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的故事與笑話里,有許多許多是講兄弟三個,或姐妹三個,或盟兄弟三個,或女婿三個;第三個必定是傻子,而傻子得到最后的勝利。據(jù)說這種結構的公式是世界性的,世界各處都有這樣的故事與笑話。為什么呢?因為人們是同情于弱者的。三弟三妹三女婿既最幼,又最傻,所以必須勝利。
和許多別種民間故事與笑話的含義一樣,這種同情弱者的表示可也許是“夫子自道也”,這就是說:人民有一肚子委屈而無處去訴,就只好想象出一位“臣包文正”,或北俠歐陽春來,給他們撐一撐腰,吐一口氣。同樣的,他們制造出弱者勝利的故事與笑話,也是為了自慰;故事與笑話中的傻子就是他們自己。他們自己既弱且愚,可是他們諷刺了那有勢力,有錢財,與有學問的人,他們感到勝利。
可是,這種諷刺的勝利到底是否真正的勝利,就不大好說。假若勝利必須是精神上的呢,他們大概可以算得了勝。反之,精神勝利若因無補于實際而算不得勝利,那就不大好辦了。
在我們的民間,這種傻子勝利的故事與笑話似乎比哪一國都多。我不知道,我應當慶祝他們已經(jīng)得到勝利,還是應當把我的“怪難過的”之感告訴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