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海日出處

楊朔散文選 作者:楊朔


在那水天茫茫的黃海深處,一個馬蹄形的島子跳出滾滾滔滔的波浪。據(jù)白胡子老漁人說:這是很古很古以前,一匹天神騎的龍馬騰躍飛奔,在海面上踏出的一個蹄子印兒。于今的人卻不這么說。于今說這是一扇屏風,影著祖國的門戶;這是一雙明亮透澈的眼睛,日夜守望著祖國的海洋。

島子的盡外頭都是懸崖絕壁,險得很。年年春季,海鴨子在懸崖上產(chǎn)卵孵雛,算是尋到最牢靠的窠。就在這樣的險地方,背山臨海,藏著個小小的漁村。青石頭墻,好像掛著白霜的海帶草屋頂,錯錯落落遮掩在山洼的槐樹、榆樹林里,另有一番景色。

這些漁民都是老輩從山東漂洋過海,流落到這兒來安家的。算來有幾百年了。你要問這漁村有多少人家,漁民會伸出雙手,卷起兩根指頭說:“八戶——不多不少整八戶?!?

怪事就出在這上頭。你看那一帶山坡下,有座嶄新的石頭房,上下兩層,大門上掛著一塊匾,畫著一輪紅日,剛剛跳出碧藍的海面,映照著一片蒼松翠柏。匾上橫寫著幾個字:“第九戶。”

不是說全村只有八戶人家么,從哪兒鉆出來個第九戶?我們不妨透過玻璃窗,望望屋里。怪呀,怎么看不見漁家慣有的漁網(wǎng)漁鉤,聞不到漁家慣有的海洋味兒?里邊住的不是漁民,是一小群年輕輕的戰(zhàn)士。原來“第九戶”并非什么漁家,是島子上最前沿的一個哨所。

哨所又為什么變成漁村的“第九戶”呢?要揭開這個謎,不能不搜尋一下這幾年圍著哨所發(fā)生些什么故事。

第一個故事

且讓我們把時針倒撥一下,回到一九六○年夏天。那年,一春雨水缺,入了伏更旱。哨所的戰(zhàn)士來時,滿山的樹葉都干得卷了邊兒。戰(zhàn)士們潦潦草草搭起營房,又挖陣地,日夜站崗巡邏,還得翻山越嶺,到連部去背糧背煤,生活不是容易的。這小村子孤零零地蹲在島子的尖上,抬頭是山,低頭是海,實在僻遠。要不是偏遠,有什么必要設這個哨所?戰(zhàn)士們懂得他們肩上挑的是多重的擔子,不發(fā)半句怨言,卻有點別的埋怨情緒。村子里的鄉(xiāng)親們是怎么的,見了你躲躲閃閃的,把你當成外人。戰(zhàn)士們初來乍到,人地生疏,加上村里的漁民常年遠洋捕魚,不在家,家里剩下的多半是婦女,想多接近,又覺得不方便。于是戰(zhàn)士們的心情有點別扭。

副哨長王長華發(fā)覺這種不正常的情緒,就說:“我們是戰(zhàn)斗隊,也是工作隊。你要不關心群眾的痛癢,群眾一輩子也不會親近你。自從來到這里,我們這方面做了什么?”

其實沒做什么。王長華又說:“不但沒做,倒跟群眾爭水吃?!?

一提起水,戰(zhàn)士的心眼都發(fā)干。這一夏天,好旱啊。村里只有一眼井,又淺。水像油一樣貴,一點一點從井底滲出來,剛夠一瓢,守在井邊等水的人趕緊舀走,井又干了。漁民自己吃水還不足,哨所好幾條壯小伙子也伸著脖子分水吃。于是井邊上總有人等水,深更半夜也有人等,個個滿臉都籠罩著一層愁霧。后來不知是誰的主意,在井口扣上一個鍋,貼上封條,不許任意打水,等水滿了,大家再平分?,F(xiàn)在經(jīng)王長華一提,戰(zhàn)士都尋思起來。人能不喝水么?要喝,一個人民戰(zhàn)士,怎忍心從漁民渴得干裂的嘴邊上爭那么一滴半滴?眼前是大海,水有的是,能喝有多好啊。這一天,戰(zhàn)士們足足議論到深夜?!?

第二天早晨,鍋揭開了,水攢了一夜,也不滿井。一位老漁民出面分水。每戶分幾瓢,瓢沿上滴滴答答的水珠,也有人連忙用掌心接住,舔進嘴里去。鄉(xiāng)親們并沒忘記分水給哨所,可是哨所的同志竟不在場,喊喊吧。

不用喊,來了。只見村后那座大山梁,有幾個戰(zhàn)士翻過來,每人都挑著東西,顫顫悠悠走下羊腸小道。鄉(xiāng)親們喊他們來取水。戰(zhàn)士們滿頭冒著熱汗走下山,放下?lián)樱旑^的戰(zhàn)士笑著說:“大嬸大娘們,水留著你們吃吧,我們在后溝找到一條小泉水,這不是挑來啦?!闭f著挑起水又走。

大嬸大娘們望著戰(zhàn)士的背影,嘖嘖著舌頭稱贊著,一直拿眼睛送他們到哨所門口。卻又怪,他們竟不進哨所,挑著水往鄰家去了。當頭那戰(zhàn)士繞到哨所后,走進一個叫魏淑勤的媳婦家去。

魏淑勤出嫁不久,人來人往,常有外村的親戚來道喜。這天家里又來了客,魏淑勤的媽媽要做飯給客人吃,水缸干了,正焦急,迎面見戰(zhàn)士挑著水進來,驚得瞪大眼,說不出話。

戰(zhàn)士說:“大娘,給你送水來了?!?

喜得魏媽媽逢人就說:“龍王爺?shù)桨臣襾砹??!?

第二個故事

那被稱做龍王爺?shù)膽?zhàn)士叫黃世杰,六月的一個夜晚,正在哨位上。黃世杰生得中等身材,很精壯,眉目之間淳樸里透著俊氣。兩只手看起來特別堅硬。本來嘛,他是撂下電焊工的一套家伙拿起槍桿的,自小磨出一手硬繭子。論年紀,黃世杰不過二十歲,做人卻是膽大心細,好樣兒的。

且說黃世杰立在巖石上,機警地望著大海。夏天,亮得早,下半夜三點來鐘,已經(jīng)透明。大?;页脸恋模粫r兒平得像鏡子面,一時兒鬧得像滾了鍋;一時兒颼颼跳起幾尾銀光閃閃的大魚,一時兒波浪上涌起一座小山,慢慢移動著——那是黃海有名的長須鯨,大得出奇,能把船頂翻。最得警惕的是敵人的潛水艇,也曾出現(xiàn)在公海上,水面上露出對物鏡,偷偷窺伺著?!駜豪杳?,那海怪得緊,先是平平靜靜,一會兒從水天相連處綻開一朵朵白花,越開越快,越開越密,轉(zhuǎn)眼光景,整個海洋上卷起千萬堆雪浪,簡直就像那剛剛裂桃的大片棉花田,白花花的,一望無邊。

黃世杰看得出神,一陣狂風猛撲上岸,差一點把他吹倒。黃世杰心里喊:“臺風來了!”就在這一刻,一把什么東西掠過他的眼前,卷到海浪里去。只見魏春大娘家房子頂上的海帶草叫大風撕下一把,又撕下一把,轉(zhuǎn)眼撕開個窟窿,眼看房子要撕碎了。

黃世杰心里立刻涌起魏春大娘那張慈祥的臉,涌起她那對雙生小外孫的伶俐聰俊的嬌樣兒,就喊著往幾十步開外的哨所跑。

哨所的戰(zhàn)士從甜夢里驚醒,穿著短褲,頂著大風跑到魏春大娘家。老大娘坐在院里,渾身發(fā)抖,懷里摟著兩個哭哭啼啼的小外孫。

王長華搭上梯子,領頭爬上房頂,大風嗆得他喘不出氣。下面的戰(zhàn)士往房頂上遞木頭,左一根,右一根,拿木頭壓海帶草,不讓臺風吹走。王長華壓好一處,想爬到另一處,臺風刮得更猛,把他只一攪,骨碌碌從房頂?shù)聛怼?

魏春大娘丟下小外孫,扶起王長華,拿手一試他的嘴,沒氣了。就把王長華緊緊抱在懷里,搖著,一面哭著叫:“孩子!孩子!你醒醒吧!”眼淚撲落落滴到王長華的臉上。

王長華緩過氣來,睜開眼就問:“房子怎么樣?”掙著命站起身。

魏春大娘拉住他說:“別管我的房子啦,你的命要緊?!?

王長華說:“不要緊?!北銙昝撋?,又爬上房頂。血從他的耳朵里往外流,他忘了痛。和別的戰(zhàn)士一起,又跟臺風搏斗起來?!?

風是雨頭。臺風刮得猛,暴雨來了,連風加雨,一霎時攪得翻江倒海,天昏地暗。

黃世杰已經(jīng)下了哨位,渾身濕淋淋的挨家挨戶檢查漁民的房子。忽然聽見一陣求救的聲音從魏淑勤家飛來。黃世杰只當又是屋頂?shù)牟荼伙L吹走了,喊來幾個戰(zhàn)士一齊去救。剛邁進院,只聽見嘩啦啦一陣響,魏家的一面山墻倒了,狂風暴雨灌進屋去。

魏媽媽站在院里,兩手拍著膝蓋喊:“老天爺呀!……”

屋里,魏淑勤伏在紅漆箱子上,哭得像個淚人兒。

黃世杰沖進屋喊:“房子要塌了,快出去吧!”連說帶勸把魏淑勤拖出去,接著緊忙往外搬東西。有箱子、大柜,有衣服被窩、鍋碗瓢盆。黃世杰等人跑出跑進,搶糧食,搬箱子,抬柜子。那破房子在臺風暴雨中搖搖晃晃,像紙扎的。

魏媽媽攔住黃世杰說:“可不能再進去啦,房子要壓死人的。”

黃世杰擺擺手,又沖進屋去。當他抱著魏淑勤的梳妝匣子,一條腿剛跨出門坎,又一陣暴風雨猛然襲來,房子忽隆隆塌下來了。

魏家母女失聲叫起來。趕一定神,卻見黃世杰立在眼前,臉上掛著笑,神色十分鎮(zhèn)定。

魏淑勤不覺拉住他說:“你什么都幫著搶出來了,真是比親兄弟還親?。 ?

黃世杰抹去滿臉的泥水,微微笑著說:“只差房子搶不出來。不過不用愁,天一晴,我們幫你另蓋新房?!?

風勢煞下去,雨也變得零零落落。但在這場大風雨的搏斗當中,哨所的戰(zhàn)士跟漁民風雨同舟,結下了生死的感情。

奇跡

這樣,無怪乎哨所加修營房陣地時,出現(xiàn)了奇跡。

你看,修陣地用的是洋灰水泥,得使淡水合,用的水又多,戰(zhàn)士們挑水累得頭昏眼花,還是供應不上,眼看要停工,群眾一齊涌來了,有壯年婦女,也有扎著兩根小辮的十來歲的小姑娘,人人從戰(zhàn)士手里搶扁擔,奪筲,幫著挑水。你說不用,她們說:“只許你給俺們送水,不許俺們給你挑水,太不平等?!?

可是水用得多,用得急,再多一些人挑水,也不頂事。大家正焦急,忽然看見一條小船轉(zhuǎn)過山嘴,從海上遠遠蕩來了。

船頭上站著個姑娘,兩手攏著嘴,拖著長音喊:“送水來了……”

那姑娘生得高鼻梁,大眼睛,身材高高的,壯健得很。不用說,是她知道哨所急著用水,才從遠處裝滿一艙水,運來了。那姑娘搖著船,剛想靠岸,忽然刮來一陣風,把船刮得橫過來。岸上的戰(zhàn)士和群眾急了,紛紛跳下海,往岸上推船。魏淑勤懷著五個月的身孕,也跳下海。一個浪頭卷起來,把魏淑勤打倒,船也被打得歪歪斜斜,眼看要翻。

那姑娘高聲叫:“往海里推!”

戰(zhàn)士們一愣:怎么倒往海里推?那姑娘又叫:“快往海里推?。 贝蠹揖鸵乐脑挵汛七M海里,浪倒平了。

那姑娘橫拿著櫓,觀察一下潮水,駕著風勢,只幾搖,船便平平穩(wěn)穩(wěn)靠了岸。要問那姑娘是誰,她就是黃海上有名的神炮手張鳳英。

你再看,修營房得用磚,上級給運來好幾萬塊,不能靠岸,卸不下來。群眾又來了,駕著六條小漁船,像海燕穿梭似的,不消一天光景,磚都卸到岸上。

到第二天,戰(zhàn)士正要把磚運到哨所,一看,從海岸到哨所,一條上百米長的路,穿過險礁,爬過巉巖,一路站滿了人,老人、婦女、小學生、光著屁股的小孩;有在本村住的,也有遠村來的。一個挨一個,織成一條人的傳送帶。磚頭一手傳一手,不消半天都堆到哨所跟前。

戰(zhàn)士們也曾說:“鄉(xiāng)親們啊,生產(chǎn)正忙,別誤了你們的活?!?

群眾嘻嘻哈哈笑:“俺們是志愿軍,又不是請來的,你磨破嘴唇,也動員不回去。俺也不是替你干的,建設海島,人人有份。”

你聽聽這些話,好像平常,卻含著多么耐人深思的味兒。

又一個奇跡

村子里原有民兵,都是女的,張鳳英要算出色的一個。父親母親,生來就在海浪里滾,就張鳳英一個女兒,自然疼愛。張鳳英卻沒一點兒嬌氣。窮人家的女兒,風里生,雨里長,磨得潑潑辣辣,敢說敢為。乍當上民兵,張鳳英心眼兒靈,瞄準找靶子,學得特別快。見人有槍,從心里羨慕,只想:幾時發(fā)槍,拿手摸摸,多好啊。終于發(fā)給她一支槍,不知怎的,她忽然變得膽虛起來,拿著槍心直跳,只怕響了。頭一次打靶,她心慌意亂。槍后膛不會冒出火來吧?閉著兩眼打完三發(fā)子彈。子彈飛得不見影兒。不過這都是廢話,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練成一把滿好的射擊手。

哨所修起陣地,運來兩門炮。戰(zhàn)士們天天練炮,女民兵總愛湊在一邊看熱鬧,交頭接耳說著悄悄話。

戰(zhàn)士們問:“你們也想學炮么?”

張鳳英笑著回答說:“敢情想。”心里癢癢的,恨不能去摸摸那溜光锃亮的大炮。別的女民兵也掩著嘴笑。

隔不幾天,哨長曾國強來說:“成立個女炮兵班好不好?兩門炮可以撥一門給你們?!?

張鳳英先以為是說笑話,一看哨長那嚴肅認真的樣子,趕緊去跟女伴商量。女民兵原覺得大炮怪好玩的,真讓她們學,又有些遲疑。炮那么重,壯小伙子去擺弄,還累得滿頭大汗,一群媳婦姑娘哪里調(diào)理得動?既然讓學,試試看吧。

一試更覺得難。女炮長叫王玉香,學著喊口令,什么“瞄準手注意,正前方敵艦!”又是什么“榴彈全裝藥,瞬發(fā)引信!”盡是些莫名其妙的怪口令,記也記不住。張鳳英是瞄準手,戰(zhàn)士把著手教她,半天看不見標尺,看見了也不懂,更別說什么“測提前量”呀等等,直攪得她暈頭轉(zhuǎn)向。裝填手魏淑勤個子矮,搬不動炮彈,搬起來又裝不上膛,氣得索性坐下去。

張鳳英說:“別坐在大腿上呀。”

魏淑勤說:“誰坐了你的大腿?”

張鳳英說:“這不是大腿是什么?”便指一指魏淑勤坐的炮架子。

魏淑勤伸出腳說:“大腿把俺的新鞋都碰破了,坐它一坐怕什么?”

哨長見大家撅著嘴,心情不好,對魏淑勤說:“唉!新鞋破了,真可惜。要是‘一只腳穿三只鞋’,破了倒不算什么?!?

哨長點的是張鳳英她母親的故事。早年張鳳英的父親給漁霸出海打魚,干了一年,到年底,她母親去算工錢。漁霸不給錢,放出惡狗咬傷她母親的腳后跟,把鞋也咬丟了。這只鞋是把三只破鞋拼到一起縫起來的。這一下,不覺勾起魏淑勤、王玉香等人的苦楚,你一言,我一語,說起當年國民黨反動派占領島子時,封鎖糧食,餓死她們家好幾口人。

張鳳英性子爽快,聽了哨長的話,說:“哨長,你放心,俺們不是那種好了傷疤忘了痛的人。蔣介石仗著他美國老子,吹牛說要竄犯大陸。再怎么雪,怎么風,怎么水燙火燒,俺也得練好武藝,來了好揍他?!?

幾句話激起女炮手的勁兒,在陣地上練,在家里也練。孩子們淘氣,聽見王玉香在屋里喊口令,從門縫一望,原來她正做飯,對著灶火口喊。張鳳英學瞄準,一遍不會,學兩遍;十遍不會,學二十遍。魏淑勤的小孩生下來,不滿周歲,練炮時放在陣地上。小孩哭了,魏淑勤抱起喂奶,一面哼著:“孩子孩子你別哭,媽媽為你來練武”;張鳳英等人接著哼:“練好本領保祖國,使你將來更幸福?!焙咄甏蠹矣中χ积R再哼。

一個連陰天,落著綿綿雨。張鳳英在家替老父親縫新褂子,聽見哨所哨子響,吹得挺急,趕忙撂下針線往陣地跑。別的女炮手也頂著雨趕來,轉(zhuǎn)眼都各就各自的炮位。一看那另一門炮,戰(zhàn)士們早已集合齊全。

雨落得急,女炮手們穿得單薄,又淋著雨,有點發(fā)抖,但也許是初次上陣的緣故。戰(zhàn)士們把僅有的一件雨衣趕緊送過來給她們穿。

張鳳英說:“俺不穿,你們穿吧?!卑延暌掠炙突厝?。

送來送去,兩邊推了好幾回。

忽然聽見王玉香喊:“正前方發(fā)現(xiàn)敵艦!”……

從瞄準鏡里,張鳳英望見那煙雨蒙蒙的大海上,隱隱現(xiàn)出幾條敵船,也說不清是哪類船,悄悄往近處滑,是想趁著雨霧天偷襲。

這當兒,戰(zhàn)士那門炮先響了,一條船中了彈,燒起一團火。張鳳英急切間瞄好距離,接著聽見王玉香一聲口令,轟隆一聲,一股烤人的氣浪把張鳳英推了個筋斗,耳朵震得嗡嗡響。她的心里卻異常鎮(zhèn)定,忘了自己,爬起來又撲到炮位上,接連又打出一炮、兩炮……

海面上冒起一團團烈火,烏黑的濃煙旋卷著,沖上天空。不知幾時,村里人都圍上來,拍手叫好。哨所的戰(zhàn)士一齊跑過來,爭著跟女炮手們握手,不住嘴地說:“你們打得好?。∈装l(fā)命中,發(fā)發(fā)命中?!?

張鳳英興奮地問道:“敵艦怎么樣啦?”

戰(zhàn)士們笑著說:“你問那些靶船嘛,燒不壞,玉皇大帝正拿水龍幫咱滅火呢。”

這時候,戰(zhàn)士才發(fā)覺女民兵個個淋得濕透,好像剛從水里爬出來,可一點不打哆嗦。

“給你們雨衣,為什么不穿呢?”

張鳳英笑著說:“你們?yōu)槭裁匆膊淮???

兩邊都沒穿,雨衣叫誰穿了?給場地穿了。

第九戶

“第九戶”的謎到此應該揭開了。

正是播種的季節(jié),瀟瀟灑灑落著一場春雨。細雨里,有兩個人抬著東西,翻山越嶺來到哨所。

戰(zhàn)士們探頭往窗外一望,是當?shù)厣a(chǎn)大隊的支部書記夫婦,抬著棵葉大枝肥的柏樹。

支部書記迎著戰(zhàn)士說:“你看,同志,這是俺祖父當年在老墳上栽的一棵柏樹,有年數(shù)了。俺是想,你們正修整哨所,不如給你們移來。今天下雨,正好移樹栽花,俺又有空,就送來了?!闭f著,也不去多聽戰(zhàn)士的感激話,親自把柏樹栽上。那柏樹披著絲絲的細雨,翠綠鮮活,散出一股淡淡的清香。

又過些日子,村里人敲鑼打鼓,給哨所送來兩樣禮品:一樣是那塊寫著“第九戶”的橫匾,另一樣是幅對聯(lián),題著:

秋霜難落高山松

千難不分一家人

一九六五年新秋,我有機會來到“第九戶”。原來的正副哨長都調(diào)走,黃世杰提拔做哨長。戰(zhàn)士們個個生龍活虎似的,使我一到哨所,仿佛晚涼新浴,深深浸到一種新鮮而又清爽的氣息里。哨所也真潔凈,院子里種著各色花木,堆著像昆明石林一樣奇麗的山子石,門口左右分寫著兩行字:

依靠群眾

同守共建

八個字十足顯出海島部隊的特色??墒俏铱傆X得哨所別有一種親切的鄉(xiāng)土味兒,這是鄉(xiāng)親們帶來的。一走上島子,迎接我們的不只戰(zhàn)士,還有當村的嬸子大娘,當中就有魏春大娘。我渴望能見見女炮兵班,特別是得到神炮手稱號的張鳳英。不巧她們到大陸上去參加民兵表演。其實我早已見到她們。我看了那次表演,她們四發(fā)四中,摧毀了四輛坦克靶,武藝可算練到火候。

在哨所勾留一天一宿,我發(fā)覺“第九戶”的故事多得很呢。張鳳英的媽媽走來,說:“小黃啊,給你鑰匙,等你大叔回來給他,俺到合作社去了?!本桶鸭议T的鑰匙丟給黃世杰。一會,又一個什么大娘在窗外招呼說:“誰在家???給俺看看門,俺一會就回來?!?

到夜晚,哨所別有一番特殊情景。全村的老老少少,流水似的匯集到哨所,每每有從遠村披著星星趕來的,大家學歌子,聽北京廣播,更多的時候是由黃世杰領著讀毛主席著作。看看每人臉上那種如饑似渴探索真理的神情,我的心不覺一震:這些戰(zhàn)士和漁民啊,懷著深刻的階級感情,渾身浸透了毛澤東思想,看起來極其簡單平凡,他們的一言一行,卻閃著多么耀眼的光彩!“第九戶”的靈魂正藏在這兒。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非洲雪山

這一夜,我宿在哨所,枕上聽著潮音,心境是又舒暢,又酣甜。天剛放亮,走出哨所,一股新鮮得發(fā)甜的清氣灌滿我的心肺。在那藍蔚蔚的晨光里,一個哨兵挺然而立,面對著波浪滾滾的大海。

我說:“夜里冷吧?你辛苦了?!?

戰(zhàn)士回答說:“做祖國的眼睛,是個光榮?!?

如果說這海島是祖國的眼睛,哨所就該是那亮晶晶的眸子。

這時,東方水天極處,染上一片橙紅色,一會染成橘紅色。一會又暗下去,暗成淺灰色。就在這片淺灰色里,慢慢烘出一個半圓形的淺紅色輪光,輪光下面骨突地冒出半邊鮮紅鮮紅的太陽,越冒越高,轉(zhuǎn)眼跳出水面,于是一輪又紅又大的太陽穩(wěn)穩(wěn)當當擱在海面上。再往上升,太陽便射出萬道光芒,照耀著金浪滔滔的汪洋大海——這是一片包涵著中國人民的肝膽和智慧的汪洋大海,足以吞沒任何吃人的長鯨惡鯊。

(一九六五年寫于霜葉紅透的北京西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