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駱駝樣的精神
在中國四萬萬同胞中,各人所負責任的重大,恐怕要算青年學生首屈一指了!就中國現(xiàn)時所處的可憐地位和可悲的命運而論,我們幾乎可以說:凡是可擺脫這種地位、挽回這種命運的事情和責任,直接或間接都是要落在學生們的雙肩上。
第一是對于學術上的責任:做學生的第一件事就要讀書。讀書從淺近方面說,是要增加個人的知識和能力,預備在社會上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從遠大的方面說,是要精研學理,對于社會國家和人類做最有價值的貢獻。這種責任是何等的重大!讀者要知道一個民族或國家要在世界上立得住腳——而且要光榮地立住——是要以學術為基礎的。尤其是,在這競爭劇烈的二十世紀,更要倚靠學術。所以學術昌明的國家,沒有不強盛的;反之,學術幼稚和知識蒙昧的民族,沒有不貧弱的。德意志便是一個好例證:德人在歐戰(zhàn)時力抗群強,能力固已可驚;大敗以后,曾不十年而又重列于第一等國之林,這豈不是由于他們的科學程度特別優(yōu)越而建設力強所致嗎?我們中國人在世界上原來很有貢獻的——如發(fā)明指南針、印刷術、火藥之類——所以現(xiàn)時國力雖不充足,而仍為談世界文化者所重視。不過經(jīng)過兩千年專制的錮蔽,學術遂致落伍。試問在現(xiàn)代的學術界,我們中國人對于人類幸福有貢獻的究竟有幾個人呢?無怪人家漸漸地看不起我們了。我們以后要想雪去被人輕視的恥辱,恢復我們固有的光榮,只有從學術方面努力,提高我們的科學知識,更進一步對世界為一種新的貢獻,這些都是不能不首先屬望于一般青年學生的。
第二是對于國家的責任:中國今日,外則強鄰四逼,已淪于次殖民地的地位;內(nèi)則政治紊亂,民窮財匱,國家的前途實在太危險了。今后想擺脫列強的羈絆,則非急圖取消不平等條約不可。想把國民經(jīng)濟現(xiàn)狀改良,使一般國能享獨立、自由、富厚的生活,則非使國內(nèi)政治能上軌道不可。昔范仲淹為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果然有志竟成?,F(xiàn)在的學生們,又安可不以國家為己任咧!
第三是對于社會的責任:先有好政治而后有好社會,抑先有好社會而后有好政治?這個問題用不著什么爭論的,其實二者是相互影響的,所以學生對于社會也是負有對于政治同等的責任。我們中國的社會,是一個很老的社會,一切組織形式及風俗習慣,大都陳舊不堪,違反現(xiàn)代精神而應當改良。這也是要希望學生們努力實行的。因為一般年紀大一點的舊人物,有時縱然看得出,想得到,而以濡染太久的緣故,很少能徹底改革的。所以關于改良未來的社會一層,青年所負的責任也是很大的。
以上所說的各種責任都放在學生們的身上,未免太重一些。不過生在這時的中國學生,是無法避免這些責任的。若不學著“駱駝樣的精神”來“任重道遠”,又有什么辦法呢?
除開上述三種基本條件而外,再加以“崇好美術的素養(yǎng)”和“自愛”“愛人”的美德,便配稱作現(xiàn)代學生而無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