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集
【匯刻唐人詩集】存九卷〔卷三至一一〕;明朱之蕃刻本
此匯刻中唐人詩,存錢起、盧綸、劉禹錫、劉長卿、張籍、賈島、王健、李商隱,而缺儲光羲、獨孤及、孫逖、崔峒明。嘉靖中有毗陵蔣氏刻本,未知與此刻先后?或所從出本有勝今本,姑收之以備參校云。甲寅〔1914〕立冬后八日,盛鐸記。
【江湖后集】二四卷;宋陳起輯;清乾隆四七年歙縣鮑氏知不足齋抄本
《江湖后集》二十四卷,鮑淥飲先生手校本,前后俱有題識。篇中訛字及誤收之詩皆依本集及它本校正。先生讀書精審,余所藏有校本《野谷詩集》,筆意與此正同,洵可寶貴。光緒甲申〔十年·1884〕四月得之醉經(jīng)堂書坊。盛鐸記。鐸又藏有《陽春白雪》,亦淥飲先生手校本。
后三冊簽面題分書,當(dāng)是先生手筆。《野谷集》亦如此。
【段氏二妙集】八卷;金段成己段克己撰;清抄本
乙丑〔1925〕夏至后二日校畢。凡卷中墨筆校改者皆舊刊本也。舊刊本字極樸拙,不知即成化辛丑〔十七年·1481〕所刊否?以失序跋未敢定其時代。盛鐸記。
【唐文粹】一百卷〔存卷一至六八〕;宋姚鉉輯;元刻本
《唐文粹》一百卷,宋槧世不多覯。此十五行本尚是麻沙舊刻,惜廑存六十八卷,自六十九卷后皆闕。明刻本改易行款,字句亦多訛敓。顧千里有是書校本,未刻,今不可得見,未知與此刻異同何如?跋語非顧手筆,當(dāng)是摹寫者。乙酉〔光緒十一年·1885〕秋仲,盛鐸得於金陵,跋於滬上。
【唐僧弘秀集】十卷〔存卷一至八〕;宋李龏輯;宋刻本
此殘本《唐僧弘秀集》乃士禮居舊藏,《百宋一廛賦》所稱“衲子之宏秀”是也。甲申〔光緒十年·1884〕夏書賈仲仁卿從金陵收孫澄之家書中有此種,以番餅十六枚易之。頃繆筱珊編修從都中寄新刻《士禮居題跋》,中載蕘夫先生校宋本,所校即此宋本。元本即跋中所稱“此刻”,曾於國初為孫潛夫、葉石君以舊抄本即陳解元書棚本、明刻本校過。據(jù)蕘夫跋,知諸本皆不如是本之善,則此本為當(dāng)世鴻寶也。惜不得以蕘夫先生校本補足使成完書耳。乙酉〔清光緒十一年·1885〕開歲雨水后□(此處原文為方框字)日,盛鐸記。
【鳴鶴馀音】八卷;元道士彭致中集;清傳抄正統(tǒng)道藏本
此抄本《鳴鶴馀音》為十年前購自燕市,方氏碧琳瑯館故物也。頃見傅沅叔攜來某氏新購一舊刻本,取以略校:刻本虞序后有〔正〕至正三年〔1343〕加封神號三葉〔上書神號,下注某月某日升〕,不隔流水即接正書,故此本標(biāo)題卷幾及彭致中集二行均刻本所無,“呂純陽”作“呂真人”題在上,“解紅”二字在下;且“洞天深處”后第二篇為“混元撲裂”,是編次上亦不同。以匆促攜去,不及細校,姑記於此,以竣異日。癸丑〔1913〕重陽后十日,椒微記。
【江南春】一卷;明沈周等撰;明嘉靖刻本
此為明沈周等追和倪云林《江南春》詞,作者凡四十九人,見《四庫存目》,然書甚罕見,偶從海王邨書肆塵架中得之,殆當(dāng)時原刻也。乙卯〔1915〕中秋前三日,盛鐸記。
按書尾有缺葉,據(jù)《提要》,知尚有湯科、陳瀚二作,又嘉靖十八年〔1539〕袁表序、袁袠跋并目錄皆缺。記此備它日獲遇完本抄補也。
【濤音集】八卷;清王士祿、王士禎輯;清乾隆五七年〔1792〕桂未谷刻本
此順治中王西樵先生官萊州教授所選掖縣人詩,乾隆中桂未谷先生刻之,傳本甚尠。余既得《然脂集》殘稿本數(shù)冊,又得此書,於西樵可謂有緣矣。辛酉〔1921〕端午,椒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