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的婦女

中國人的精神 作者:辜鴻銘


馬修·阿諾德,在談到英國國會下議院為了支持一個男人和他亡妻的姐妹結(jié)婚的議案,引用了《圣經(jīng)》里的論點時,說:“當人們真正考慮這件麻煩事時,誰會相信,在女性的天性、女性理想以及我們和她們的關(guān)系出了問題時,印歐種族靈敏而聰慧的天才們,這個創(chuàng)造了繆斯女神、騎士精神、圣母瑪利亞的種族,卻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的定論在閃族人的制度中,而這個種族最賢明的國王擁有七百個妻子和三百名妾?”

在此,從上述冗長的引文里,我有目的地找到了我需要的一個詞,就是“女性理想”。那么,中國女性的理想是什么?中國人對女性天性的理想以及她們與那種理想的關(guān)系是什么?不過在更進一步的探討之前,盡管我滿懷著對馬修·阿諾德的尊重,尊敬他的印歐種族,在此我還是要說,閃族的女性理想,古代的希伯來人的女性理想,并不像馬修·阿諾德從他們最賢明的國王妻妾成群這一事實推斷的這么恐怖。因為我們可以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找到古代的希伯來人的女性理想:

誰能找到一個貞潔的女人?

因為她的價值遠勝紅寶石。

她的丈夫真心實意地信任她。

天還沒亮她就起床了,

給家人準備食物,

給未婚的少女們準備嫁妝。

她把手放在紡錘上,

手指握著拉線棒。

她不會為了家人而擔憂下雪,

因為她的所有家人都穿著漂亮暖和的衣服。

她輕啟朱唇,吐露智慧,

在她的舌尖流淌著仁慈的法則。

她周全地照顧家人的習慣,不游手好閑。

她的孩子們成長起來并送給她祝福,

她的丈夫也祝福并贊美她。

我認為,這并不那么恐怖,畢竟不是一個糟糕的理想——閃族人的女性理想。當然它不像圣母瑪利亞和繆斯女神這種印歐種族的女性理想那么虛無縹緲。無論如何,我認為,必須承認的是:圣母瑪利亞和繆斯非常適合當作圖畫掛在人們的房間里,但是如果你把掃帚放到繆斯的手里,或者打發(fā)你的瑪利亞進廚房,你一定會讓你的房間凌亂不堪,而這個早上你很可能根本不會有早餐吃??鬃诱f:“理想不會遠離人類生活的現(xiàn)狀。當人們把某種遠離了人類生活現(xiàn)狀的東西當作了理想,那就不是真正的理想?!钡?,如果希伯來人的女性理想無法和圣母瑪利亞或者繆斯女神相比,我認為,它可以和現(xiàn)代歐洲的女性理想,即今日歐美的印歐種族的女性理想相比。我說的不包括英格蘭的婦女參政權(quán)論者。不過,把古代的希伯來人的女性理想和現(xiàn)代的女性理想作比較,像人們可以從現(xiàn)代小說——例如小仲馬的《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身上發(fā)現(xiàn)的一樣。順便提一下,可能令人感興趣想了解的是,在所有被翻譯成中文的歐洲文學作品中,小仲馬的這部小說,把身陷泥潭的圣母瑪利亞作為最高的女性理想,在當前新式的現(xiàn)代中國是最暢銷和成功的作品。這本中文譯名為《茶花女》的法國小說,甚至已被改編成戲劇,在中國所有的現(xiàn)代戲院演出。現(xiàn)在,如果你將閃族人的古代女性理想同當今歐洲的印歐種族的女性理想相比,將那個不會為了家人而擔心下雪、因為她已經(jīng)讓所有的家人都穿上了漂亮暖和的衣服的女人,同那個沒有家人、因而不用為家人準備御寒的衣服、但她自己卻衣著美麗、其生命最終定格在她胸前的一朵茶花的茶花女相比,那你就會理解什么是真實的文明,什么是虛偽的、華而不實的文明。

不僅如此,即使你把古代希伯來人的女性理想,那個手不離紡錘、手指不離拉線棒,周全地照顧家人的習慣、從不游手好閑的女人,同現(xiàn)代新式的中國婦女,那些手不離鋼琴、手指不離大捧的花束,那穿著黃色緊身衣、頭上戴滿了俗麗的黃金飾品,在儒家協(xié)會的大廳里,在各色人等面前露臉唱歌的女人相比,如果你比較了這兩種女性理想,那你就會知道,現(xiàn)代中國是多么迅速而遙遠地離開了真正的文明。因為在一個民族中,女人是文明之花,是那個民族的文明狀態(tài)之花。

不過現(xiàn)在,回到我們的問題上:中國的女性理想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中國的女性理想與古代希伯來人的女性理想本質(zhì)上相同,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區(qū)別,這一點我稍后會講到。中國女性理想與古代希伯來人的理想的相同之處在于,它既不是僅僅作為圖畫掛在人們屋子里的理想,也不是一個男人傾其一生去撫愛和崇拜的理想。中國的女性理想就是一個手拿打掃衛(wèi)生的掃帚并用它來清掃房屋的理想。事實上,漢字“婦”,就是由兩個部分構(gòu)成的:“女”意謂一個女人,而“帚”意謂一把掃帚。在正統(tǒng)的漢語里,即我所說的正式的統(tǒng)一的漢語中,一個婦女被稱做一個特定房間的管理人——廚房的女主人(主中饋)。確實,這種真正的女性理想——擁有一個真正而非華而不實的文明的所有人,就像古代希伯來人、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心中的女性理想,本質(zhì)上都與中國人的女性理想相同:真正的女性理想總是家庭主婦,管家務的女人。

不過現(xiàn)在,讓我們講得更詳細些。中國人的女性理想,自從遠古時代傳下來,就一直被概括為“三從”和“四德”。那么,什么是“四德”呢?它們是:首先是“婦德”;其次為“婦言”;第三為“婦容”;最后為“婦工”。“婦德”并非指特別有才能和智慧,而是要謙遜、樂觀、貞節(jié)、不屈不撓、嚴謹、清白,具有無可指責的操行和完美的禮儀?!皨D言”不是要求婦女有雄辯的口才或伶牙俐齒,而是說話時字斟句酌,不使用粗鄙、激烈的語言,知道什么時候開口,什么時候住嘴?!皨D容”不要求容顏的美麗或漂亮,而是指個人的外表清潔、穿衣打扮無可指責。最后,“婦工”不需要有什么特殊的技巧和能力,只要求她們勤勉地專注于紡織不把時間浪費于嬉笑之中,并且在廚房里準備干凈衛(wèi)生的食物,尤其是在家里來了客人時。這些就是對婦女操行的四條基本要求,記載于漢朝偉大的史學家班固之妹曹大家所寫的《女誡》中。

那么,什么又是中國女性理想中“三從”的含義呢?它們真正的意思是三種自我犧牲或“為三種人而生活”。這就是說,當一個女人未婚時,她要為她的父親而生活(在家從父);婚后,她要為她的丈夫而生活(出嫁從夫);而作為一個寡婦,她要為她的孩子們而生活(夫死從子)。事實上,在中國,一個女子的主要目標,不是為她自己而生活,或者為社會而生活;不是去當改革家或者婦女天足協(xié)會的會長;更不是像一個圣徒那樣生活,或者是做那些對世界有益的事。在中國,一個女子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做好女兒、好妻子和好母親。

我的一個外國女性朋友有一次寫信問我,我們中國人是否真的像伊斯蘭教徒一樣,相信婦女沒有靈魂。我回信告訴她說,我們中國人并非秉持婦女沒有靈魂的觀點,而是我們認為,一個婦女,一個真正的中國婦女是沒有自我的?,F(xiàn)在,談起中國婦女的這種“沒有自我”,讓我不禁要在一個非常艱難的題目上說上幾句。這不僅是一個艱難的話題,而且,我擔心,對于那些受過現(xiàn)代歐洲教育的人們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理解的話題,即中國的納妾。這個納妾的話題,我擔心它不僅是一個艱難的題目,而且是一個如果公開討論會很危險的題目。但是,就像這首英國詩歌所說:

這樣,傻瓜們沖進了天使都害怕踏入的地方。

在此,我會盡最大努力去解釋,為什么在中國納妾不像人們通常想象的那樣是一個不道德的風俗。

關(guān)于這個納妾題目,我想說的第一件事,正是中國婦女的那種無私,使納妾這件事在中國不僅可能,而且并非不道德。不過,在做更進一步的論述之前,讓我在此告訴你們,在中國,納妾并不意味著娶許多妻子。中國的法律只允許一個男人有一個妻子,但他愿意納多少侍女或妾就可以納多少。在日本,一個侍女或妾被稱作手的架子和眼睛的架子;這就是說,在你疲倦的時候,你的手和眼睛有可以休息的地方。那么,在中國,我說過,女性的理想不是讓一個男人終其一生去撫愛和崇拜她。中國女性的理想是,作為一個妻子,要絕對地、無私地為丈夫而生活。因此,當丈夫病了或因過度操勞而身心疲憊,需要一個侍女,一個手架和眼睛架,使他能夠康復,使他去適應生活和工作時,中國的妻子便以無私的胸懷給予他,就好像在歐美,當丈夫病了或有需要的時候,一個好妻子遞給他一把扶手椅子或一杯山羊奶一樣。事實上,在中國,正是妻子的那種無私、她的責任感、那種自我犧牲的責任,允許中國的男人們擁有侍女或妾。

但是,人們會對我說:“為什么只要求婦女無私和犧牲呢?男人們怎樣?”對此,我的回答是,一個男人,那個辛苦工作支撐家庭的丈夫,尤其是,他如果是一個士大夫,他就必須不僅對他的家庭盡責,還必須對他的國王和國家盡責,而且,在此過程中,他有時甚至要獻出生命。他不是也在作犧牲嗎?康熙皇帝臨終前在病榻上發(fā)布遺詔,他說到:“我直到此時才知道,在中國做一個皇帝,是一個多么大的犧牲啊。”可是,讓我在此順便說一下,濮蘭德和白克豪斯先生在他們最近的書中,將這個康熙皇帝描繪成一個高大、無用、令人討厭的楊百翰

然而人們可能又會問我:“那么愛呢?一個真正愛著他的妻子的男人,能忍心去愛家中在她身旁的其他女人嗎?”對此,我的回答是:是的——為什么不能呢?因為一個丈夫真正愛他的妻子,并不意味著他應該終其一生拜倒在她的腳下并愛撫她。一個男人是否真正地愛他的妻子,取決于他是否渴望并試圖讓每一件事都合情合理,不僅僅保護她,而且不傷害她,不傷害她的感情。那么,要帶一個陌生女人到家,必然會傷害妻子,傷害她的感情。但是在這里,我認為,正是這種我所謂的“忘我教”保護妻子免于受到傷害,正是中國婦女這種絕對的無私,使她有可能在看到她的丈夫帶別的女人進家門的時候,不感到傷害。換句話說,在中國,正是妻子的那種無私,使她能允許丈夫納妾,而不傷害到自己。在此,讓我指出一點,因為在中國,一個君子,一個真正的君子,沒有經(jīng)過妻子的同意是決不會納妾的,而一個真正的賢婦或淑女,只要她的丈夫有納妾的正當理由,是決不會拒絕的。我知道許多事例,因為沒有孩子,已過中年的丈夫想納妾,但是因為妻子拒不同意而作罷。我甚至還知道這樣一個事例:有個丈夫,他的妻子有病,身體很差,因為他不想從他的妻子那里要求這種無私的犧牲,所以當他的妻子催促他納妾時,他拒絕了,而他的妻子沒讓他知道,未經(jīng)他允許,不僅為他買了一個妾,并且實際上強迫他納妾進家。事實上,在中國,保護妻子,使其免遭妾的辱罵,便是丈夫?qū)ζ拮拥膼?。所以,與其說在中國丈夫因納妾而無法真正地愛他的妻子,不如說正是因為在中國丈夫如此真心地愛他的妻子,他才有納妾的特權(quán)和自由,而不必擔心濫用這種特權(quán)和自由。盡管這種自由、這種特權(quán),當國家中的男人的榮譽感很消沉時,就像目前在這個無政府主義的中國,常常被濫用,但我依然認為,在中國,在丈夫被允許納妾的家庭,對妻子的保護是她丈夫?qū)λ膼?,是她丈夫的愛,而且,我必須在此補充一下,是他的智慧,真正中國君子的完美修養(yǎng)。我想知道在一千個普通的歐洲人和美國人中,是否有一個人能在同一個家里擁有超過一個的女人,而不把家變成戰(zhàn)場或地獄的。簡而言之,正是這種智慧,真正的中國君子的完美修養(yǎng),使丈夫在得到和擁有一個侍女,一個手架、一個眼睛架,和妻子同處一個屋檐下時,他的妻子有可能不感到受傷害。而概括起來,正是那種“忘我教”,即賢婦或淑女的絕對無私和丈夫?qū)λ拮拥膼垡约八闹腔邸晃徽嬲闹袊油昝赖男摒B(yǎng),就像我說過的,使納妾在中國不僅可能,而且并非不道德。孔子說:“君子之道,始于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guān)系?!?

現(xiàn)在,有些人可能仍然懷疑在中國丈夫們是否能夠以他們的真愛,深深地愛著他們的妻子,為了使他們信服,我能從中國的歷史和文學作品中提出充分的證據(jù)。為此,我非常想在這里引用和翻譯一首唐代詩人元稹為悼念亡妻而作的挽歌,但可惜的是,這首詩太長了,不適合引用在這篇已經(jīng)顯得太長的文章里。那些熟悉中國人的人,不管用何種方法,他們?nèi)粝M私饽欠N愛情有多深——那種愛情是真正的愛,而不是性的激情,雖然后者在現(xiàn)在的時代中常常被誤解為愛——在中國,一個丈夫?qū)λ拮拥膼塾卸嗝瓷睿麘撊プx一讀這首在任何一本普通的唐詩集中都能找到的挽歌,挽歌的標題是《遣悲懷》。但是因為我不能為了說明我的意圖而引用這首挽歌,我會在此用一個現(xiàn)代詩人寫的一首四行短詩來替代它,他曾經(jīng)做過已故總督張之洞的幕僚。他攜妻子同行,作為總督的隨員到達武昌,在那里呆了許多年以后,他的妻子去世了。隨后,他也不得不立即離開武昌。在離開武昌時,他寫下了那首詩。詩的原文是:

此恨人人有,

百年能有幾。

痛哉長江水,

同渡不同歸。

這首詩用英語來說,意思差不多是這樣的:

This grief is common to everyone,

One hundred years how many can attain?

But‘tis heart breaking,o waters of the Yangtze,

Together we came,but together we return not.

詩中的感情是如此深摯,即使同丁尼生的詩相比,如果不是更加出色,至少也毫不遜色;而且所用字數(shù)更少,語言更簡潔。丁尼生的詩是這樣的:

撞啊,撞啊,撞啊,

撞在冰冷灰色的巖石上,哦,大海!

……

哦,雖然你手的撫摸已消失不見,

然而,你的聲音卻依然在耳邊回蕩!

但是現(xiàn)在,在中國,妻子對她丈夫的愛又是怎樣的呢?我認為不需要任何證據(jù)來證明這一點。確實,在中國,按規(guī)矩,新娘和新郎直到結(jié)婚那一天才能互相見面,然而,新娘和新郎之間仍然有愛,從唐代的一首四行詩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一點:

洞房昨夜停紅燭,

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眉深淺入時無。

上面這首詩的英文意思差不多是這樣的:

In the bridal chamber last night stood red candles;

Waiting for the morning to salute the father and mother in the hall,

Toilet finished,in a low voice she asks her sweetheart husband,

“Are the shades in my painted eyebrows quite à la mode?”

不過,在這里,為了理解上述這些,我必須告訴你們,在中國,婚姻是有講究的。在中國,在每一樁合法的婚姻中必須具備“六禮”。首先,問名,即正式提婚;其次,納彩,接受絲織的禮物,即訂立婚約;第三,定期,定下結(jié)婚日子;第四,迎親,即迎娶新娘;第五,奠雁,在大雁之前奠酒祭神,即盟誓婚姻,據(jù)說,這是因為大雁被公認是所有配偶之愛中最忠貞的動物;第六,廟見,在祭祀的廟殿里舉行宣告儀式。這六禮中的最后兩項最為重要,因此,我會在此更詳細地描述一下它們。

第四禮,迎娶新娘,現(xiàn)在,除了在我的家鄉(xiāng)福建省還保持著這種古老的風俗之外,別的地區(qū)通常都省卻了,因為它使新娘的家庭必須承擔很多費用,也造成了太多的麻煩。現(xiàn)在,新娘是被送到新郎家去的,而不是被迎娶的。當新娘到達那里,新郎在門口迎接,親自打開新娘花轎的門,領著她到家里的堂屋中。在那兒,新娘和新郎拜天地,也就是說,他們面朝堂屋的大門跪下,在蒼天面前,一張桌子上擺著兩根點燃的紅燭,然后丈夫把祭神的酒倒在地上,倒在新娘隨身攜帶的一對大雁面前(如果沒有雁,也可以用普通的鵝來代替)。這個儀式就被稱為奠雁,在雁的面前奠酒祭神;在男女之間盟誓婚姻——他發(fā)誓對她忠誠,而她也發(fā)誓對他忠誠,就像他們面前看到的這對大雁一樣忠實。從這一刻起,可以說,他們就順理成章地變成了自然親密的夫妻了,此時他們僅僅受約束于道德律,即君子之法,他們彼此已經(jīng)互許了榮譽的承諾,但還沒有受到公民法律的約束。因此,這個儀式可以被稱作道德的或宗教的婚姻。

此后就是所謂的新娘和新郎之間的交拜儀式了。站在堂屋右邊的新娘,首先在新郎面前跪下,同時新郎也向她跪下。然后他們交換位置。新郎現(xiàn)在站到新娘站過的地方,向她跪下,她也像他一樣回禮。那么這種交拜的儀式,我希望在此指出,毫無疑問地證明了男人和女人之間、在丈夫和妻子之間,是完全平等的。

就像我前面說的,那種盟誓婚姻的儀式可以被稱為道德的或宗教的婚姻,以區(qū)別于三天之后的所謂的公民的婚姻。在道德的或宗教的婚姻中,男人和女人在道德律的面前,在神的面前,結(jié)成夫妻。這種契約到目前為止只存在于這個男人和這個女人之間。在中國,在社會和公民的一切生活中,家庭取代了國家的位置——國家只充當了一個上訴的法庭的角色——而在這里,在這種我稱為道德的或者宗教的婚姻中,家庭還沒有對男女之間的婚姻或契約進行認定。實際上,從婚禮第一天開始,一直到第三天公民的婚姻進行的這段時間,新娘不僅不被介紹,而且不允許和新郎的家人見面。

這樣,在中國,新娘和新郎過了兩天兩夜,可以說不是作為合法的夫妻,而是作為相愛的夫妻生活的。在第三天——隨后,中國婚姻中最后一個儀式到來了——廟見,在祭祀的廟殿里宣告的儀式或者說公民的婚姻。我認為,在第三天舉行這個典禮是因為這合乎《禮經(jīng)》中三日廟見的禮儀。不過現(xiàn)在為了節(jié)省費用和減少麻煩,通常都在第二天舉行。這個儀式——在祭祀的廟殿里宣告的儀式,如果家族的祖廟在附近,當然在祖廟進行。但是對于那些在城鎮(zhèn)和城市里生活、附近沒有祖廟的人們,這個儀式就在小型的祠堂里進行。在中國,每一個有名望的家族,甚至是最貧窮的人家都有這樣的祖廟或祠堂。這種帶有一個牌位、或在墻上貼有紅紙的祖廟、祭堂或祠堂,就像我在別處說過的那樣,在中國,它們是孔子的國家宗教的教堂,相當于在基督教國家中的教會宗教的教堂。

這個儀式——廟見,由新郎的父親開始,如果沒有父親,就由家族中最親近的年長成員代替,跪在祖先的牌位前,對祖宗的亡靈宣告,家族中的一位年輕成員現(xiàn)在已經(jīng)迎娶了妻子進門。然后,新郎新娘相繼跪在同一祖先的靈位前。從這一刻起,這個男人和這個女人結(jié)成了夫妻,不僅在道德律或神的面前,而且在家庭面前、國家面前、公民的法律面前。因此,我稱這種廟見的禮儀——中國人婚姻中在祭祀的廟殿里宣告的儀式——為公民的或國民的婚姻。在這種公民的或國民的婚姻之前,這個女人,這個新娘,根據(jù)《禮經(jīng)》的規(guī)定,還不是一個合法的妻子(不廟見不成婦)。如果新娘碰巧在廟見之禮之前死了,據(jù)《禮經(jīng)》的規(guī)定,她不許葬在她丈夫的家族墓地里,紀念她的靈位也不能放在丈夫家族的祖廟里。

這樣,我們看到,在中國,在一個合法的公民婚姻中,婚約并非僅僅是女人和男人之間的事情,婚約是那個女子同她丈夫的家族之間的事情。她不是和他結(jié)婚,而是進入他的家族。在中國,一位中國女子的名片上,她不寫諸如“辜鴻銘夫人”的字樣,而是逐字地寫成“歸晉安馮氏襝衽”。在中國,一個婦女同她的丈夫家族之間的婚約,丈夫和妻子雙方都不能未經(jīng)丈夫家族的同意而解除。我想在此指出的是,這一點正是中國的婚姻和歐美婚姻之間的根本不同。歐美的婚姻,是我們中國人所謂的一種愛人婚姻,是僅僅受到作為個體的男人和作為個體的女人之間愛情約束的一種婚姻。而在中國,正如我說過的,婚姻是一種公民的婚姻,是一種不在這個男人和女人之間、而在這個女人同丈夫的家族之間的契約——在這一契約中,她不僅要對丈夫承擔義務,還對他的家族負有責任,通過家庭,再對社會盡責,對社會或公民的秩序盡責;事實上,就是對國家盡責。因此,請允許我在這里說,只有歐美人民理解了真正的公民生活的涵義,理解并對究竟如何做一名真正的公民有了清晰的概念,即懂得每一個公民不是為他自己活著,而是首先為他的家庭活著,并且通過這種方式維系國家或公民的秩序,否則絕不可能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平穩(wěn)的社會、公民秩序或者國家。就像我們在現(xiàn)代歐美所見的一樣,那里的男女對公民生活并沒有一個真正的概念,這樣一個擁有全套的議會和統(tǒng)治機器的國家,隨你的便,它可以被稱為“一個巨大的商行”,或者就像現(xiàn)實情況一樣,在戰(zhàn)爭期間,就是一群土匪和海盜,而不是一個國家。實際上,在此,如果你們允許,我可以進一步說,這種把國家當作一個大商行、只考慮這個大商行中最大的股東們自私的物質(zhì)利益的錯誤觀念,這種帶著土匪合作精神的錯誤的國家觀念,實際上,導致了目前歐洲正在進行的可怕戰(zhàn)爭。簡而言之,如果沒有一種對公民生活的真正觀念,就不可能有一個真正的國家,而沒有真正的國家,又如何能夠有文明存在?對我們中國人來說,一個沒有結(jié)婚、沒有家庭、無家可歸的男人,不能成為一名愛國者,而即使他自稱為愛國者,我們中國人也稱其為強盜愛國者。事實上,要具有一個真正的國家或公民秩序的觀念,一個人必須首先具有一個真正的家庭觀念,而要擁有一個真正的家庭和家庭生活的觀念,一個人必須首先具有一個真正的婚姻觀念:結(jié)婚不是一種愛人婚姻,而是我以上試圖描述的公民的婚姻。

不過,還是言歸正傳?,F(xiàn)在你們能夠為自己勾畫出這樣的場景:親愛的妻子是如何等待到天明好去拜見公婆,梳妝完畢后,對她親愛的丈夫低聲輕語,問她的眉毛是否畫得非常時髦。我認為,你們從中能夠看到在中國的丈夫和妻子之間是有愛情的,盡管他們在婚前并沒有見過面,甚至在婚禮的第三天也是這樣。不過,如果你認為上述的愛不夠深摯,那么,再看看一個妻子寫給她未歸的丈夫?qū)懙倪@兩行詩:

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

在莎士比亞的《皆大歡喜》里,羅莎琳德對他的表妹希麗亞說:“哦,表妹,表妹,我親愛的小表妹,你最了解我愛得有多深!但我無法宣告,我的愛沒有盡頭,恰似葡萄牙海灣一樣深不見底。”那么,在中國,一個女人的愛,一個妻子對丈夫的愛,還有那個男人的愛,一個丈夫?qū)λ拮拥膼?,可以說就像羅莎琳德的愛一樣,深不可測,而又無法宣告;它就像葡萄牙海灣一樣深不見底。

然而,我現(xiàn)在要談談我說過的在中國人的女性理想和古代希伯來人的女性理想之間的差異。在《所羅門之歌》中,希伯來的男子這樣表達他對情人的愛:“哦,我的愛,你像得撒一樣美麗,像耶路撒冷一樣標致,像揭竿而起的軍隊一樣可怕!”即使在今天,一個人如果看見過美麗的黑眼睛猶太女人,都會承認,古代希伯來男人在此給出的對他們種族的女性理想的描述是真實而形象的。但是,在中國的女性理想中,我想在此說明,關(guān)于中國的女性理想,無論在肉體上,還是在精神上都不存在可怕之處。就連中國歷史上的海倫,那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美女,她的可怕,也只不過是一種比喻。在《中國人的精神》一文中,我說過有一個詞可以概括中國式的人性給人留下的整體印象,這就是英文“gentle”(溫順)。如果這對真正的中國男人是真實的,那么,它對于真正的中國婦女來說,就更恰當了。事實上,真正的中國人的這種“溫順”,在中國婦女心中,變成了甜蜜的溫柔。中國婦女的那種溫柔和服從,就如同在彌爾頓的《失樂園》中,夏娃對她丈夫說的那樣:

神是你的法律,而你是我的法律;

我無需知道得更多,

這便是女人最幸福的學問和她的榮耀。

確實,中國人的女性理想中的這種完美的溫柔品質(zhì),你從其他任何民族、任何文明——包括希伯來、希臘或者羅馬——的女性理想中都無法找到。在中國的女性理想中,這一完美、非凡的溫柔,只能在一種文明里找到,就是當歐洲文明在文藝復興時期臻于完美時的基督教文明。如果你們讀過薄伽丘的《十日談》中格雷塞爾達動人的故事,看到其中展現(xiàn)出的真正基督教的女性理想,然后你就會理解,這種完美的服從,這種非凡的溫柔,這種達到絕對無私程度的溫柔,在中國的女性理想中意味著什么。簡而言之,在這種非凡的溫柔品質(zhì)中,那種真正的基督教的女性理想類似于中國人的女性理想,只是有少許不同。假如你把基督教中的圣母瑪利亞和中國的名畫家畫的女妖女鬼仔細對比,都不必和觀音菩薩相比,你就能看到這種不同——基督教理想女性和中國的理想女性的不同。基督教的圣母瑪利亞溫柔,而中國的理想女性也如此;基督教的圣母瑪利亞輕靈,而中國的理想女性亦然。但是,中國的理想女性不僅如此;中國的理想女性還是溫文爾雅的。為了對溫文爾雅這個詞所表達的這種魅力和優(yōu)雅有一個概念,你們將不得不回到古希臘:

——哦,我愿去斯佩希卓克河流的原野和泰奇塔山麓,那拉哥尼亞少女們跳著酒神舞的地方!

事實上,你將不得不到塞薩利的田野和斯佩希卓克的溪水旁,去拉哥尼亞少女們載歌載舞的泰奇塔的群山上。

的確,我在此想說,即使在現(xiàn)在的中國,自宋朝(公元960年)以來,當這些可以被稱作儒家清教主義者的宋代哲學家們,他們把儒教變得狹隘而僵化,而在某種程度上,使儒家學說的精神,中華文明的精神庸俗化了,從那時起,中國的女性失去了許多優(yōu)雅與魅力,其中也包括溫文爾雅一詞所表達的含義。因此,如果你想在真正的中國理想女性中看到溫文爾雅一詞所表達的優(yōu)雅與魅力,你將不得不去日本,至少那里的婦女,甚至直到今天,仍然保持著唐朝純粹的中華文明。正是溫文爾雅一字所表達的這種優(yōu)雅與魅力,以及中國女性理想非凡的溫柔共同賦予了日本女人以名貴的形象,甚至當今最貧困的日本婦女也是如此。

關(guān)于溫文爾雅一詞所表達的這種魅力和優(yōu)雅的品質(zhì),請允許我在此為你引用馬修·阿諾德的幾句話,他把粗糙的新教徒的英國女性理想和精致的天主教徒的法國女性理想對比。在對法國詩人毛利斯·德·古寧心愛的妹妹歐根尼·德·古寧,和一個寫詩的英國女子艾瑪·塔莎姆小姐艾瑪·塔沙姆(Emma Tatham,1829—1855),英國詩人,維多利亞時代被認為是天才詩人。進行比較之后,馬修·阿諾德說:“法國婦女是郎格多克的一名天主教徒;英國婦女是瑪戈特*(Margate)的一名新教徒?,敻晏赜陆掏侥谴植诘男蜗?,表現(xiàn)在它所有的散文中,表現(xiàn)在它所有的不優(yōu)美之處。而且,讓我補充一句,也表現(xiàn)在它所有的益處之中。在這兩種生活的外在的形態(tài)和方式之間,一種是朗格多克圣誕節(jié)上天主教徒歐根尼·德·古寧的禮儀,她在復活節(jié)時到僻靜的地方做禮拜,她每天誦讀,過著圣徒的生活;另一種,則是塔莎姆小姐的新教教義的、赤裸的、空洞的和狹隘的英國模式,她‘在瑪戈特的霍雷廣場與教會團體里的禮拜者們在一起’,用柔和甜美的聲音歌唱給人啟迪的詩句:

我主耶穌知道,并且感到他的血液在流動,

這就是生命的永恒,這就是人間的天堂!

她那屬于主日學校的年輕女教師,和她那值得尊敬的唱詩班領導者托馬斯·羅先生,他們的差異是多么大呀!這兩種生活的基礎相似;他們的全部境況,又是多么不相像!這種不同,會被說成是非本質(zhì)的和無關(guān)緊要的。非本質(zhì)的,不錯;無關(guān)緊要的,那就不對了。優(yōu)雅和魅力的明顯缺乏,在英國新教的宗教生活模式中,這不是一件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它是一種真正的弱點。這件事你們本應完成,而不是把未完成的事留給他人?!?

最后,我希望在此為你們指出在中國人的理想女性中最重要的品質(zhì),那種顯著地區(qū)別于無論古今其他所有民族和國家的女性理想的品質(zhì)。在中國婦女身上這種品質(zhì)是真實的,是每一個主張文明的民族和國家的女性理想所共有的,但是這種品質(zhì),我想在此強調(diào),它在中國的女性理想中發(fā)展到了這樣完美的程度,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我所講的這一品質(zhì),用兩個漢字來形容,就是“幽閑”,在前文中,我在前面對曹女士所著的《女誡》中的引文中,我把它翻譯為modesty and cheerfulness(謙遜和樂觀)。中國的“幽”字,字面意思是幽靜、隱蔽、神秘,而“閑”的字面意思指安逸或悠閑。對于中國的“幽”字,英語modesty、bashfulness(謙遜、害羞)只能給你它含義中的一個概念,德語sittsamkeit與它更接近。但是也許法語pudeur在所有語言中是最接近的??梢哉f,這種靦腆,這種害羞,漢字“幽”所表達的這種品質(zhì),它是一切女性品質(zhì)的根本。一個女人這種靦腆和羞澀的品質(zhì)越突出,她就越具有女性氣質(zhì),事實上,她離一個完美的或者理想的女人的目標也就越近。相反,當一個女人喪失了漢字“幽”所表達的這種品質(zhì),失去了這種害羞、這種靦腆,她隨即一并喪失了女性氣質(zhì),喪失了她的婦女特質(zhì),以及她的氣息和芬芳,而變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因此,正是這種靦腆,這種在中國女性理想中漢字“幽”所表達的品質(zhì),使得或應當使每一名真正的中國婦女本能地感覺和明白,在公共場合拋頭露面是不對的;按照中國人的觀念,上臺,并當著眾人唱歌,即使在儒家協(xié)會的大廳里,也是不妥當?shù)???傊沁@種幽閑,這種對隔離的愛,這種對“耀眼的太陽”的敏感反對,這種在中國女性理想中的靦腆羞澀,賦予了真正的中國婦女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婦女沒有的一種芬芳,一種比紫羅蘭的香味、比無法言狀的蘭花香氣更甜美的芬芳。

我相信,全世界最古老的情歌是兩年前我為《北京每日新聞》翻譯的《詩經(jīng)》中的第一篇,其中,中國人的女性理想是被描述成這樣的:

關(guān)關(guān)雎鳩,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窈窕”一詞與“幽閑”有同樣的含義:從字面上講,“窈”即隱蔽的、溫順的、怕羞的意思,而“窕”字是有魅力的、溫文爾雅的,“淑女”兩字則表示一個純潔或貞潔的少女或者婦女。這樣,在這首中國最古老的情歌中,你會發(fā)現(xiàn)中國女性理想的三個基本品質(zhì),也就是隱蔽之愛、害羞或靦腆以及“溫文爾雅”一詞所表達的那無法言狀的優(yōu)雅和魅力,而最后,是純潔或貞潔。簡而言之,真正或真實的中國婦女是貞潔的,她是害羞靦腆的,她是有魅力而溫文爾雅的。那么,這就是中國的女性理想,這就是中國婦女。

儒家的《中庸》,我曾譯作Conduct of Life(《人生操守》),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包含了在人生操守方面儒教的實用教義,最后以對幸福家庭這樣的描述作為結(jié)尾:

妻子好合,

如鼓琴瑟。

兄弟既翕,

和樂且耽。

宜爾室家,

樂爾妻孥。

在中國,在擁有公民秩序的中華帝國,這種家庭簡直是天堂的縮影,是真正的天堂,是天國降臨于這片土地,降臨于中國人民。因此,中國男人具有榮譽感,是恪守他的“忠誠教”的君子,是國家公民秩序的護衛(wèi)者,而中國的女人,中國的淑女或賢婦,以她溫文爾雅的魅力和優(yōu)雅,以她的純潔、她的靦腆,而最重要的是以她的“忘我教”,成為人間天堂的守護天使,成為中國家庭的護衛(wèi)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