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湖畔》詩(shī)集

自治底意義 作者:朱自清


《湖畔》是潘漠華、馮雪峰、應(yīng)修人、汪靜之四君底詩(shī)選集,由他們的湖畔詩(shī)社出版。

作者中有三個(gè)和我相識(shí);其馀一位,我也知道。所以他們的生活和性格,我都有些明白。所以我讀他們的作品,能感到很深的趣味。

現(xiàn)在將我讀了《湖畔》以后所感到的寫些出來(lái),或可供已讀者底印證,引未讀者底注意。但我所能說(shuō)的只是些直覺、私見,不能算做正式的批評(píng),這也得聲明在先。

大體說(shuō)來(lái),《湖畔》里的作品都帶著些清新和纏綿底風(fēng)格;少年的氣氛充滿在這些作品里。這因作者都是二十上下的少年,都還剩著些爛漫的童心;他們住在世界里,正如住在晨光來(lái)時(shí)的薄霧里。他們究竟不曾和現(xiàn)實(shí)相肉搏,所以還不至十分頹唐,還能保留著多少清新的意態(tài)。就令有悲哀底景閃過他們的眼前,他們坦率的心情也能將他融和,使他再?zèng)]有回腸蕩氣底力量;所以他們便只有感傷而無(wú)憤激了?!驮?shī)而論,便只見委婉纏綿的嘆息而無(wú)激昂慷慨的歌聲了。但這正是他們之所以為他們,《湖畔》之所以為《湖畔》。有了“成人之心”的朋友們或許不能完全了解他們的生活,但在人生底旅路上走乏了的,卻可以從他們的作品里得著很有力的安慰;仿佛幽憂的人們看到活潑潑的小孩而得著無(wú)上的喜悅一般。

就題材而論,《湖畔》里的詩(shī)大部是詠?zhàn)匀唬黄溻疟闶悄A、雪峰二君底表現(xiàn)“人間的悲與愛”的作品。詠?zhàn)匀坏拇蠖纪疝D(zhuǎn)秀逸,頗耐人思,和專事描摹的不同。且隨意舉幾首短的為例:

修人君底《豆花》:

豆花,

潔白的豆花,

睡在茶樹底嫩枝上,

——萎了!

去問問,歧路上的姊妹們

決心舍棄了田間不曾?

(七二頁(yè))

靜之君底《小詩(shī)·二》:

風(fēng)吹皺了的水,

沒來(lái)由地波呀,波呀。

(五頁(yè))

雪峰君底《清明日》:

清明日,

我沉沉地到街上去跑:

插在門上的柳枝下,

仿佛看見簪豆花的小妹妹底影子。

(三七頁(yè))

詠人間的悲哀的,大概是凄婉之音,所謂“幽咽的哭的”便是了。這種詩(shī)漠華君最多,且舉他的《撒卻》底第一節(jié):

涼風(fēng)抹過水面,

劃船的老人低著頭兒想了。

流著淚兒,

盡力掉著槳兒,

水花四濺起,

他撒卻他底悲哀了!

(六○頁(yè))

詠人間的愛的以對(duì)于被損害者和弱小者的同情為主,讀了可興起人們的“胞與之懷”,如雪峰君底《小朋友》:

在杭州最寂靜的那條街上,

我有個(gè)不相識(shí)的小朋友。

一天我走過那里,

他立在他底門口,

看著我,一笑。

我問他,“你是那個(gè)?”

他說(shuō),“我就是我呵?!?

我又問他,“你姓甚?”

他說(shuō),“我忘卻了?!?

我想再問他,

他卻回頭走了。

后來(lái),我常常去尋他,

卻再也尋不到了。

但他總逃不掉是我底

不相識(shí)的小朋友呵!

(一頁(yè))

和上一種題材相聯(lián)的,是對(duì)于母性的愛慕;漠華君這種詩(shī)很多,雪峰、修人二君也各有一首。這些作品最教我感動(dòng);因?yàn)槲沂怯心付荒軔鄣娜?!且舉漠華君底《游子》代表罷:

破落的茅舍里,

母親坐在柴堆上縫衣——

哥哥摔蕩摔蕩的手,

弟弟沿著桌圈兒跑的腳,

父親看顧著的微笑,

都縷縷抽出快樂的絲來(lái)了,

穿在母親縫衣底針上。

浮浪無(wú)定的游子,

在門前草地上息息力,

徐徐起身抹著眼淚走過去;

父親干枯的眼睛,

母親沒奈何的空安慰,

兄弟姊妹底對(duì)哭,

那人兒底濕遍淚的青衫袖,

一切,一切在迷漠的記憶里

葬著的悲哀的影,

都在他深沉而冰冷的心坎里

滾成明瑩的圓珠,

穿在那縫衣婦人底線上。

(四二頁(yè))

就藝術(shù)而論,我覺漠華君最是穩(wěn)練、縝密,靜之君也還平正,雪峰君以自然、流利勝,但有時(shí)不免粗疏與松散,如《廚司們》、《城外紀(jì)游》兩首便是。修人君以輕倩、真樸勝,但有時(shí)不免纖巧與浮淺,如《柳》、《心愛的》兩首便是。

倘使我有說(shuō)錯(cuò)底地方,好在有原書在,請(qǐng)他給我向讀者更正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