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隔絕陽曦”

銀龍集 作者:王統(tǒng)照


兩年前在故鄉(xiāng)我曾偶然參加過一位親戚家豐盛的壽筵。

那位常是好穿寶藍色馬褂的老人,他的年齡與資格自然是這個小地方“耆舊傳”中的人物。他中年出過“仕”,大約是清末知縣或州同一類官職,又是一般人所稱的“善人”。在鄉(xiāng)下有房地,與一所土山竹樹的花園,還有一座廳堂,一帶回廊,與一個八角茅亭。因此常被稱羨他會享致仕的清福。七八個兒孫,小的也在中學里讀書。地方人時常推崇這老人能以提倡維新,不似許多做清朝官的頑固。這樣有意或無意的贊美,老人每聽見便用尖指甲的右手輕輕捋著下胡微微一笑,笑中神秘地微露出他幾十年生活經(jīng)歷的反應。他只是甘心隨俗,以“不求其解”的微笑態(tài)度消遣他的殘年。

在小小安樂的鄉(xiāng)村中開那么一次祝壽大會,是出自老人的子孫與賓朋的慫恿。老人對諸事不主張絕對可否,便應允了。但他卻有一個條件便是,任何人凡來祝壽的一律平等招待:不能因為身份分貴賤等次,其余,便聽憑備辦壽禮者的主持,這在古老的鄉(xiāng)下便是熱鬧而新鮮的辦法了。

我因為正由遠方回到家中,以故鄉(xiāng)的禮俗須去參加,又要看看這老人做壽的辦法,于是在七月的熱天里,我穿了紗衫往老人的花園走去。

果然有不少去賀壽的人,縣中的紳士與學務委員、校長們,這自然都十分岸然地坐在高背椅與磁墩之上,而這許多馬褂長衫的大人們中間居然也有些藍布銅鈕的鄉(xiāng)老,與滿面油汗的工匠人,他們雖也一律穿件特有或借來的長衣,雖然主人原有平等待遇的宣言,不過這些所謂“下流寄生者”總不與那岸然的人們談得上。在園中的大廳與回廊上似是各不相犯的防御地,大人們卻越發(fā)顯出寬容態(tài)度,高聲談笑,吸著銀花水筒中的皮絲,似在向那些人招呼,“來,我們這次特為容許你們這些人到我們近前!”但雖經(jīng)主人的一例應酬,卻終不能合在一處。

我正在兩堆人中往返地看著,卻驀然發(fā)現(xiàn)有一個穿青羽紗寬袍的和尚,兩手遞弄著一串深紫色珠子立在岸然的一群之中。四十六七歲,他似乎是這兩大群中的一個特殊角色。他身旁圍立著四五個著半截紗衫與咕嚕咕嚕吸水煙的大人,正在十分客氣的交談。

“還不到廳上等著開桌……聽那禿頭瞎說!……走,走!……”近三十歲的近視先生從我身旁竹籬邊溜過來,用金漆骨扇招呼站在回廊中白面皮的那位。

“喂!聽新聞去,他那山上的新聞多啦。……”白面皮的人這樣答著,一大步已經(jīng)跨出朱紅色的卐字欄外。

“這些東西還有好話說?……真討厭。我犯惡透了這禿頭,他那山上,我看日后一樣也有章日山的事才痛快呢。”扇頭向空中揮個半圈。

“罷呀,你怎么恨的牙癢?是啊,在人家山上造林不成,……可是你也太狠!……”白面皮微帶吃吃口音的沒曾說完,被那位拉著走去,爭辯的話便聽不清楚。

但是,章日山上有什么事呢?立在密密的藤蘿蔭下,我忽然覺得山的形勢如在目前。雖只到過一次,那陰森峻陡的山坡與全是鐵色石鋪的僻徑,想來還覺得有些幽怖之感。本來這山離我家不過幾十里地,是近處的古跡。無意中聽這兩位漂亮來客說及,使我突然記起和尚便是這村西小山上什么廟的住持。幼小時候在親戚家曾見他穿了繡花古衣,做齋唪經(jīng),年歲久了,驟然不易認清。對那面貌看去:團團平凹的黃臉,一撮還沒剃的稀疏上須,不錯,那雙小而靈活的眼睛還同他年輕時一樣,尤其是他那應酬的姿態(tài)。

正回思著飛去的年光,對著欄外爭艷的鳳仙花有點悵然!接著少主人們出來讓客就座,擺桌,一陣聲音,便把我也擁上大廳去。

三間寬大明敞帶有活窗的廳堂,擠滿了人。微風由窗子中透進,并不感到煩躁。一共在屋子中坐了三大圓桌,三十幾個客人,不知是不肯來,還是主人為調(diào)和起見?其中幾乎完全是所謂岸然的一群。惟有東邊一桌,座上坐了兩位粗夏布大衫的鄉(xiāng)老。他們的誠厚面貌上發(fā)出潤光,比起中間上座的山上大師那種應對巧妙的樣子,使旁觀者真有出家人與非出家人之感。

話是凌亂而紛雜,我偶而聽見幾句,一點頭緒摸不到。

忽而他們有幾個把談鋒轉(zhuǎn)到光頭上出汗的和尚,一半恭維一半著意諷笑的話,一齊向他沖來,我雖坐在西邊卻聽的分明。

“凈師,聽說近來不但念經(jīng)修懺的凈業(yè)都日日長進,就是山上的樹還栽了不少吧?”五十多歲的鄉(xiāng)董用葛布手帕摸著剃得很青的胡子道。

“??!啊!前幾天去查學,居然學校十分整齊,可見地方平靜了,事便能辦。比起山上鬧強盜的情形不同——大不同了——所以婁,此刻栽樹正是造林的好機會。……”口音頗吃的區(qū)視學說到后面,巧妙地映照上文的末句,顯然是對于文章作法有點研究的。

“啊哈哈!太平了?小康就好。正是百姓們馨香祝禱的?!痹诤蜕猩砗罅硪粋€粗重口音。

和尚靜靜地,等待這三個好議論者的言論塞入客人飽脹的胃口之后,他的眼睛向桌面一橫道:“凈業(yè)么?如今不行了!就是造林的話,這不明明是‘新政’么?也一樣有人向我們出家人作打算。誰曉得明天怎么樣?再一說,即使造成,碰到匪大爺高興給你一把火燒個凈光。……”他用近乎三段論法的口氣表白近況。

鄉(xiāng)董一筷子夾起一大片紅燒海參,半段咬在口里,半段落到碎花磁碟里,急急回復道:“可不是呀,現(xiàn)在什么也說不上,古跡還不容易保住,更不要說新政了。造林,哼!前年濰河東岸多少樹林子不是全號了砍做柴燒,栽種了幾十年的大樹還不夠路過大兵幾天的燒料。我說法靜師,這種世道,比較上還是你們出家人好?!?

“啊啊!……”接著幾個像頗為老氣的少年都向著常顯出悲天憫人氣色的鄉(xiāng)董,發(fā)出贊同語音。

“太言重了!太言重了!哈哈!……你是在俏皮我們罷啦。出家人沒有保障,沒有連手,更難過呀。說是出家,哪真能‘簞食瓢飲’呢?一樣還得托神佛福蔭與施主們的維持。

啊!……就像前年章日山上的事,不是出家人有那樣的結(jié)果?”法靜說到這句話已感到同類的悲傷,他暫時不再用竹筷往大碗里挑肉。

“那事,……不是火燒章日山打死十幾個土匪的事?……”和尚坐后,那個粗重口音的重復攙進一句。他有一臉粉刺,是主人的遠房侄子。

另外一個蒼白胡子、手里端著水煙袋的老人道:“這事法師曉得十分清楚;不是你師弟就在那一晚上被土匪幾乎嚇死么?”

這是個有力證明,同時引起了滿屋子來客的興味。因為這近乎英雄的行為,小說上斗狠的景象,把大家的心思吸引到火光刀影的幻影中去。

和尚皺皺眉頭,仿佛一提及這樣回憶,即現(xiàn)在也感到煩擾。“就是法如呢,真碰運氣!他從西鄉(xiāng)募緣回來,都是本家,便到章日山上住一宿,偏偏有他的月令,……后來,好歹病了一大場……”

主人的侄子好奇地追問:“我那年并沒在家,所以只聽說不知詳細,還請師父再談談吧?!?

“出事的那天絕早,我們得了報告也帶著鄉(xiāng)團去,……已經(jīng)完了,只余下幾具火燒的骨架?!编l(xiāng)董說明他的經(jīng)歷。

“人燒死,那個氣味再不要提起,我到山上已經(jīng)快晚上了,尸臭熏的我三四天都惡心?!焙蜕忻碱^又不自然地皺一皺。

“可惜!可惜!自從那一場亂子后,山上樹光了,小學校也完了。不幸!”縣視學自覺感慨。

“誰說不是?所以婁,什么造林、辦學,不但是地方上應該舉辦的新政;而且佛門中也覺得功德無量,但不殺盡萬惡匪徒,咱們一樣不用度日?!焙蜕羞@時確有點魯智深舞動鐵禪杖的氣概。接著吃一杯上好白酒,抿抿厚嘴唇,“在座的人有許多記得的,有到過場的,可也許有不很清楚的?!?

一陣緊張希望表現(xiàn)在全屋的人面上,這奇異故事確是酒后飽食時的好談資。

我因飯前兩個少年的話,也望著和尚。聽聽這以前不很了然的故事。

“章日山是個古跡地方,不知從什么年代便有了廟。與我們山上的廟派來是兄弟們……你們有到過那山上的,不是有幾十棵大松樹的懸崖么?廟在松樹林后面。因為近年不安靜,山上的施主在松樹林的四周圍,修起土堡——借著地勢,沒費許多工本。后來左近村莊又在偏殿里開了小學堂……這一來,山上本來清靜,卻漸漸地熱鬧起來。山上只有我的一個師兄——他不是七十多歲了么?過了一輩子,廟產(chǎn)有幾十畝,還有兩個小徒弟與兩個長工?!臼瞧У胤?,雖然到處殺人放火,佛門所在總沒見說出亂子,然而誰會想到那一群東西偏會揀中了山頂開會?!?

“會?他們有什么會?……”沒看清楚哪個的問話。

“也一樣,是他們的聯(lián)合會呀!聽說原來約定的。還有一大股,再等一天便到齊了。不知道究竟有什么大舉動,這只可問捆在古榆樹上燒死的那幾個,可也怪!那時候,大家攻進去問也不問一句。便一股氣殺的殺,燒的燒?!ㄈ缯f:他到山還沒黑天,因為一天走路累乏了,一煞黑與我們那位老師兄在一個屋子里睡下?!阆耄绿鞖鈩倓偤谔?,不很早么?山下的村莊正收秋場,農(nóng)人早熄了燈火。法如說:他脫衣的時候還從窗里望望山下的小莊子,只有一兩星燈火。他躺下不多時,土匪便從土堡上跳過來了。

“不用說,老住持被綁在廟院大樹上,徒弟與長工都鎖在屋里——在后進的韋馱殿里。法如幸而醒得早,從后門跑到佛爺?shù)睿幸豢诩拇娴陌啄竟?,他在那里藏了半夜?

“聽后來那廟里長工說:這一群是十個,其中只五六個看去是久干的土匪,還有兩三個穿大襟銅鈕子短小襖與笨鞋的,鄉(xiāng)下年輕人,——定是進伙不久。從后來他們拿手槍與鄉(xiāng)團對打,放不出子彈來便是證明。有一個老長工正給他們燒飯,看的很清楚。

“據(jù)說這十個東西——他們的失敗自然是糟蹋佛門的報應,大約也是累壞了的緣故。他們跑了多少路,進門以后有的簡直站都站不穩(wěn),捆老住持的時候十分吃力,像幾天沒吃飽飯。等不及做出飯來,連廟里曬下的白薯干大口吞下。雖然每人都有一只短槍,據(jù)那長工親眼看見說,似乎手里沒有勁了。知道沒有抵抗的,便坐在土炕上,拿起大餅、白薯,叫長工煮飯,也有幾個躺在住持的屋中馬上死困。其實山上并沒毀壞東西,正殿也沒到。他們只是借兩宿,等待什么首領。后來把老住持解了繩子,叫他不要害怕?!尚?,也許是神鬼差撥,他們在土堡上崗位也不站,仿佛到了自己的家,先有一多半關(guān)起門來睡覺了?!?

“該死!——”縣視學的評論。

“可不是!說起來還是念書人心里有數(shù):大家是知道這案子怎么破的?”和尚在提出疑問了。

“不是長工下山偷報各莊的鄉(xiāng)團?”鄉(xiāng)董記憶力仿佛頗壞,聚起眉頭答復。

“長工不行,……還是那小學堂里的教員先生!……哈哈!……有點膽力的也有點方法。原來這小學堂晚上獨有教員先生宿在廟里,學生是一早上山,不等黑天便各自散去。這群東西進去以后,教員先生藏在床下。被他們拖出,倒沒難為他,卻十分放心,叫他夜里下山給他們買雞子,預備第二天晚上迎接他們的首領,因為白天不便……”

“這就不合情理,土匪就這么放心,不怕他走漏消息,信托他么?”主人侄子的這句疑問也是大家一致的疑問。

“怪呢!”和尚道,“這就叫作因果報應!你見過有這么笨的土匪?也不知是餓昏了,他們居然把聰明的教員先生認成他們一伙。真令人不懂,并不派一個人跟去,便給他銀元,放他下山?!?

“所以是氣數(shù)嘍!”鄉(xiāng)董點點頭。

“以下的事大家知道,幸虧教員先生將這信息傳出,各莊子一遞‘轉(zhuǎn)牌’,沒到天明到了一千多人將山圍住,打上去,這些蠢東西還正在做他們的好夢。鄉(xiāng)團用抬槍把土堡轟破,點起火來,不是一個也沒有逃?”

“痛快!真的報應?!睅缀跞巳嗽谘輨鲋泻炔伤频倪@么說。

“故事多呢,該當是那么樣。不是我那師弟法如在白木棺材里打牙戰(zhàn)么?天色剛亮,外面槍炮炒豆般響,突然有人把棺蓋順在一頭!法如嚇得坐都坐不起,其實棺口上爬動著的那一個也一樣是全身發(fā)顫,黑面皮上一點血色沒有。雙手空空的,鐵器沒了,盡在打手勢,意思是叫法如出去讓他占這個位置。法如明白這是一個弱種,要躲避攻入者的搜索的。他說:‘看那小子的雛樣兒,一把毛松辮子,垂在背上,一件淺色毛藍布短襖,扎腰都沒有。一定是入伙不久?!爸练ㄈ鐟?zhàn)戰(zhàn)地跳出棺外,那東西便翻進去;還讓法如給他將棺蓋扣緊,用粗皮手指攝攝嘴唇。說也可憐,連話都嚇得不能說?!狈o照例的皺皺眉頭。

“不出來投誠,便是該死東西?!编l(xiāng)董的裁判。

“話是這么說,在佛家看來也算作可憐了呀!”和尚曳長口調(diào)像宣揚佛號。

“這個賊捉到?jīng)]有?”

“那樣東西哪能逃走,后來還沒得好死,用木頭架起,懸崖上燒死的就是這一個。唉!他還有一支盒子槍呢。裝著十個子彈,一個也沒放出。他跑到大殿時把槍送給那個老長工,求指引他一條生路?!?

“哈哈,生路就在棺材里。妙極!妙極!這廟里的老長工真有些識見?!笨h視學大笑。

“一應一報,那老長工得了槍獻給鄉(xiāng)團,獲了賞賜,后來發(fā)見那東西?!?

“怎么,老長工說破了吧?”主人的侄子再問一句。

“不曉得詳細??墒且粯尨虖墓桌锇阉舫鰜淼模 ?

“一共十個,在睡夢里打死的有一半,在土堡上打下來的四個,活捉了兩個,那白木棺中的東西便在數(shù)。鄉(xiāng)團對于這場戰(zhàn)事大獲全勝。教員先生自從跑下山報得頭功之后,沒敢再上去?!?

“燒死的兩個,那個不知道是怎么捉的,但一樣都上了大刑,身體不用說受了刀傷,聽說點火的時候都半死了。松柴多容易起火頭,山下幾里地這天都聞得到尸氣。我去搬法如時,看那一堆木灰;一架焦黑的骨架還不到二尺長,彎在地上,面目早分不清。卻也怪!只剩下兩排又黃又大的牙齒,仿佛咧嘴大笑?!缴辖?jīng)過這一次大戰(zhàn),屋子有燒掉的,神像有許多受了災,老住持三個月沒敢上山,學堂不用提是散了,卻沒跑一個土匪,天數(shù)!天數(shù)!”法靜用悲嘆口語結(jié)束這段且敘且議的長文。

“善惡到頭的話一些不錯,那躲在棺材里的小子……所以,神差鬼使般受天刑?!编l(xiāng)董翹動短胡,引用著經(jīng)典成語,還在發(fā)大議論。

“??!……任翁之言,確有所見。再照新道理講,便見所謂遺傳學的講究。甚至于這東西的祖上也曾作過強盜,因此,這點強盜骨血會使他仍化在火灰里吧!”真是有學問的縣視學,每加評論,在座的人便不約而同地點點頭。

這時,我看那兩位穿了粗夏布大衫的鄉(xiāng)老互相呆看,沒敢發(fā)言,也許他們不懂這些舊經(jīng)典與新學問的談話,但,他們卻只用驚奇的目光瞅著那口角下垂、滿臉酒肉氣的和尚。

在緊張的好奇心滿足之后,各個人的胃腸又自然向精好食品作繼續(xù)的要求。“三元”、“八馬”、“十全富貴”的聲音如同上了戰(zhàn)場。

于是那場慘淡景象與種種話早消滅于紅燉豬蹄的味道中了。

或者是大廳上十分涼爽,在赤日當空的正午,我卻感到有點清冷。

飯后滿院子與廊下全是團扇與大折扇的搖動,老主人仍然穿了新馬褂微笑著出來打招呼。一陣應酬與道謝話,代替了方才口舌咀嚼的聲音。但那兩批客人,雖不在吃飯的時間,他們立著,談笑著,也自然分作兩起;聰明周到的主人邁著方步絕不奇異地向兩面招待。每個來客的面貌都很愉快。

大廳中有些仆役正在收拾殘肴,桌下幾只花狗互相爭著人口中吐落的肉骨。我在外邊受不了他們的聒噪,便獨自踱進大廳東邊的耳房。由刻花木門穿過去,擺在精巧書架上有幾十部線裝書。古色古香的外表,仿佛表示主人的清高。我順便看看那些白綾書簽:多是《十三經(jīng)注疏》、《朱子大全》……左側(cè)卻有一部《水經(jīng)注》,我打開第三本,正找到現(xiàn)在屬于這省分的幾條大水。翻到近處的山水,很有興致地盡看本文,一頁頁往下揭去。忽然看到一段是:“水有二源,西源出奕山,亦曰章日山,山勢高峻,隔絕陽曦”這一行,我呆一呆,重新將文字記下,把書套在藍布套內(nèi)?;叵雱偛怕犝f的故事;一陣陰森的冷氣似從這古色的頁中透出。

原來是“隔絕陽曦!……”念著這句子,一抬頭,從玻璃窗中看見飯前那兩個少年正扮著鬼臉。而那位善言的法靜和尚也在對面棕樹盆景旁邊,數(shù)著念珠,悠然地像想心事。

一九二九年三月二十九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