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答錢玄同(中國今后之文字問題)

陳獨秀通信集(第一卷:1915-1922·無注釋版) 作者:陳獨秀


玄同先生:

吳先生“中國文字,遲早必廢”之說,淺人聞之雖必駭怪,而循之進(jìn)化公例恐終無可逃。惟僅廢中國文字乎?抑并廢中國言語乎?此二者關(guān)系密切,而性質(zhì)不同之問題也。各國反對廢國文者,皆以破滅累世文學(xué)為最大理由。然中國文字,既難傳載新事新理,且為腐毒思想之巢窟,廢之誠不足惜。(康有為謂美國共和之盛,而與中國七相反,無能取法,其一即云:“必?zé)袊鴶?shù)千年之歷史書傳,俾無四千年之風(fēng)俗以為阻礙”。在康氏乃故作此語,以難國人;在吾輩則以為燒之,何妨?)至于廢國語之說,則益為眾人所疑矣。鄙意以為今日“國家”、“民族”、“家族”、“婚姻”等觀念,皆野蠻時代狄隘之偏見所遺留,根底甚深,即先生與仆亦未必能免俗,此國語之所以不易廢也。倘是等觀念,悉數(shù)捐除,國且無之,何有于國語?當(dāng)此過渡時期,惟有先廢漢文,且存漢語,而改用羅馬字母書之;新名悉用原語,無取義譯;靜狀介連助嘆及普通名代諸詞,限以今語;如此行之,雖稍費氣力,而于便用進(jìn)化,視固有之漢文,不可同日而語。先生謂為“還是半斤與八兩,二五與一十的比例”,恐未必然也。至于用西文原書教授科學(xué),本屬至順;蓋學(xué)術(shù)為人類之公有物,既無國界之可言,焉有獨立之必要?先生及讀者諸君以為如何?謹(jǐn)復(fù)。

獨秀1918年4月15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