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 掌握全美國經濟生命的華爾街

萍蹤憶語 作者:鄒韜奮


四 掌握全美國經濟生命的華爾街

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巨擘,而紐約的華爾街(Wall Street)卻是美國資本主義的大本營所在地,所以記者到紐約后,為著好奇心的驅使,有一天特為抽出時間到那里去看看。一看之后,才知道這條操縱全美國經濟生活乃至伸展勢力到國際的華爾街,卻是一條狹而且短的馬路。這條馬路在紐約(門赫吞)的南部,從百老匯路到東河;我略為計算一下,兩邊的屋子合起來不過四五十家。在這個全美金融中心的華爾街上,尤其煊赫的當然是摩根銀行(J. P. Morgan & Co.),但是摩根銀行尤其特別矮小而陳舊,在華爾街和百老匯街(Broad Street是一條小街,不是百老匯路)的轉角,屋僅兩層,大門在轉角上,大門兩邊的墻上不過有四扇窗。還有一個特點是門口沒有招牌,我跑過了兩趟,找不著什么摩根銀行,后來問了警察,才找到。我立在外面仔細看一下,還不能相信,跑到門口,向玻璃門內穿黑呢制服的一個衛(wèi)士問了之后,才確然知道這果是所謂華爾街。

頗滑稽的是在華爾街的西邊盡頭,近著百老匯路的地方,有個古色斑斕的三一禮拜堂(Trinity Church),而這禮拜堂的本身也無異于一個百萬巨富的大公司,因為由地租房租,及大廈的租金,坐享源源而來的不勞而獲的大收入。

華爾街除本條街外,朝南和朝北兩方向還延展幾家的區(qū)域,在西邊接近百老匯路處也延展幾家的區(qū)域,這全部分便構成所謂華爾街的金融區(qū)(Wall Street financial district)。在這個金融區(qū)里,擁擠著美國最有勢力的大銀行,大托辣斯的總機關,各大工業(yè)的大公司的總機關。華爾街這條短短的街道,有人說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街道,因為它的勢力不但由亞美利加洲的東岸直伸到西岸,由北直伸到南,而且直伸到美洲以外的各國里面去!

華爾街在金融上執(zhí)全美國經濟生活的樞紐,其主要的原因是工業(yè)和金融打成一片。因為大規(guī)模工業(yè)的發(fā)展,在大公司的資本集中,金融資本家的威權隨著突增,華爾街便成為可以左右全國經濟生活的中心機關。就原來的界限說,金融資本家似乎僅有權于操縱證券和公債票,允準或拒絕借款,和企業(yè)家競爭利潤的獲得,但在實際上已分不清這個界限;重要的企業(yè)家都已變成了金融資本家,而所謂銀行家也者,也和工業(yè)發(fā)生直接的關系。華爾街的絕大勢力就根據于銀行業(yè)和工業(yè)的混合,使掌握幾家關系密切的大銀行和大公司大權的少數人掌握著全美國的經濟生活。他們憑藉著經濟的無上威權,控制著共和和民主兩個政黨的機構,指揮著全國的政治策略,所以號稱“公仆”的德謨克拉西的大總統,以及無數的大小官吏,都不過是這些“大亨”們的在后面牽著線的舞臺上的傀儡罷了!

其次我們可以談到華爾街的統治者——也就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后臺老板。美國的資本主義的名律師,曾任美國駐德大使的格拉得(James W. Gerard),曾于一九三○年開列一張五十九人的名單,稱這五十九人是美國的統治者,在這五十九人里面,只有梅?。ˋndrew Mellon)是當時的財政部長(梅隆是美國“倍數的百萬富豪”之一,也可說是美國可作代表型的資本家之一,我很想另作一文談談這位可作代表型的資本家的經歷),此外有兩個電影業(yè)大王,五個新聞業(yè)大王,其余都是華爾街的臺柱子。后來格拉得又加上三個財政家和兩個“勞工領袖”——一個叫格林(William Green),是美國全國勞工總會的正會長,還有一個是烏窩爾(Matthew Woll),是同一總會的副會長。(這并不是表示美國勞工的抬頭,美國全國勞工總會還落在腐化的官僚式的領袖的掌握,關于美國勞工運動的情形,當另文敘述。)

在這五十九人的“大名”里面,有些是尤其耳熟的,例如摩根,洛格佛勒,梅隆,福特,楊格——雖遠在遠東掛著共和國招牌而實際已是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的中國,這些名字也是怪耳熟的。有人覺得格拉得所開的這個名單,太長而又太短。說它太長,因為全國大權在實際上實操于華爾街的尤其集中于少數人的掌握;說它太短,因為如把仰承少數“大亨”意旨而負責執(zhí)行的人們計算在內,那又太少了。

在華爾街資格最老而最有勢力的一派是摩根銀行的一班人。他們當然是國外投資的“領袖”,同時在美國的銀行業(yè),保險業(yè),以及許多各種各類的工業(yè)公司,都有他們的最鞏固的勢力。摩根自己雖僅在五個大公司的董事部里占著一把交椅,但是他有二十個合伙者,——即靠著他的大資本而合股經營的大公司領袖,每個領袖都各有其特殊部門的活動——銀行,公用事業(yè),鐵路,零售商業(yè),重工業(yè),乃至國際外交等等。據說他的合伙者至少在一百廿一個大公司里占著一百六十個董事的重要位置;除了這許多在各業(yè)里占著重要位置的董事以外,在各銀行和各大公司居重要首領地位的,至少有一百五十人,都是在各業(yè)里代表摩根的利益。有人估計,在一九二九年美國資本主義的各公司財富的全部,竟有六分之一是和摩根公司或摩根派所包辦的銀行有直接的關系。

次于摩根派的勢力,要輪到洛格佛勒。他的財富,依數年前的估計,超出一萬萬金圓以上。我們知道洛格佛勒的財富是由剝削煤油礦工人和用殘酷方法得到專利而來的;可是擁有巨資以后,他的家屬也轉向著注意到銀行業(yè),以及其他更寬闊的剝削范圍里面去。例如美國的Chase National Bank不但是全世界最大的商業(yè)銀行,而且由于它所統治的各公司,在美國經濟界也有無孔不入的勢力。洛格佛勒和他的兒子所直接參加的工業(yè),范圍也很廣,煤業(yè),化學工業(yè),鐵路,以及其他重要工業(yè),都有他們的勢力侵入。洛格佛勒的弟弟威廉是美國National City Bank的大股東,也是華爾街的一個要人;威廉的兒子波西(Percy A.)所占據的工業(yè)也不少,包括銅礦,鋼鐵,化學工業(yè),以及在古巴和波蘭等處的許多工業(yè)。

在華爾街占特殊勢力的第三位置要輪到古因洛愛柏公司(Kuhn, Lecb & Co.)。這一派和摩根一派相同的是他們也是所謂國際的銀行家,同時在美國的鐵路上占著很大的勢力。在美國占著很重要位置的本薛文義亞鐵路和西方合眾電報公司(Western Union Telegraph Co. ),就在該公司的掌握。這一派和洛格佛勒派常是和摩根派激烈競爭著統治大資本集團。

誠然,在華爾街以外的地方也有大量的利潤的堆積和大規(guī)模公司的涌現——尤著的梅隆家屬在匹資堡(Pittsburgh),因銀行業(yè),鋁,煤油和公用事業(yè)而大發(fā)其財,德拉瓦(Delaware)的杜邦(du-Pont)家屬,由爆炸藥,化學品,人造絲,和汽車業(yè)而大發(fā)其財;又如底初洛意(Detroit)的福特,因汽車業(yè)而大發(fā)其財。這都是“倍數的百萬富豪”,但是在紐約以外的巨富和奇大的公司也都和華爾街結不解緣。例如梅隆和杜邦和摩根都有很密切的聯絡和合作;福特最近和洛格佛勒的公司也結成一種“同盟”。所以華爾街仍然是美國的實際統治者。

華爾街怎樣實行統治呢?

在經濟方面,他們操縱著全國的信用借款和新資本的支配;他們統治著各種基本工業(yè)的生產;他們完全專利著全國的鐵路,船業(yè),電話,電報,以及電力;他們統制著農民和工人彼此需要著生產品交換的市場;他們的觸角且深入到零售商業(yè)的舊機構里去,也一古腦兒包括在他們的統制之下。

但是華爾街雖掌握著全美國經濟的生命,他們內部卻不是一個團結鞏固的勢力。他們不但不能有鞏固的團體,而且常常因為彼此利益的沖突,勾心斗角,斗得四分五裂,在他們自己里面為著搶奪鐵礦,鋼鐵,煉銅,制鋼,以及其他工業(yè)部門的統治權,各派彼此斗爭都很激烈。這種斗爭,因世界資本主義的經濟恐慌而更為尖銳化。但是他們的唯一目的在求利潤,有的時候,只要能彼此利用來賺錢,卻也能合作起來,在表面上好像要好得很,竟像成了什么好朋友似的!例如在一個公司里,竟有兩派或兩派以上的資本家一同加入,沒有那一派有顯然的統治權。摩根和洛格佛勒同時都在National City Bank,也是這個緣故。又例如有時有彼此原為敵對的公司,原由敵對的金融集團所統治著,一旦覺得交換專利品,分攤這一門的生意,可以得利,也會合作起來。古因洛愛柏的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和摩根的奇異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所以會有密切的關系,也是這個緣故。但是在骨子里卻各在積極擴充各人自己的私利,他們各在積極擴充各人自己的私利,成績總算不壞!雖在經濟恐慌那樣嚴重的時期,生產繼續(xù)地衰落,大眾更多地被迫于求憐于慈善的施與,而資產階層的利潤卻仍然是很多的。

但是在經濟方面剝削大眾當然要引起被剝削者的反抗,于是要保全華爾街統治者的利益起見,不得不極力把持著政治的實權:在間接方面是由于賄賂輿論機關,以麻醉民眾;而在直接方面是絲毫不放松地利用著兩個資本主義的老政黨的全國機構。在美國的“政治游戲”(Political game)的本身原是一種牟利的勾當,吃黨飯的共和黨員和民主黨員原是為官職的分贓而勾心斗角。但是這兩黨的隊伍每四年出來為著總統選舉而大顯身手一次,平常為著比較小的事情而小顯身手若干次,都被金融資本家利用來作為他們的更大的“牟利游戲”(Profit—making game)的一部分的工作。說來好笑,華爾街對于兩黨的“運動費”(Campaign funds)都供給,有的時候,一個金融資本家津貼兩個敵對黨員的運動費。有的時候,一個大公司里的各頭兒分別在兩黨里同時活動。例如在摩根的電力托辣斯里面,重要人物密策爾(Sidney Z. Mi. chell)是個很活動的共和黨員,而另一重要人物楊格(Owen D. Young)卻是個很活動的民主黨員。杜邦家屬里有幾個替民主黨大出其運動費;同時這群金融資本家里卻另有幾個替共和黨大出其運動費。結果無論那一黨登臺,華爾街都可穩(wěn)得著唯命是聽的可靠的官吏,乖乖地替他們的主子——華爾街的統治者——定下合于他們需要的各種法律。這里面當然還有整批和零賣的不同的手續(xù)。當競爭總統選舉的時候,可稱為整批。等到他們所要得的傀儡們送進辦事處以后,對于各種政策還有隨時監(jiān)督的必要,于是國會走廊上的大人先生們都由華爾街卵翼下的基本工業(yè)的公司豢養(yǎng)著,遇著特殊事件,還有臨時的“外快”,替他們的主子“發(fā)表民意”!無論是整批,或是零賣,美國的“德謨克拉西”政府是華爾街資本專政的假面具,已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華爾街對于美國的外交政策的影響也是很顯明的。他們極力宣傳“愛國主義”,隨著這個宣傳所造成的觀念是美國必須用海陸軍來保護和他國金融資本競爭的美國的“理財家”。美國曾派軍艦到海地(Haiti)赤道國(Sants Domingo)和尼加拉瓜(Nicaraqua),所為的無非是保護華爾街的投資利益和殖民地的剝削。華爾街的各派對于美國的大海軍政策也督促不遺余力,因為建造大批戰(zhàn)艦,也是他們利潤的一個大來源。美國在一九一七年的參加世界大戰(zhàn),也是出于華爾街的發(fā)蹤指使的。在這次世界大戰(zhàn)的最初幾年,美國工業(yè)得到極大的發(fā)展,華爾街因出賣軍火,大發(fā)其財,尤其是英國和法國定貨更多。摩根公司便是英國政府在美國的正式購買代理人。戰(zhàn)事既延展,協約國由于摩根和其他華爾街的銀行家的居間,借得美國的大宗資本,藉以繼續(xù)購買美國的出品。所以當協約國將要筋疲力盡的時候,美國政府趕緊送出被征兵的工人們去打德國,使美國借給協約國的二十萬萬金圓的美國資本獲得保障——在表面上卻說是為著保障正義和德謨克拉西!死在疆場的健兒還以為是為著什么正義和德謨克拉西而死,那里想得到是為著華爾街的金圓呢!

但是現在美國的大眾已漸漸的醒悟了。不但受剝削的工人說到華爾街就痛心疾首;記者到美國中部或中西部農村的時候遇著不少美國的農民,提到華爾街這個名詞,他們也切齒痛恨,因為華爾街的資本勢力早侵入了農業(yè)的范圍,農民受盡銀行的剝削,傾家蕩產,艱苦備嘗,因為切膚的苦痛,并不必有什么革命理論來做他們的參考,一聽到華爾街,就要開口大罵一頓!華爾街的運命無疑地是要隨著美國的,繼長增高的革命運動而日趨絕路。

所以掌握全美國經濟生命的華爾街,它的黃金時代是已經過去的了,它的前途只是一團漆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