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雜家

讀書敏求記 作者:錢曾


雜家

宋刻《世說》三卷,劉辰翁批點刊行,元板分為八卷。間嘗論之,晉人崇尚清談,臨川王變史家為說家,撮略一代人物于清言之中,使千載而下如聞聲欲,如睹須眉。孔平仲依仿而為《續(xù)世說》,此真東家之暝矣。又嘗論之,說詩至嚴滄浪而詩亡,論文至劉須溪而文喪。此書經(jīng)須溪淆亂卷帙,妄為批點,殆將喪斯文之一端也歟!

卷分宮商角徵羽。宮為君,朝廷及宮闈事入之;商為臣,王公至有秩以上入之;角為民,不仕者入之;徵為事,不為其人其物而概說之入之。羽為物,瑣雜不專其人其事者入之。璘為水部員外郎,記載玄宗至宣宗時事甚核。

上交退寓鐘陵,尋近史及小說雜記之類,凡五百事,厘為五卷,目曰《近事會元》?!短剖贰匪в浾?,此多載焉。

至正二十五年,華亭孫道明借果育齋本手錄。二十六年又得清常靜齋藏本仇校,正訛易舛,不下三四百字,復補足喪葬鬼神妖四類,及天類一則、魚類三則,始為全書矣。

江夏黃休復集,多記西蜀事。元祐癸祐西平清真子石京為后序,募工鏤版,以廣其傳。此則太廟前尹家書籍鋪刊行本也。

伯溫為童子時,侍康節(jié)先生,得盡閱天下士。垂老著其所聞見于篇,其子博為次第之,以傳于世。

余既繕寫伯溫《聞見錄》,又購得《邵博后錄》舊抄本,曾經(jīng)前輩勘對疑誤,惜乎前書無善本一校為憾耳。

《默記》為王侄性之撰。其所載事多耳目未及,如元宗腦骨為王髑髏,及肅宗之震死如武乙,僅見此書。此從舊本錄出,較世行類書中刻者多大半,非仇勘莫知也。

釋慧洪,覺范集此書。大都一時人之詩話為多?!独邹Z薦福碑》事,見第六卷中。洪本筠州高安人,韓子蒼作《寂音尊者塔銘》即其人也。

《捫虱新話》吾家所藏有二:一是宋抄本,不分卷帙,末有羅源陳善子兼跋云:“丙寅歲,余由海道將抵行在所,遇颶風,舡壞,盡失平日所業(yè)文字。既而于知交處,得所著《捫虱新話》,因加刊削,得一百則。時紹興己巳正月二十一日也。此本墨敝紙渝,占香馣香爰?;蛘咭蔀樽蛹娓宀荩皇怯澳∷慰瘫?,標題云《朝溪先生捫虱新話》厘為十五卷,不列子兼氏名,并脫跋語。二者未知孰為定本,姑兩存之,以備參考可耳。

沙門文瑩玉壺隱居之筆,成于元豐戊子,稗官家罕見刻此書。是本行間脫誤字,牧翁一一補錄完,蓋居榮木樓時手校本也。

成化間尹直等奉敕編纂《宋元通纂》,辨宋太祖太宗傳禪之誤。蓋自李燾刪潤《湘山野錄》啟之,并載《野錄》謂“太祖太宗對飲燭影下,時見太宗有不可勝之狀”。而燾改“不可勝”為“遜避”,“太祖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倍鵂c改“戳雪”為“戳地”,“好做”為“好為之”,又加“大聲”二字。遂不免有畫蛇添足之病。今檢此書在《續(xù)錄》上卷,字句恰相符合,知騫齋所見者亦宋刻也。

王灼晦叔,客寄成都碧雞坊之妙勝院,追記詞曲所由起,作為此志。予暇日輯《詞目》一卷,自十六字至二百四十字止,調(diào)凡八百余。沿波討源,自謂差勝于《花草粹編》等書。惜乎詞學失傳,末由考調(diào)之何自而名,視此書有余愧耳。

潛溪《孔子生卒歲月辨》:“《公羊》:‘魯襄公二十一年冬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斗Y梁》年與日同。而謂冬十月孔子生,與《公羊》實差一月。司馬遷《世家》云:“孔子生于襄公二十二年’。與《公》、《穀》實差一歲;日與《公羊》同,而月復與《穀梁》異。杜預主司馬以注《左傳》。司馬貞主《公》、《穀》以注《史記》。馮去疾造為調(diào)人之言,以歷法積之,謂之三者皆非誤。潛溪曰:‘《公轂》為傳經(jīng)之家,當有講師以次相授,且去孔子時甚近,其言必有依據(jù)。司馬遷雖良史,后于《公》、《穀》??鬃铀?,當從公羊、穀梁氏。其卒之時,左氏云魯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孔子卒。司馬遷遵之,諸儒又從而遵之,孔子所卒之年,當從左氏。然十六年乃壬戌歲,是歲四月戊申朔,有乙丑而無己丑。己與乙文相近故誤書也’”。

潛溪一代醇儒,學識度越前人,故其辨精鑿如此。今觀子蒼所記《孔子生年》云:“《五行書》謂孔子生庚戌年十月二十三庚子日甲申時??几缒唆斚宥辏莒`王二十一年,與《公》、《穀》年月俱差。信《五行書》,固不若信《公》、《穀》”。又云:“杜預《長歷》:‘魯襄二十一年庚戌歲十一月無庚子;《左傳》書孔子壬戌夏四月己丑卒,四月無己丑有乙丑’。然《孔子氏譜》、《祖庭廣記》俱云,‘魯襄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庚子,孔子生’。與《公羊》、《穀梁》、《五行書》俱差。不知又何所本”?

子蒼之討論,亦以《公》、《穀》、《左氏》為歸,其旨適與潛溪合。余故撮略其言,俾通人參互觀之,知儒生立千載下,據(jù)先正遺文,訂諸家之牴牾,展卷曉然,得考見圣人之生卒歲月,一何其幸歟。方山吳岫題此書云:“考據(jù)精,論斷審?!奔创艘粍t觀之,可概其余矣。

端臨《經(jīng)籍志》云:“《漫錄》十三卷,太常寺主簿臨川吳曾虎臣撰”。其卷數(shù)與此剌謬,何耶?

蔡絳《鐵圍山叢談》,類書中刊行者止十之二。此則嘉靖庚戌雁里草堂舊寫本也。

少張拘留北庭甚久,紹興癸亥南歸。秦檜惡其直言,奏以初補官易宣教郎直秘閣而卒。讀此為之扼腕浩嘆。

《三集》載道君北狩,金人凡有賜賚,必索一謝表,勒成一帙,刊諸榷場中博易。更有李師師小傳同行于時。不知南渡君臣覽之,何以為情?吁!可哀也。

是冊原書為王百穀家藏宋刻,后歸牧翁,亦付之絳云一燼中矣。存此摹本,猶有中郎虎賁之想;度字仲立,紹興吏部侍郎,不能茍合于時,讀書卞山之陽,紀其平日聞見,時方杜門卻掃,即以名其編云。

影宋本舊抄,乃停云館藏書,有衡山先生圖記。別一本為秦酉巖手錄,行草絕佳。宜為當時之所重。

王明清得一“玉照”于永嘉鮑子正;又獲米南宮書“玉照”二字。揭之寓舍,因名其所著書曰《玉照新志》。李元叔長民上《廣汴都賦》于裕陵,由此進用。其全篇備載于此,他書未之見也。

唐末進士張曙宴巴州郡樓,座中作《擊甌賦》極精工,樓以此顯名,后人遂命之曰“擊甌”,而此賦獨不傳,《英華》、《文粹》俱失載,今全錄于此。警句如:“董雙成青瑣鸞饑,啄開蛛網(wǎng);穆天子紅韁馬解,踏破瓊田?!狈翘坪笕怂艿?。曙又有《鄠郊賦》,敘長安亂離,亦《哀江南》、《悲甘陵》之比,今不可得見矣。郭囦曰學齋先生,學紫陽者。紫陽之誨人曰:“學問思辨四者,皆所以窮理。先生此書,蓋庶幾近之矣。

己卯立夏日錄完,隨校一過,新刻顛倒訛謬不足存也。

周公謹《云煙過眼錄》,隆慶三年秋八月,周曰東從至正二十年夏頤手抄本重書一過,字畫端楷。且與居士貞錢叔寶諸公友善,共相摹寫,洵一名土也?!朵洝吩疲骸敖惯_卿有吳彩鸞書《切韻》一卷。其書“一先”為“二十三先”、“二十四仙”。相傳彩鸞所書《韻》,散落人間者甚多。余從延陵季氏曾睹其真跡,“一先”仍作“一先”,與達卿所藏者異。逐葉翻看,展轉(zhuǎn)至末,仍合為一卷。張邦基《墨莊漫錄》云旋風葉者即此,真曠代之奇寶。因悟古人“玉燮金題”之義?!短屏洹匪杂小笆旒堁b潢匠”之別也。自北宋刊本書行世,而裝潢之技絕矣。余幸遇此韻,得覯唐時卷帙舊觀。今季氏零替,此卷不知歸之何人。世無有賞鑒其裝潢者,惜哉。

此書簽題云“陸宅之輯,谷陽繕寫,柘湖手校。”宅之名友,元統(tǒng)元年索居吳下,追錄所欲言者,取段柯古之語,名曰《硯北雜志》,明年書成,而序于卷終。谷陽不知何人,筆法蒼勁,洵為名家。柘湖則何柘湖也。卷首有槜李項藥師圖記。項氏曾刊行是書,此乃其原本耳。

錢塘徐光溥輯宋時名公巨卿,騷人墨客之號,裒為二編。淳祐丁未,其友譚友聞為序。至正壬寅華亭孫道明手抄于泗北村居之映雪齋,時年六十有六。予見道明所抄書,不下數(shù)十種,皆在崦嵫景迫之年,老而好學,真秉燭之明也。

洪邁序云“右上下兩卷,凡四百三十五則,故紫微舍人桐鄉(xiāng)朱先生所記也”。黃俞邰《征刻書目》云“一卷謬矣”。

潘方凱得是書于金陵焦氏,請李本寧為之序而刊行之,所以嘉惠后學,甚盛心也。間以此本仇勘,《字說》云“《書·盤庚》翼奉傳作“般庚’,后闕文六條,而潘刻聯(lián)去;兼之行款差殊,不循舊格,深可惋惜。季昭辨‘伊尹放太甲于桐’,‘放’當作‘教’,古隸字相近,遂從而訛耳”。潛溪稱其言為有識。句曲外史張?zhí)煊耆〈苏f書于伊尹古像之后,豈非知言者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