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〇 風(fēng)俗異同

魯迅的故家 作者:周作人


八〇 風(fēng)俗異同

鄉(xiāng)下墓祭一年間共有三次。這種風(fēng)俗在中國雖是大同,卻多有小異,現(xiàn)在且來簡單的說一下子。據(jù)顧鐵卿的《清嘉錄》卷一云,“上年墳,攜糖茶果盒展墓,謂之上年墳?!弊⒁X塘黃書崖詩,按語云,“蓋杭俗上年墳多以肴饌楮鏹,吳俗則糖茶果盒而已?!庇志砣疲吧蠅?,士庶并祭祖先墳?zāi)梗^之上墳,以清明前一日至立夏日止,道遠(yuǎn)則泛舟具饌以往,近則提壺?fù)?dān)盒而出,挑新土,燒楮錢,祭山神,奠墳鄰,皆向來之舊俗也。凡新娶婦,必挈以同行,謂之上花墳?!弊⒅幸冻淌线z書》,謂“拜墳十一月拜之,感霜露也,寒食則從常禮祭之”,但卷十一中無此一項(xiàng),可見吳中沒有這種風(fēng)俗。范嘯風(fēng)《越諺》卷中風(fēng)俗部下列有三項(xiàng),其一云,“拜墳歲,上元之前,兒孫數(shù)人,香燭紙錠謁墓?!逼涠疲吧蠅?,即掃墓也,清明前后,大備船筵鼓樂,男女兒孫盡室赴墓,近宗晚眷助祭羅拜,稱謂上墳市。”其三云,“送寒衣,十月祭墓之名,亦數(shù)人而已。”這里會(huì)稽的送寒衣為吳中所無,雖然與宋朝河南的風(fēng)俗倒是相近的,拜墳歲又跳過了杭州而與蘇州相同,假如廣泛的調(diào)查比較起來,這倒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就百草園的舊例來說,拜墳歲的辦法倒是與黃書崖所說相合的,關(guān)于上墳可以說大旨都是一致,但是異同也仍不能免。例如同是住于東陶坊的人家,在百草園西邊的梁家和迤東河南岸的壽家即三味書屋,他們掃墓的儀式便截不相像,兩者都出于顧范的記錄之外。百草園的近鄰有一個(gè)名叫四十的,以搖船為生,他有一兩只中船小船,屢次送梁家壽家去上墳,據(jù)他所說梁家儀式繁重,上午早到墳頭,從獻(xiàn)面盆手巾,茶碗煙袋起,演到吃中飯,要花上小半天工夫,壽家則用小船,父子二人祭畢下舟,懷中各出燒餅兩個(gè),吃了當(dāng)飯,雖然沒有說明,大概只備香燭紙錠,并無什么食品的。這固然是極端的例,但湊巧都在會(huì)稽的同一個(gè)街坊內(nèi),正是難得,至于周家那是極平常的一般的辦法,與顧范二家所記大抵相同,或者可以說是最沒有特色的一種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