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簇類

蠶桑萃編 作者:衛(wèi)杰


上簇類

蠶將老,則灑掃屋內(nèi),束草為簇,無樓板者佳,因瓦縫參差,可以通氣,若在樓下安簇,須先揭起正中樓板一二塊,否則日后繅絲,恐不爽利,俗云悶頭繭。

安簇之屋,必有窗戶,乃可透亮,但須遮蔽風(fēng)日,以免傷損。

先用高板橙兩條,安置兩頭,次用竹竿三四根,橫置橙上,務(wù)須平正穩(wěn)固,再將蘆箔鋪竹竿上,然后豎簇於箔。

南方之油菜絛旱,北方之鐵掃帚,作簇最佳,俗云山帚,如無山帚,以稻草為之,惜草梢散亂,必輭而毛,輭則載蠶不起,毛則多浮絲,豎簇時(shí),先去散亂葉,次將草把中間,以繩 縛而齊切兩頭,再將草把扭開,立於蘆箔,使下如覆碗,上如仰盂,草把空處,薄撒亂草,以承墜蠶。

蠶簇分層排立,必使枝幹交錯(cuò),互相支柱,其簇乃穩(wěn)。

蠶簇不可緊靠墻壁,恐緣墻而上,將有作繭於瓦縫間者,并游至極邊,不免失足墜地,於蘆箔近墻處,以草把塞之,使游簇之蠶,不能遠(yuǎn)走。

上簇之蠶,不宜太密,密則二蠶合結(jié)一繭,其絲淆混難繅,簇之多少,以蠶為準(zhǔn),約每簇一帚,可上蠶七八十枝,屋寬一丈,深二丈,安簇,可上蠶五六十斤。

繭怕鼠咬,箔下須留貓路。

其色微紅,其輭如綿,通身明亮,即是蠶老之候,未老上簇,失之太早,上簇一兩日,始作繭,俗云停山,既老不上簇,失之太遲,盤內(nèi)吐絲,上簇結(jié)繭必薄,必須隨老隨上,方為得法,如有老蠶以大桑葉鋪之,未老則食葉如常,已老必起至葉上,昂頭如有所求,即於葉上一一取之,俗云捉老蠶,葉盡再鋪,隨捉隨鋪,至老蠶太多,以柳枝提之,將枝勻鋪葉上,俟老蠶上枝,使兩人執(zhí)包袱,四角微凹,其中一人將柳枝提出,略一搖擺,則老蠶即下,所捉所提之蠶,均用盤置簇上,此上簇法也。

蠶上簇一兩日后,有未結(jié)繭而昂頭向上者,以竹枝或柳條勻插簇上,相隔七八寸,可令結(jié)繭,俗云山上加山,俟已成窠過十分之九,始用此法,如太早則不必矣。

蠶初上簇,宜避風(fēng)避日。

蠶將成窠時(shí),勿挪動(dòng)蘆簾架子,動(dòng)則蠶口一縮,如受驚狀,每棄將成之窠,另結(jié)一窠,夜間看火,勿令燈光上射,須戴笠而進(jìn),或遮以扇,因蠶見燈光,則昂頭,昂則絲斷,日后繅絲必亂。

蠶老上簇,先成窠后結(jié)繭,未成窠以前,宜暗不宜明,須將窗門關(guān)閉,無窗門者以蘆席遮掩,既成窠以后,宜明不宜暗,須開窗門,揭蘆席,令屋內(nèi)透亮。

蠶老上簇,蘆廉架下不用火爐,約四五日方能成繭,為冷蠶絲,繅時(shí)易斷,亦費(fèi)功夫,各省皆用此法,少知改變,惟杭湖不用,其絲獨(dú)佳。

蠶上簇架,下用火,約兩晝夜,即可成繭,為熱蠶絲,蠶簇溫爽,吐絲快利,法以炭火置簾下,仍將炭盆頻移,以手探之,使?jié)M簾溫和,即是恰好之候,簇外以稻草簾圍之,既可避風(fēng),又免熱氣分散,俗云關(guān)火門,或焚香一撮,引蠶吐絲,上簇第一日最為要緊,第二日火力比第一日稍微,惟上簇時(shí)勿早用火,熱蠶絲,繅時(shí)不斷,亦極省事,且色亮而有力,江浙間多用之。

熱蠶絲兩晝夜后,繭已作完,聽之無聲,即將火盤及遮圍之簾一併除去,俗云晾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