事,始加女作 耳。

風謠之謠,蓋亦出于?。疑謠字本當作 , 之省, 又?之省也。 訛同字謠出于 ,故訛言一曰謠言,《史記·趙世家》:“民訛言曰:‘趙為號,秦為笑,以為不信,視地之生毛?!薄讹L俗通·六國篇》作“童謠曰”,是其例。謠之字源出于?,本義當為男女相招誘之歌,故嚴格言之,惟說風情之謠乃為謠之正體,其他性質(zhì)之民謠童謠皆其變體也。先秦古書所載歌辭稱謠者,如《穆天子傳》三:“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閑之,將子無死,尚復(fù)能來?!熳哟鹬唬骸铓w東土,和治洽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fù)而野?!贝穗m不涉綺語,然亦男女相要約之辭,于謠之本義,庶幾近之。

要而言之,神女之以淫行誘人者謂之瑤姬,草有服之媚于人,傳為瑤姬所化者謂之 草,男女相誘之歌辭謂之謠,并今人呼妓女曰 子,皆?義之引申也。

(二十九年三月晉寧旅次)

《北戶錄》一引《字林》,曹憲《廣雅音》、《龍龕手鑒》并音由。

《說文 》之重文作抽,又作 。

桂馥《說文義證》引,不詳何紀。行篋無《通鑒》,容后補檢。

詳Laufer:Ivory in China,及徐中舒《殷人服象及象之南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二本一分)

《呂氏春秋·古樂》篇:“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踐伐之。商人服象為虐于東夷,周公遂以師遂之,至于江南。乃為三象以嘉其德?!薄睹献印る墓隆菲骸爸芄喑赏酰D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qū)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qū)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毙熘惺嬖唬骸啊秴问洗呵铩放c《孟子》并為戰(zhàn)國末年之書,其時服象之事,早已軼出黃河流域居民記憶之外,必不能臆造此傳說也。”案徐說是也,《呂覧》所記,明系象戰(zhàn),(象戰(zhàn)之法,春秋時楚人猶用之,見《左傳·定四年》。)《孟子》“虎豹犀象”并舉,蓋皆以助戰(zhàn),說詳拙著《象舞考》。(未刊)

《越絕書》八“當禹之時,舜死蒼梧,象為民田也”,《論衡·書虛》篇,“傳言舜葬于蒼梧下,象為之耕”;《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皇覽》“傳曰舜葬蒼梧,象為之耕”;《類聚》一一引《帝王世紀》“(舜)葬于蒼梧九疑山之陽,是為零陵,謂之紀市,在今營道下,有群象為之耕”。以上皆言舜死后,象為之耕。惟唐陸龜蒙《象耕鳥耘辯》云:“世謂舜之在下也,田于歷山,象為之耕?!卑赶蟾?,未聞其審。王充以為象蹈土蹶,若耕田狀,壤靡泥易,人隨種之,若海陵麋田之類,(語在《論衡·書虛》篇)理或然歟?鼎文有 字(圖八),從 (為)從 。力古耒字(徐中舒說),劦象眾耒齊耕之意,蓋即古犁字,卜辭“大令眾人曰,劦田,其受年,十一月”(《續(xù)》二,八八,五;陳夢家引)即犁田也。鼎文從 ,自是耕田之意,其從為不知取役象之意,抑謹訓(xùn)“作為”。如前說,則 亦古犁字,從象猶從牛,此固古用象耕之佳證。然如后說,讀為“孝弟力田”之力,亦無不可。然則象耕之事,究無明征,象耕傳說,但足證古有役象代勞之事耳。

《韓非子·解老》篇,“人希見生象也”,是至遲戰(zhàn)國時中原已無象。然前引《呂覽》《孟子》二說俱云周公驅(qū)象,似傳說謂北方無象,自周公始,則此物春秋時蓋已絕跡于中原矣。

寄疑即羇。羇之言掎也,謂掎其腳也?!吨芏Y·翨氏》注:“置其所食之物于絹( )中,鳥來下,則掎其腳?!薄妒酚洝に抉R相如傳》“射麇腳麟”,《集解》“腳,掎足也”,《說文》“ ,相掎 也”。 與腳同,漢鐃歌《艾如張》:“山出黃雀亦有羅,雀已高飛奈雀何,為此倚欲,誰肯礞室。”倚欲當為掎 之誤。狄鞮蓋即翨,翨之言 也,謂系其蹄(蹄)也?!吨芏Y·翨氏》:“掌攻勐鳥,各以其物為媒而掎之。”《說文》“ ,系, 也,一曰維也”,“系,系 也”。系蹄即系蹄,《趙策三》:“人有所置系蹄者而得虎,虎怒,決蹯而去?!被騿卧惶悖肚f子·外物》篇,“蹄者所以在兔”,釋文“蹄,兔罥,系其腳,故曰蹄也”。寄與狄鞮均捕鳥獸之器,可證象即?。至譯,則《說文》已訓(xùn)?為譯,?訓(xùn)譯,則譯亦可訓(xùn)?矣。原始心理仇視異族,至儕之于禽獸,此亦一例也。

《唐文粹》七。

凹字見《神異經(jīng)》及江淹《青苔賦》?!都崱贰鞍?,窊也”,于交切。

《說文》謀古文作 。媒母本一字,高禖即先母,是其比。捕鳥獸者以雌誘致其雄謂之媒,媒亦母耳。

《漢書·霍去病傳》“鏖皋蘭下”,注“鏖謂苦擊而多殺也”,《廣韻》鏖同鏕案鏖形為鏕之省,義則借為 。蓋獵者同鹿落阱后,隨即苦擊之,故戰(zhàn)時苦擊而多殺謂之鏖。

《周禮·翨氏》:“掌攻勐鳥,各以其物為媒而掎之?!薄侗睉翡洝芬唬骸袄琢_數(shù)州,收孔雀雛養(yǎng)之,使極馴擾,致于山野間,以物絆足,傍施羅網(wǎng),伺野孔雀至,則倒網(wǎng)掩之無遺?!表n翃《送丹陽劉太真詩》:“開籠不奈鴨媒嬌?!?

卜辭從凵之字,或于凵中著數(shù)點,即臼之所從出。卜辭 或作舊(圖一〇), 亦或作 (圖九),故知二字必系同義。

對將被誘捕之新鳥言之,則已捕而嘗經(jīng)馴擾,可用為媒之鳥謂之舊是新舊之舊,本與?義相通。金文以繇為舊,非無故也。

書傳每言食鸮若梟?!肚f子·齊物論》篇“見彈而求鸮炙”,《大宗師》篇“予因以求鸮炙”,《楚辭·大招》“炙鵠烝鳧”,舊校一作梟,《禮記·內(nèi)則》“鵠鸮胖”,舊注“胖,脅側(cè)薄肉,不可食”,案胖不可食,則馀肉皆可食也,《淮南子·說林》篇,“鼓造辟兵,壽盡五月之望”,高注“鼓造蓋謂梟,……今世人五月望作梟羹”,《漢書·郊祀志上》“祠黃帝用一梟破鏡”,孟康注“梟鳥食母,破鏡獸食父,黃帝欲絕其類,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注,“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作梟羹,以賜百官,以其惡鳥,故食之也”,《詩·墓門》疏引陸機《詩疏》:“鸮……其肉甚美,可為羹臛,又可為炙,漢供御各隨其時,唯鸮冬夏常施之,以其美故也?!卑概f說鵂(舊)梟鸮異物。然上揭諸書梟鸮錯出,而《爾雅》以梟鴟為怪鴟(《釋鳥》“怪鴟,梟鴟”郭注誤以為二鳥,朱駿聲云,怪鴟即梟鴟,猶上文狂即茅鴟,下文鶛即劉疾。)《廣雅》復(fù)以鴟鵂為怪鴟,是鵂梟鸮三名原可通稱。蓋鵂為舊之別,梟即鵂之省,鸮又梟之別,舊(鵂)梟鸮一字,本鴟屬諸鳥之類名,后始分屬三鳥也。古所謂舊(鵂),當即后世所謂梟若鸮,古無梟鵂字,通以舊(鵂)為梟若鸮也。

舜弟象即長鼻獸之象,故其封國曰有鼻(《漢書·武五子·昌邑王哀傳》《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袁紹傳》),其墟曰鼻墟(《水經(jīng)·湘水注》下引王隱《晉書·地道記》),其地有鼻亭(《后漢書·袁潭傳》注),其神曰鼻亭神(《史記·五帝紀正義》引《括地志》)?!冻o·天問》“舜服厥弟,終然為害”,即舜服象也。

金文《陳子子匜》媯作為。卜辭諸為字,除《通纂》書后引劉氏善齋藏片一例外,馀均應(yīng)為媯,詳拙著《釋為》。(《考古》第六期;本集頁五三七乙)

《說文》“媯,虞舜居媯汭,因以為姓”;又“姚,虞舜居姚墟,因以為姓”?!端?jīng)·沔水注》:“漢水又東逕媯虛灘,……或作姚虛,故后或姓姚,或姓媯。媯姚之異是妄,未知所從?!卑浮蹲髠鳌酚谟莘Q姚,哀元年“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是也,于陳稱媯,莊二十二年“有媯之后,將育于姜”是也,是姚媯之分,由虞陳為二國,因字各異體以示別也。實則皆舜后,理當同姓,姚之與媯,貌異而實同耳。

《說文》“ ,跳也”,又“?,一曰縷十纮也”,“絩,綺絲之數(shù)也”?!盾髯印s辱》篇“其功盛姚遠矣”,注“姚遙同”,《漢書·禮樂志》《郊祀歌》“聲遠姚”,即遠遙也?!稄V韻》恌同愮。

象豫對轉(zhuǎn)字,《易·豫》“利建侯行師”,豫即象樂之象,《象傳》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區(qū)之上帝,以配祖考”,猶《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zhì)文》篇言“武王受命,……作象樂,繼文以奉天”也。詳拙著《周易閑詁》(未刊)。金文《公伐 鐘》及鼎為作 (圖二),《 》像作 (圖三),《錄伯 (圖四),《量盨》作 (圖五),所從之么即小篆予字所由出,而《錄伯 》所從尤酷似小篆幻字,幻即倒予也。疑豫本作豫,亦即 字所從之 ,古 系一字,小篆變作予,許君遂以為純聲符,非是。豫( )即象之繁文,賈達以為大象,亦肊說也。

《史記·秦本紀索隱》。

《周書·謚法》篇“未家短折曰殤”,《離騷》“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痘茨献印R俗》篇“待西施絡(luò)墓而為配,則終身不家矣”,家猶娶也。

《世本》《漢書·律歷志》。

《后漢書·文苑·趙壹傳》“機阱在下”,注“機,捕獸機檻,阱,穿地陷獸”。

此時縱有農(nóng)業(yè),亦僅具萌芽。象為舜耕之傳說,本系晚起,藉曰可信,亦只能如王充所說麋田之類。

陳夢家讀瑤為淫,見《高禖郊社祖廟通考》。(《清華學(xué)報》十二卷三期)字書無淫字,蓋淫之誤,文中引《方言》亦誤淫為淫。

《搜神記》十四作舌埵,即古瑤之誤。

風亦謂男女相誘?!稌べM誓》“馬牛其風”,正義引賈逵曰“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左傳·僖四年》“風牛馬不相及”,服虔注與賈同。(案《晉語四》“男女相及,以生民也”,韋注“相及,嫁娶也”,此及字義同。)《左傳·昭元年》:“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蟲?!薄逗鬂h書·樂成靖王傳》《安帝詔》“風淫于家”。男女相誘謂之 ,亦謂之風,其歌辭謂之謠,亦謂之風?!稘h書·藝文志》“自孝武立樂府而采詩謠,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風亦謠也。引申之,則風俗一曰謠俗,《漢書·李尋傳》“參人民謠俗”,是矣。

俗又謂狡獪多詐之人曰油子,疑亦 義之引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