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所存戲文三種,其一為《小孫屠》,梗概如下:
開封孫氏兄弟二人,兄名必達,讀書伴母,弟名必貴,業(yè)屠養(yǎng)家,人呼小孫屠。兄于麗春園見賣酒妓李瓊梅愛之,為落籍迎歸。李有舊好小吏朱邦杰,因?qū)O婚后常飲酒不返,乘機來溫舊情。一日必貴伴母進香,其兄送至中途。李乘夫出,與朱密謀斬婢梅香首級,衣以己衣,與朱偕遁。必達返,以為妻為人害,訴之官,反遭朱羅織成罪。時孫母途中急病而亡,必貴負尸而還,聞兄將判死罪,急以身代,盆吊而死。幸東岳神憫而活之。時兄往葬弟,見其復生,忻然偕歸,途遇李氏,奸情大白,乃扭朱邦杰投訴包龍圖,奸夫淫婦,遂皆正法。
然此劇“題目”則云:
李瓊梅設計麗春園,孫必貴相會成夫婦,朱邦杰識法明犯法,遭盆吊沒興小孫屠。
“設計”二字實不可解,蓋李瓊梅與朱邦杰雖為舊好,然當其賣酒麗春園與孫必達結(jié)識之時,雙方憐才愛貌,并無設計之事,而李瓊梅與朱邦杰之重續(xù)舊歡,亦因?qū)O必達婚后每日飲酒不歸,李孤幃難守之故,決無預謀在先之理。因疑“設計”一詞,必為“設法”之誤。
按宋代官家酒庫,多設置妓女,凡酒客往飲,可呼妓為伴。此項設施,始自景定(一二六〇年頃),名曰“設法賣酒”。吳自牧《夢粱錄》記之頗詳,卷十:《點檢所酒庫》條云:
……其諸庫皆有官名角妓,就庫設法賣酒。此郡風流才子,欲買一笑,則徑往庫內(nèi)點花牌,惟意所擇,但恐酒家人隱庇推托,須是親識妓面,及以微利啖之可也。
同書卷二十《妓樂》條云:
……自景定以來,諸酒庫設法賣酒,官妓及私名妓女數(shù)內(nèi),揀擇上、中、甲者,委有娉婷秀媚,桃臉櫻唇,玉指纖纖,秋波滴溜,歌喉宛轉(zhuǎn),道得字真韻正,令人側(cè)耳聽之不厭。
官府既倡導在先,民間亦起而效之,酒肆茶坊,無不有妓女供應,酒肆無論,茶坊竟有專安著妓女,名曰“花茶坊”者。流風所及,以婦女當壚賣酒,勾引顧客,稱為“設法”乃自然之趨勢,固不必官家酒庫始有此稱也?!霸O法”一詞,因而成為一種市語,傳至元代,猶流行不絕。及至明初,其意漸亡。《永樂大典》編纂人不知“設法”之意,以為法者計也,擅將“設法”改為“設計”,其意遂不可通矣。據(jù)此“設計”實為“設法”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