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類
【明刊四子】明萬曆九年〔1581〕陳楠刻本
明刻《老子》、《關(guān)尹子》、《列子》、《莊子》四種,皆白文無注,刊板精整可玩。既題《道德真經(jīng)》、《文始真經(jīng)》,當出《道藏》原本?!抖∈仙票緯也貢尽芬园逍姆中ⅰ⒌?、忠,信、禮、義、廉、恥,謂仿《道藏》編號,則殊不然。明人刻書往往分編字號,取便裝訂,檢查并無意義。如所見《歐陽文忠居士集》以仁、義、禮、智、信,十卷列一字,即此類也。又丁氏所藏無卷末施堯臣、陳楠二跋,遂不知為萬曆時刊,愈見此本完善可珍矣。乙卯〔1915〕小滿后一日,椒微記。
【老子道德經(jīng)】二卷;題河上公章句;明嘉靖刻世德堂六子本
此明世德堂刊《六子》之一,前有景定改元〔1260〕龔士卨序,知從纂圖互注本出,未為善本。家藏有唐人寫本,自“上善若水”起至篇末皆完具,當取校之。辛酉〔1921〕元日,盛鐸。書時旅行青島,居東華旅館也。
【道德真經(jīng)注疏】八卷;唐張君相撰;清抄本
“唐張君相之書。今‘顧歡’者,誤也?!櫋摹@’,查《唐藝文志》及《晁氏讀書志》可知。唐蜀郡張君相集注,進呈過”。
此簽為阮文達所書。阮秦有戚誼,秦藏阮閱,固無足異也。盛鐸記。乙丑〔1925〕秋分后一日購於燕市。
【老子道德經(jīng)】二卷;明釋德清注;老子傳一卷;明刻本
此為憨山大師所注《道德經(jīng)》,《丁氏善本書室藏書志》題為《道德經(jīng)解》。又見貴筑黃氏散出有是書抄本,題為《道德經(jīng)發(fā)隱》,不知何據(jù)。且《丁氏目》亦僅有《老子傳》及《發(fā)明宗旨》、《趣向》、《工夫》、《體用》、《歸趣》五篇,不言有序跋,惟末有“板存玉溪菩提寺”木記,此本無之,豈別一刻歟?余尚有憨師《南華經(jīng)注》抄帙,擬與此本合儲,俾憨師以釋證道之著述斐然大備,亦快事也。乙卯〔1915〕夏至,師庵居士記。
【沖虛至德真經(jīng)四解】二十卷;金高守元集解;清初傳抄明正統(tǒng)道藏本
金和光散人高守元集張湛、盧重玄、宋徽宗《列子》注解匯為一書,列於《道藏》,此外無單行本。抄本,每行十七字,猶是正統(tǒng)刊《道藏》行款。末附殷敬順《釋文》,蓋《道藏》二書次序相連。意前人必有抄《道藏》全帙,此特其畸零耳。《道藏》全板向藏京師大光明殿,予曾倩人清檢,蟲蟻蝕者十之四五,擬鳩資刊補,以絀於力而止,今已毀於庚子之劫矣。甲寅〔1914〕小暑后一日,盛鐸記。
高守元,著錄家多題作“元人”,觀毛麾序題“大定己酉〔二十九年·1189〕”,是守元乃金人而入元者。鐸又記。
【莊子】十卷;晉郭象注;清光緒二年〔1876〕浙江書局刻二十二子本
《莊子》宋本傳世甚尠。辛亥〔1911〕三月有書賈持宋本求售,前六卷係南宋建本,后四卷字畫方整確為北宋刻無疑。行間有日人以倭訓點竄,且索值太昂,遂擬不收,而取浙局刊本手校一過,乃甫?!哆_生》一篇,適拜提法山西之命,敦促就道,無暇鉆研故紙,因以屬門人王太守仁俊,七日校竟。時間既促,掛漏亦多,夜分歸寓輙為補校一二,姑藏篋笥,以竢異日或有再見之緣,當重加勘訂,俾成完全善本也。四月初七日,盛鐸記。
【抱樸子內(nèi)篇】二十卷;晉葛洪撰;明東吳陸氏迎翠軒抄本
《抱樸子》宋元本不可得見,所見正統(tǒng)《道藏》、嘉靖魯藩二刻尚是五十卷本,馀皆八卷不足數(shù)矣。今夏游京師,廠估以藍格抄本送閱,審是明人抄帙,因亟收之;雖僅內(nèi)篇二十卷,然以是書明抄罕覯,不敢以殘圭斷璧忽之也。乙丑除夕〔1926〕檢書,因記。盛鐸。
【席上腐談】二卷;宋俞琰撰;清抄本
沅叔所得舊抄本《席上腐談》,為金孝章藏本,后歸黃堯圃,故有黃跋。持校此本亦間有勝處,為改正如右。但此本多舊人朱筆評語,亦有改字,殊不稱意,俟有他本當迻錄之。戊辰〔1928〕九月二十日校畢。盛鐸記。
【清庵先生中和集】六卷;附《道德會元》一卷;元李道純撰;明刊本
明伊府刊《清庵中和集》在廠肆購得,后附《道德會元》,亦清庵所撰。卷首之序即《會元》序,非《中和集》序也。卷中缺葉不少,又裝訂乖錯,當以別本校正之。椒微記。庚申〔1920〕至前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