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集

木犀軒藏書題記 作者:李盛鐸


別集

【蔡中郎集】十卷;附《外傳》一卷;漢蔡邕撰;明刻本

此明刻本《蔡中郎集》,前后序跋俱失去,以各家書目考之,當是萬曆中王乾章刻本?!镀浇蝠^鑒藏書籍記》所收《中郎集》有每葉十八行,行二十一字本,謂前有天圣癸亥〔元年·1023〕歐靜序,無宗廟、頌、贊之篇,與蘭雪堂本同,蓋即從華本重雕而字句較完善云云。《孫祠書目》列明九行本於蘭雪堂本之前,殆淵如先生珍視此刻在活字本之上矣。癸丑〔1913〕立冬后十日,盛鐸記。

【蔡中郎集】一一卷;漢蔡邕撰;明萬曆八年〔1580〕吳興茅一相刻本

萬曆庚辰〔八年·1580〕吳興茅一相編刻本。據(jù)東海居士后跋,蓋合無錫華氏暨徐子器、俞汝成三本校而刊之,在明刻中傳本為最少。庚申〔1920〕長至,盛鐸記。

【鮑參軍集】十卷;宋鮑照撰;明汪士賢刻本〔李木齋過錄周子肅校宋本〕

末有“周世敬印”白文方印,“述齋”朱文方印。又“周子肅手校”白文大方印。光緒癸未〔九年·1883〕孟秋假袁氏藏本過錄。盛鐸記。

【貞白先生陶隱居集】一卷;梁陶弘景撰;明葉奕抄本

此為葉林宗手抄本,《揅經(jīng)室外集》所著錄即從此本傳抄者也。陸存齋觀察所藏為張青芝傳抄葉本。檢《皕宋樓藏書志》其標題后但有“昭臺弟子傅霄編集”,無“大洞弟子陳桷校勘鏤板”一行,殆青芝抄時刪去耶?又“江總序”三字在“副在延閣”后,足見舊書一經(jīng)轉(zhuǎn)錄即不免改易面目,著名如青芝者尚有此失,遑論其他!甲寅〔1914〕立春日,盛鐸記於津門麟嘉館。

是書舊藏聽云陸氏,乾隆元年〔1736〕十二月張青芝曾從陸氏借錄〔張本歸皕宋樓陸氏〕一本,后此書歸南昌彭文勤。同治中朱修伯丈得之,哲嗣澂子清、潛子涵尚能世守,子涵歿后書始散出,余從廠肆購得。古書流傳之緒為昔人所樂道,因識之於此。甲寅〔1914〕穀雨前一日,盛鐸。

【何水部集】一卷;梁何遜撰;清乾隆江昉貽清堂刻本

此乾隆中江硯農(nóng)刊本,源出明洪楩所刊。洪本余曾屢見,而此刻近始見之,亦殊可喜已。丙寅〔1926〕元日,盛鐸。

【盧照鄰集】二卷;唐盧照鄰撰;明刻本

此本與徐獻忠刻《唐百家詩》大致相同,即板心廣狹、字體大小亦復略似;惟徐刻至《游昌化山精舍》一詩為止,此則增收雜言騷體五篇,為小異耳。聞滬市有明活字本《唐人詩四十家》,中有初唐四杰各集,已為方地山購去,它日當向地山一借勘之。椒微。

【唐劉隨州詩集】一一卷;唐劉長卿撰;明嘉靖刻中唐十二家詩集本

此當是明人匯刻唐人詩集之本,故首題“唐”字。檢孫淵如《平津館鑒藏書籍記》,其所著錄者亦是十行二十字本,卷二“送河南元判官句當苗稅”,“句”字注“御名”,謂當是翻刻宋本,此本正同,洵可寶貴。惜三卷至八卷抄補,不審是否出于明刊原帙?尚當覓舊刻校之。癸丑〔1913〕長至后十日,師庵居士識。

【杜工部草堂詩箋】四十卷;唐杜甫撰;宋魯訔編;蔡夢弼箋;宋刻本

《杜工部草堂詩箋》四十卷,傳本極尠。嘉道以來稱富者無過黃蕘圃、張月霄諸君,皆未之見,罕可知矣。近今黎莼齋星使搜自東瀛,刻入《古逸叢書》中;然其跋自稱為拙匠改易行款,遂失其真,則欲觀宋本真面目仍非此莫屬。惜缺第十九卷,暇當以黎本影寫補之。乙酉〔光緒十一年·1885〕長至后二日重裝,因記。盛鐸。

【九家集注杜詩】三六卷;唐杜甫撰;宋郭知達集注;清刻本

《九家集杜詩》著錄《天祿琳瑯》暨常熟《瞿氏書目》者皆宋本,其行款為半葉九行,行十六字,重刻者乃改易行款,殊為可惜;然自寶慶乙酉〔元年·1225〕南海漕臺刻后僅此一刻,亦不能不珍重視之矣。丁巳〔1917〕花朝,盛鐸記。

【唐元次山文集】一二卷;唐元結(jié)撰;明吳震元王時敏刻本

《次山集》有明初刊本,題《漫叟文集》,附《拾遺》、《續(xù)拾遺》。又正德間湛甘泉刻本,無《續(xù)拾遺》,卷四《朝陽巖下歌》“寒泉清”下脫去“零陵城郭夾湘岸,巖洞幽奇當郡城,荒蕪自古人不見”三句。余舊藏有湛本,去歲聞廠肆出一明初本,為人購去,以未得與湛本一校為憾。頃撿故簏得此吳震元、王時敏校本,雖改十卷為十二卷,實則以《拾遺》、《續(xù)拾遺》為十一、十二兩卷,非重編也。檢閱《朝陽巖〔下〕歌》三句不脫,知此本不從湛甘泉本出,或即從明初本翻雕亦未可定,暇日當與湛本一???;惜序跋俱失,不知為誰氏所刊耳。乙卯〔1915〕八月朔日,李盛鐸識。

【權(quán)文公詩集】十卷;唐權(quán)德輿撰;清康熙吳郡席氏刻唐詩百名家全集本

此席氏《百家唐詩》中《權(quán)文公集》,即五十卷中之前十卷也。然目錄標題多不相同,且卷一《暮春閑居》后闕《月夜詠詩》、《崔侍御相訪》、《夏雨率成》、《夜坐道舊》、《自咎》五首,馀亦間有脫訛之字。然當日五十卷未顯時固極善本矣。盛鐸。

【歐陽先生文集】八卷;唐歐陽詹撰;清吳翌鳳古歡堂抄本

此為吳枚庵抄校陳仲遵西畇草堂所藏舊本。近見一新抄十卷者,后錄舊人跋語,謂得汪孟慈藏十二行、廿一字從宋蜀本抄出之本。取校此本,惟每卷有目,序次不同,詩文并無所增,且少《秋月賦》一篇;又《答韓十八駑驥吟》將韓詩列前,和作列后,亦不如此本。此本黃筆校影宋刊本即從彼本出也。壬戌〔1922〕立秋后五日,盛鐸記。

【劉賓客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唐劉禹錫撰;民國吳興徐氏影印宋紹興刻本

小字本《劉賓客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宋紹興初刊,藏之天府,在熱河避暑山莊,人間無由得見也。近年,行宮寶物移入京師,陳列武英殿,縱人觀覽,徐子森玉商典守者假歸,以西法影出付印,公諸同好,可為《中山集》發(fā)一異彩矣。癸亥〔1923〕四月朔裝成,盛鐸記。

【李文饒文集】二十卷〔存卷一至一一〕;別集十卷〔存卷五至十〕、外集四卷;唐李德裕撰;清抄本

此本《李文饒集》殘抄本僅存《正集》前十一卷,《別集》五卷至十卷,《外集》四卷,得於廠肆翰文齋。以書中宋諱如貞、徵、敬、朗等字均缺筆,意當從宋本抄出,故以賤值收之。庚申〔1920〕秋日有暇,閱陸氏《儀顧堂題跋》,有《文饒集》影宋本,與明刻校語所列“異域歸忠傳〔序〕”、“具此四美”等條,此本多與之合,誠善本也。后有讀者幸勿以殘缺忽之。白露前一日,盛鐸記。

【沈下賢文集】一二卷;唐沈亞之撰;舊抄本

《沈下賢集》宋元槧本今皆不存,除明刻本外惟舊抄本尚多,去歲,文運堂曹姓書估持來一本,抄字頗精,但是新寫;以其值與舊抄本同,還之。今歲二月復以一本來,雖非極舊,亦是數(shù)十年前寫本,因以番餅四枚置之。惜抄手太劣,暇當以《文苑英華》、《全唐文》諸書詳校,俾成善帙也。丁亥〔清光緒十三年·1887〕上巳后三日,盛鐸識。

【唐賈浪仙長江集】十卷;唐賈島撰;明嘉靖刻中唐十二家詩集本

偶從燕市得《長江集》明刊本,尾缺四詩,假他本補錄。甲寅〔1914〕立春前一日,椒微。

【甲乙集】十卷,補遺一卷;唐羅隱撰;清康熙吳郡席氏刻唐詩百名家全集本

戊辰〔1928〕冬日見藍格明抄本,因研朱粗校一過,殊有勝處。盛鐸記。

抄本唐人集約有二十馀種,未睹其全,乃徐梧生藏書求售者。又記。

【孫可之文集】十卷;唐孫樵撰;明正德王熬刻本

此明正德中王濟之刻本,世不多見。甲申〔光緒十年·1884〕冬日,醉經(jīng)堂書賈告余,文運堂有舊刻《孫可之集》,急令取來一觀;前后序跋俱失,蓋書賈去之,偽充宋槧。閱張月霄《藏書志》,審為正德刻本。持校汲古閣《三唐人集》,勝處頗多。然《思適齋集》載汪閬源藏有宋本?!洱埗嗌戒洝贰伴云饋矶危窜嚩荨?,“來”作“辛”,“車”作“甲”;《刻武侯碑陰》“獨謂武侯治於燕奭”,無“之”、“比”二字,則此本當非盡善也。安得見宋本一校之,光緒乙酉〔十一年·1885〕新正二日,盛鐸記。

【麟角集】一卷;省題詩一卷;唐王棨撰;清抄本

抄本《王麟角集》為云間歗園沈氏舊藏,戊辰〔1928〕閏月購於廠肆,蓋徐梧生家所散出者。清明前二日,盛鐸記。

【武夷新集】二十卷;宋楊億撰;清抄本

宋楊大年先生《武夷新集》舊刻罕覯,本朝有祝氏刻本亦未之見,外間所傳僅《西昆酬唱集》爾。頃文德堂書坊倪姓攜來是種,讀之如獲拱璧;中間語涉宋帝如“應制”、“恭和”、“御製”等類皆空格,當自舊刻傳抄,良可寶貴,惜未得??桃恍V9饩w甲申〔十年·1884〕立冬后二日,盛鐸記。

【宋林和靖先生詩集】四卷;宋林逋撰;明正德刻本

舊本《林和靖集》四卷。第一卷五言律詩九十一首;第二卷七言律詩七十首;第三卷七言律詩四十九首;第四卷五言絕句五首,七言絕句七十八首。又《拾遺·和運使陳學士游靈隱寺寓懷》五古一首,《題草詞》一首,與《群書拾補》所載正統(tǒng)八年陳贄〔《蕘圃題跋》作“陳熱〕編本《拾遺》中有五古四首者不同。然“茫然隨分起詩愁”,“詩”不誤作“時”;“過蕪湖縣”不誤作“蕪城”:“衹好亭臺愛惜看”,“亭”,不誤作“庭”;“寄梅室長”下無“堯臣”二字,皆與盧校合,知非近時俗本所及。其次第與他本多不同,惟與《蕘圃題跋》所載顧云美抄合,知顧抄即從此出。又梅序后有和靖先生像,為他本所無。后有《贊》一首,云“仁廟謚以和靖先生”,“仁廟”二字提行高一格,是殆從宋本出者,非陳氏編次本可比矣。乙酉臘八前三日〔光緒十一年·1886〕,盛鐸記。

【宋端明殿學士蔡忠惠文集】四十卷,宋蔡襄撰;《蔡端明別紀》十卷,明徐湲勃輯;明萬曆四三年〔1615〕朱謀瑋刻本

《端明集》,《宋史》載六十卷,《奏議》十卷?!锻肌芳啊犊S讀書志》皆作十七卷,《直齋書錄解題》作三十六卷,《四庫》著錄亦三十六卷?!短嵋分^王十朋所編三十六卷,元代散佚:明謝肇淛嘗從葉向高入秘閣檢尋,僅有目無書。迨萬曆中,莆田盧廷選得抄本於豫章俞氏,御史陳一元刻於南昌析為四十卷;而興化知府蔡善繼再刻,仍為三十六卷,附以徐湲勃所輯《別紀》十卷〔據(jù)《丁氏書目》,板心作“雙甕齋”三字〕。至乾隆中,蔡氏刊本又編二十九卷。是宋人集部史籍著錄卷帙之不同,每次刊刻卷第之分并未有如《忠惠文集》之甚者也。此為陳一元刻於南昌之四十卷本,每卷前列有一元暨布政使李長庚、按察使沈蒸、知縣馬鳴起銜名四行,惟每卷尾有“萬曆乙卯〔十三年·1585〕〔仲夏〕南州朱謀湧韋、李克家重?!倍?,且附興公《別紀》十卷,或是鬱儀重刊陳本,或以陳板重校增刊《別紀》印行,皆未可知。藏書家著錄亦未及此本,其罕傳已可概見。要之《端明一集》抄自俞氏,再刻於南昌。今此本又歸吾齋中插架,忠惠於江西洵有緣矣。甲寅〔1914〕元日,盛鐸記。

是集宋本題《莆陽居士蔡公文集》,三十六卷,半葉十行,行十九字。古律詩三百七十首,奏議六十四首,雜文五百八十四首。以《四賢一不肖詩》為卷首,即乾道中王十朋序刊之本,今藏楊氏海源閣。楊氏胤嗣無人,高閣塵封秘籍,一見不可得。元明三百年間終以陳本為第一刻,讀《端明集》者不能不以是本為舊帙也。同日盛鐸又記。

【歐陽文忠公集】五十卷〔存卷一至二三卷二七至四三卷四八至五十〕;宋歐陽修撰;曾魯考異;李均度校正;明刻本

右《歐陽公文集》五十卷,題“臨川后學曾魯?shù)弥籍悾柡髮W李均度校正”。按明鄒緝《居士集書后》謂:“故禮部侍郎曾魯?!稓W陽公居士內(nèi)外集》以大字板本,朱書小字於上下傍邊。余以《外集》罕傳,其所考異尤為難得,因取而錄之。其所?!毒邮考泛槲涑跤镭S令蔡玘已為鏤板,而建寧書坊又為之傳刻”云云。是《歐集考異》洪武為第一刻,建寧為第二刻,極遲亦在正統(tǒng)、景泰之間,必較天順本為前無疑。余從廠肆收得,惜缺二十四、五、六及四十四、五、六、七共七卷。然歐集傳世以天順本為最古,今得天順前舊刻,雖非完帙亦當珍之。甲寅〔1914〕大雪前一日,盛鐸記。

【臨川先生文集】一百卷;宋王安石撰;宋刻明印本

《荊公文集》世鮮宋刊,乾嘉以來藏書家如百宋一廛、愛日精廬皆稱極富,其所著錄不過明槧,它可知矣。此本前有吳草廬序,稱危太樸搜索諸本增補校定。其實即以宋板略加修補掩為新刻〔元人此類甚多〕,又間有嘉靖五年〔1526〕補刊之葉,知此板明時尚存,宋刻十存六七。宋諱如竟、讓、縣、懲、完皆缺末筆,“桓”字注“淵圣御名”,蓋紹興中公曾孫玨所刊,元明以來遞有修板。此此本雖係明印,而宋槧面目具在,良可寶也。光緒紀年開秩上元前一夕,盛鐸識。

《述古堂宋板書目》有《臨川集》一百卷。

【寶晉英光集】六卷;宋米芾撰;補四卷,日人河三亥輯;日本抄本

米襄陽《寶晉英光集》六卷,日人河三亥補四卷,戊戌〔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使東時所收。舊藏有《山林集》,暇當取以校正,俾成善本也。宣統(tǒng)辛亥七月記於太原臬署。椒微。

【倚松老人詩集】二卷;宋饒節(jié)撰;清抄本

《倚松老人詩集》宋槧本舊藏商邱宋氏,光緒中宋氏遺書售出,遂歸鬱華閣。迨壬子年〔1912〕由鬱華后人售於廠肆,為書估韓姓所得,展轉(zhuǎn)歸三琴趣齋。上卷已不全,抱存遂從此本抄補。此當是康雍影寫之本,在今日已不多覯矣。丙辰〔1916〕穀雨,盛鐸。

【姑溪居士文集】五十卷,后集十卷;宋李之儀撰;清抄本

李端叔《姑溪居士集》傳世者絕無宋刊,此石研齋所藏抄本字畫尚精整,因收之。曩年在滬得一抄帙,較此為舊,暇當取以相校以決優(yōu)劣也。椒微記。

【須溪先生評點簡齋詩集】一四卷,《無住詞》一卷;宋陳與義撰;劉辰翁評點;日本重刻明嘉靖朝鮮本

此日本翻刻朝鮮本《簡齋詩集》,昔年購之東京市上,亦未以為珍異也。頃得八千卷樓抄本,姑取此一校。十三卷以前兩本編次皆同,至丁本十四卷係《無住詞》,十五卷係《外集》,凡詩六十馀首,文六篇〔此本十四卷《玉剛卯》等三篇亦在內(nèi)〕,而字句之間,則《瞿氏書目》所列宋刊胡穉箋注本佳處此本與之悉合。丁本之誤與官刻不相上下也。則此須溪評點本源出宋本無疑,且箋注雖不全,所存者胡注必不少。瞿氏所藏乃宋塹孤本,得此亦仿彿虎賁中郎矣。乙卯〔1915〕夏至后七日,盛鐸記。

【太倉稊米集】七十卷;宋周紫芝撰;清抄本

宣統(tǒng)庚戌三月於廠肆購得徐氏所藏抄本。內(nèi)缺四十五至五十三凡九卷,乃屬書估別覓一殘本亦係舊抄,遂取以補入俾成完帙。端午日重裝,因記。椒微。

【艾軒先生文集】九卷;《附錄》一卷;宋林光朝撰;明鄭岳輯;清傳抄明正德刻本

癸丑〔1913〕秋日偶見團云軒抄本,有金元功藏書印記。雖亦從正德本出,而抄手較精整。因取校此本,改字如右。其正德本原誤者則無從改正矣。盛鐸。

【勉齋先生黃文肅公文集】四十卷;宋黃榦撰;附集一卷;清馬氏紅藥山房抄本

舊抄本《黃勉齋先生集》每葉二十行,行十八字,與陸存齋《儀顧堂集》所跋宋本行款正同,各卷編次亦合,則此帙源出宋刻矣。惟陸所舉康熙中沈涵刻本較宋本脫落之處,如上朱晦庵第八書“婆娑山林以聽之”下、第九書“游談諸司”上均脫數(shù)百字,審係舊板殘缺所致。或此本與沈刻同出一源,而沈刻更易編次舊第,妄有增改,致宋本面目全失。此本一仍其舊,宋本之外亦足珍貴。惜余無沈刻,未得一證之耳。癸丑〔1913〕小滿日,盛鐸記。

《拜經(jīng)樓藏書題跋·剡源集》有馬寒中跋,云:“康熙庚辰識于紅藥山房”。此帙當是插花山馬氏所抄。

“吾研齋”為呂無黨藏書室名,見《士禮居題跋記》。

【橘山四六】二十卷;宋李廷忠撰;明抄本

世行《橘山四六》皆明孫氏禹見校注本,余亦有萬曆時刊,而無注之本不可得見。此藍格明抄雖訛闕頗多,卻無孫注,為近今各藏書家所未有,不得不視為珍秘也。甲寅〔1914〕小暑后五日,盛鐸記。

【龍川先生文集】三十卷;宋陳亮撰;明嘉靖刻本

《龍川文集》三十卷,標題后題“晉江后學史朝富編刻,惠安后學徐鑒校正,黃日煦同?!?,而失去《附錄》,并刻書序跋亦佚。以其字體為嘉靖間所刻,故收之,亦未以為可貴也。近又獲一萬曆中刊本,為永康王世德刻于黃州者,凡二十六卷。取此本相校,乃將二十二卷“祝文”后“祭文”一概刪去,而以二十六卷“哀辭”附二十二卷,二十七卷改二十三卷,二十八卷改二十四卷,二十九卷改二十五卷,三十卷改二十六卷,于是,《龍川集》之面目全非矣。明人刻書往往如是,固無足怪,惟此本則幸遇駑駘遂昇上駟矣。若不獲見水心所序之四十卷本,則此本猶為近古也。癸亥除夕〔1924〕,盛鐸記。

【龍川先生文集】二六卷;宋陳亮撰;明萬曆王世德刻本

癸亥歲除前一日購自津市文林閣,價不甚昂,惜非三十卷本;蓋將原書之二十二、三、四、五卷“祭文”一門刪去,不知何意?其他篇次尚未竄亂。明人刻書每有此病,無足怪也。但此楚中刻本《龍川集》諸家罕有著錄,姑購歸插架,以備勘校之資可耳。甲子〔1924〕元日立春,盛鐸記。

【白石道人詩集】二卷;宋姜夔撰;宋陳起輯江湖小集本;清初抄本

《白石道人詩集》,余別有柯敬一校本,不分卷,后有《補遺》,其詩皆此本所已收,而正集轉(zhuǎn)有溢於此本外者。此本較柯本止多《于越亭》一首,但訛字甚多,不如柯本之精也。棘人李盛鐸。

【友林乙稿】不分卷;宋史彌寧撰;影抄宋刻本

《友林乙稿》宋刊原本由士禮居轉(zhuǎn)徙歸藝蕓書舍,散出后不知流落何所,迨光緒庚子后忽見於廠肆,為合肥龔比部心銘所得,藏之數(shù)年,今歲夏售之袁抱存。跋中‘百七十’等字係刮去用墨筆填寫,翻刻本據(jù)以上板,大足貽誤后人,蓋合《甲稿》斷不止百七十首也。此本係新抄,其出於原刻或翻刻亦不可考,姑收此以備宋人小集中之一種耳。乙卯大雪日,盛鐸記。

【字溪集】十一卷;宋楊枋撰;附錄一卷;清宣統(tǒng)二年木犀軒傳抄四庫全書本

《字溪集》久不傳,乾隆中從《永樂大典》採輯編為十一卷,《附錄》一卷,人間始有其書。第秘閣抄傳不易,寫本流通亦不多見。庚戌〔宣統(tǒng)二年·1910〕冬日,燕京市上獲見一帙,索值甚昂,因假歸,俾兒女輩及從弟和陽分卷寫之,三日而畢。於是插架宋人集中又增一種矣。甲寅〔1914〕春仲,盛鐸識。

【邱釣磯集〕三卷;宋丘葵撰;清抄本

《釣磯詩集》題曰:“宋同安邱葵吉甫撰”。案:吉甫早有志考亭之學,初從辛介甫,繼從信州吳平甫授春秋,又游呂大圭,洪天錫之門。宋末科舉廢,杜門勵學,居海嶼中,因自號“釣磯翁”。事見《閩書》。是集著錄家所罕見,顧嗣立《元詩選》,錢大昕《補元史藝文志》皆未之及。康熙中,裔孫國珽曾刻行之。此本前有珽序,疑即從珽本出也。陸心源所收有六卷本,共詩四百六十八首。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三九卷;元郝經(jīng)撰;卷首一卷;明正德刻本

郝陵川為元初文章大家,原集元刊不可得見。此正德丁卯〔二年·1507〕李叔淵所刻已為最古之本,乙丑〔1925〕十二月病起,游廠肆獲購以歸,同時并得宋本《五曹算經(jīng)》、《數(shù)術(shù)記遺》二種,洵近年收書之心賞者。立春日記。盛鐸。

【戴剡源先生文集】三十卷;元戴表元撰;清抄本

《剡源集》始刊於明初,萬曆癸酉〔元年·1573〕周儀再刻之,萬曆辛巳〔九年·1581〕戴詢又刻之。洪武本固不可得見,即萬曆兩刻流傳亦尠。藏書家著錄者多係抄帙,迨宜稼堂刊本出而傳抄亦廢矣。此本首錄周儀一序,知從萬曆癸酉刊本抄出,中有朱墨兩校,未審何人手筆。前有“申江郁氏”一印,知為泰峰所藏,或即當日重刊時參考之本也。甲寅〔1914〕小署,盛鐸記。

【楊仲弘詩】八卷;元楊載撰;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閣刻本

癸丑〔1913〕冬至前五日,假傅沅叔新得元刻殘本校改字如右。元本僅存前四卷,字仿松雪體行楷書,佳處固多,然亦間有訛字,似是元時坊間重刊之本。盛鐸記。

【句曲外史貞居先生詩集】七卷;元張雨撰;明潘是仁刻本

舊抄《張伯雨詩集》較汲古閣刻《句曲外史集》多詩幾一倍。汲古刻三卷,又《補遺》二卷;后有《附錄》,為此本所無。此本雖題“詩集”,其實“銘”、“贊”、“傳”,“記”數(shù)篇亦附於后,金陵孫澄之又從《茅山志》、《元詩選》諸書補錄其不載各詩,洵稱此集善本矣。然《道藏》中錄有此集,尚須求藏本一校之。棘人李盛鐸。

【友石山人遺稿】一卷;元王翰撰;附錄一卷;清抄本

“潮州路總管王翰,字用文,別號友石山人,元亡浮海之閩,居永福。山人黃冠服十年,有薦之於朝者,君聞辟命下,即引決。今讀其自決詩,忠義之氣凜然。吁!可敬也。遺稿為其子偁編;字孟揚,行事詳《附錄》中。也是翁曾?!?

舊抄本后有此跋,未敢定為真跡,姑錄於此。盛鐸。

【吳興沈夢麟先生花谿集】三卷;元沈夢麟撰;明陸珩編;清傳抄明弘治刻本

癸丑〔1913〕重陽后十五日假得璜川吳氏本,二日校畢,改字如干。惜吳本訛字亦多,且訛字多有與此本相同者,冀他日得明刊一證之。盛鐸。

【覆瓿集】二十卷〔存卷七至一九〕;明劉基撰;明初刊本

《劉誠意伯集》,所見以成化本為最精善,然是大字。此小字本頗罕見,當是永樂以前所刊。即此《覆瓿集》分卷與成化本已異,自十卷后,成化本皆以兩卷并為一卷,字句異同尚未及細校;惜僅存七卷至十九卷。聞沅叔亦有一殘本《覆瓿集》,不知能補此缺卷否?甲子〔1924〕春分前三日,盛鐸。

【春草齋集】五卷;明烏斯道撰;附錄一卷;明萬曆蕭基刻本〔四庫底本〕

此集刊本不多見。此為《四庫》底本,中有分校李楘校簽可證。寶之,寶之。

【絅齋先生集】六卷;明林環(huán)撰;明林伋刻本

是集無序目,且文中除序外無別著,自非完書。然《四庫》不著錄,藏書家亦罕知者,傳本之稀可見。存之以備明初人集之一種。師庵居士。

閱慎子正所選《皇明文則》,第十七卷有林環(huán)《跋袁鏞傳后》一篇,亦此集所無,蓋知是本非完書矣。甲寅〔1914〕十二月朔日,盛鐸記。

【青城山人詩集】八卷;明王璲撰;明正統(tǒng)刻本

《王青城詩集》明刻傳本甚稀,宋廛所收尚係抄帙,罕可知已。壬子〔1912〕夏日,析津市出此本,因亟收之。據(jù)《蕘圃題跋》,尚有景泰間人魏、劉、徐、鄒四序,是本已缺,當覓舊本補錄之。盛鐸記。

【蘭堂卞郎中集】七卷〔存一卷〕;明卞榮撰;吳綎編;明成化刻本

《四庫存目·卞郎中詩集》,明卞榮撰,凡七卷。此卷僅七律并七言排律,他皆不存,則所缺尚多。以明初所刊頗近元刊,雖殘帙亦可珍玩也。甲寅〔1914〕秋分后五日,盛鐸記。

按《天乙閣書目·卞華伯詩集》,吳綎編刊,寧良序稱:“華伯自進士歷官戶部郎中,居京二十年。朝騎甫歸櫪,持牘者輒擁限,日應百篇,風揮雨灑,故詩名動天下。及讀豫而還,山邀水請,燕求越購,筆髡硯勩,而詩益奇。以其自號‘蘭堂’,故江湖之上觀‘蘭堂’署者,詩未誦而心先醉焉。蘭堂詩各體凡若干首,其門生無錫吳以榮謀為繡梓,儒士徐延齡預為校正之,以余同年欲得數(shù)語云?!苯裉煲婚w自庚辛兵燹書已散佚,秋間為范氏族人所盜售,奇零者亦不復存?!端膸臁反藭种勾婺?,恐世間傳本無多,余亟收此殘帙,以備明人詩集之一,并錄寧序作華伯小傳觀可也。甲寅大寒日〔1915〕呵凍書。盛鐸。

【張東海先生詩集】四卷;文集五卷;明張弼撰;明正德刻本

《張東海集》,《四庫存目》止有《文集》五卷,無《詩集》,殆非全帙。此為其子弘至所編刻,詩文俱備;且諸家序跋多以手書上板,尤可珍玩。惜為北方煤氣所薰,紙質(zhì)遂脆,不堪時時展讀耳!甲寅〔1914〕夏至,椒微記。

【處實堂后集】六卷;明張鳳翼撰;明萬曆刻本

《四庫存目·處實堂集》八卷,內(nèi)詩四卷,文三卷;末一卷曰《談輅》,乃筆記也?!肚ы曁脮俊份d《處實堂前集》十二卷,《后集》六卷,與此本不符,未喻其故云云。今此《后集》正六卷,與俞邰所記合,庫本殆另一刻矣。是本目錄每卷下題戚友??讨斒亲钕瓤瘫?。但刻既不精,訛字尤觸目皆是,第四卷后文中忽雜以詩,且不聯(lián)接,恐脫誤尚多?!恫鹞募穫鞅旧鯇?,亟收之,以竣遇有佳本再為訂證也。乙卯〔1915〕春分前十日,盛鐸記。

【確庵文稿】一卷;明陳瑚撰;清初汲古閣刻本

陳瑚,字言夏,太倉人,居常熟。書中有《毛氏祠堂記》,陸敕先、黃攝六、馮竇伯、孫岷自諸詩序。此毛刻甚罕見,宜珍之。癸酉〔1933〕立春后十日,椒微。

【七錄齋詩抄】〔存二一卷〕;清阮葵生撰;稿本

《七錄齋詩抄》存卷十至二十六,凡十七卷,得之廠肆,馀卷皆遺失。不知曾有刻本否?安甫先生所著有《茶馀客話》,流傳甚廣,詩中倡酬亦皆乾嘉中一時名士。存此殘本,以待訪求全帙也。辛酉〔1921〕立夏后一日,盛鐸識。

【芶齋文集】八卷;清張穆撰;清咸豐刻本

《芶齋文集》八卷,戌午〔1918〕上元后二日得之南昌市上,蓋臨川李小湖先生家所散出者。中夾一簡,為唐君仁壽致劉恭甫,當時恭甫與戴子高同在小湖先生學幕中,故書面有子高題篆并書中印記。 微識。

【坡硯山房詩文稿】一二卷;清鄒嶧賢撰;清同治鄒是政堂刻本

書中有蔡少泉印,彼乃贛人,捐納京官,往來江湖,以售書為業(yè),先中丞公得其書最夥。識之〔于於〕以備后者有所考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