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某報
經書難讀,不獨名物訓詁之難而已。名物訓詁一切清楚,可以謂之通經乎?此猶不必相干也。此話要說便長,吾不愿多說,亦不必多說,只述吾少年讀《詩經》之一故事。
我在少年讀《詩經》之先,已經讀過“四書”,當然不甚了解,但是當讀《詩經》時,便曉得把孔子論《詩》的話來印證?!墩撜Z》記孔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我在《關雎》章中,仔細玩索這個義味,卻是玩不出來。《論語》又記夫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蔽夷菚r似是用《詩義折中》作讀本,雖把朱子《詩傳》中許多以為淫奔的說法多改正了,然而還有硬是淫奔之詩不能變改朱子底說法的。除淫奔以外,還有許多發(fā)抒忿恨心情的詩。變雅中許多譏刺政治社會昏亂之詩,其怨恨至深。如《巷伯》之忿讒人,曰“投畀豺虎,豺虎不食”云云。昔人言惡惡如《巷伯》,謂其恨之深也。夫讒賊之徒固可恨,然恨之之情過深,恐亦失中和而近于邪?!墩撜Z》又記子謂伯魚:“汝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歟?”朱《注》:正墻面而立者,一物無所見,一步不能行。易言之,即是不能生活下去的樣子。人而不為二《南》,何故便至如此?我苦思這個道理,總不知夫子是怎生見地。朱《注》也不足以開我胸次,我又悶極了??傊耶敃r除遵注疏通其可通底訓詁而外,于《詩經》得不到何種意境,就想借助孔子底話來印證,無奈又不能了解孔子底意思。
到后來,自己稍有長進,仿佛自己胸際有一點物事的時候,又常把上述孔子底話來深深體會,乃若有契悟。我才體會到孔子是有如大造生意一般的豐富生活。所以讀《關雎》,便感得樂不淫哀不傷的意味。生活力不充實的人,其中失守而情易蕩,何緣領略得詩人樂不淫哀不傷的情懷?凡了解人家,無形中還是依據自家所有的以為推故。至于“思無邪”的說法,緣他見到宇宙本來是真實的,人生本來是至善的,雖然人生有很多不善的行為,卻須知不善是無根的,是無損于善的本性的,如浮云無根,畢竟無礙于太虛。吾夫子從他天理爛熟的理蘊去讀詩,所以不論他是二《南》之和、《商頌》之肅以及《雅》之怨、《鄭》之淫、《唐》之嗇、《秦》之悍等等,夫子卻一概見為無邪思。元來“三百篇”都是人生的自然表現,貞淫美刺的各方面稱情流露,不參一毫矯揉造作,合而觀之,畢竟見得人生本來清凈。夫子這等理境,真令我欲贊嘆而無從。宋儒似不在大處理會,反說甚么善的詩可以勸,惡的詩可以懲,這種意思已不免狹隘。朽腐即是神奇,貪嗔癡即是菩提,識此理趣,許你讀“三百篇”去。
再說人而不為《周南》《召南》,何故便成面墻?我三十以后漸漸識得這個意思,卻也無從說明。這個意思的豐富與淵微,在我是無法形容的。向秀《莊子注》所謂“彰聲而聲遺,不彰聲而聲全”,就是我這般滋味。如果要我強說一句,我只好還引夫子底話: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這話意義廣大精微??鬃诱軐W底根本主張,就可如此探索得來。他確是受過二《南》的影響。話雖如此,但非對孔子底整個思想有甚深了解的人,畢竟不堪識此意味。我又可引陶詩一句略示一點意思,就是“即事多所欣”。試讀《葛覃》《芣》《兔罝》諸詩,潛心玩味,便見他在日常生活里,自有一種欣悅、和適、勤勉、溫柔、敦厚、莊敬日強等等的意趣,這便是“即事多所欣”。緣此,見他現前具足,用不著起什么恐怖,也不須幻想什么天國。我們讀二《南》,可以識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大步走上人生的坦途,直前努力,再不至面墻了。這是孔子所啟示于我的。
孔子論《詩》,是千古無兩。唯孔子才能以他底理境去融會三百篇《詩》底理境;唯三百篇《詩》是具有理境的詩,才能引發(fā)孔子底理境。這兩方面底條件缺一不行。
我想我個人前后讀《詩經》和《論語》的經驗,我深信讀經之難,不僅在名物訓詁。訓詁弄清了,還不配說懂得經,這是我殷勤鄭重向時賢申明的苦心。
關于中學生應否讀經的問題,此亦難說。吾意教者實難其人。假設有好教員,“四書”未嘗不可選讀。如我所知,杭州私立清波中學經裘沖曼、袁心燦、蔡禹澤、張立民諸君選授“四書”,于學生身心很有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