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一年,八路軍的地方工作隊到了潘永福同志的老家嘉峰村,他也趕回了家。這一帶原來駐的軍隊是蔣介石的第三十三軍團,后來這部隊被敵人打散了,遍地都成了潰兵:嘉峰南邊相隔十里的王村又已變成維持?jǐn)橙说膮^(qū)域,所以這一帶的群眾,只要是看見軍隊,用不著看臂章就知道不是來干好事的,馬上跑個光。八路軍的地方工作隊初到嘉峰村的時候,情況也是如此。潘永福同志回到村后,無形中做了工作隊的義務(wù)宣傳員。他宣傳的內(nèi)容只有一句話:“這隊伍不打人?!边@句簡單的話效力很大,他的窮朋友們聽了,馬上跟他先回了村,其他人也慢慢試探著都回去了。
八路軍的主力部隊把周圍的土匪潰兵肅清以后,環(huán)境變得單純了,嘉峰村變成了和日軍相持的邊緣,群眾組織起來在村南邊布下崗哨,監(jiān)視著通往維持區(qū)的要道。潘永福同志是夜里在野外活動慣了的人,不論該不該自己的班,夜里都好到那里去看路上的動靜,一發(fā)生變故馬上就報告工作隊。工作隊見他和他的幾個窮朋友們大有舍己為人的精神,就吸收他們?nèi)肓它h。
嘉峰村建立了地方政權(quán),第一任村長是王思讓同志,潘永福同志是村供銷社干部。在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村干部,從外表上看,和群眾無大區(qū)別,潘永福同志在這方面更突出——完全和他打短工時期的打扮一樣。有個外村的老相識在路上遇上了他問他說:“聽說你當(dāng)了干部了,你怎么還是這樣子?”潘永福同志反問他說:“干部該是個什么樣子?”問他的人馬上也擬定不出個干部樣子來,只得一笑而罷。
潘永福同志當(dāng)了干部以后,不但外觀上沒有變化,工作和生活也都按著自己特有的風(fēng)度發(fā)展著。為了說明這一點,也舉兩三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