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揚子鱷

木片集 作者:周作人


鱷魚之最早見于中國文獻,是為《詩經(jīng)》,“鼉鼓逢逢”,是說用鱷魚皮冒的鼓。鱷亦稱鼉,俗稱豬婆龍的便是。其后唐朝《嶺表錄異》,記載得很詳細(xì),說身土黃色,四足修尾,其大如船,喙長半身,牙如鋸齒。但是最有名的,也最是靠不住的,要算韓愈的《祭鱷魚文》那一段故事了。這事本末具載《宣室志》中,本來是老虎出境,蝗蟲出境一類的故事,造出來恭維長官的,只因為他自己寫了那一篇祭文,后世所以知道的多了。

世界上鱷魚大要可分兩種,非洲的叫克洛科提魯斯,美洲的叫阿利伽多耳,原義都是說壁虎,不過一是希臘語,一是西班牙語罷了。鱷魚與蛇和烏龜都是大洪水以前的生物,年代既老,形狀格外地不好看,那頭就有半個身子大,張開嘴來,喉嚨就同肚皮一樣寬,什么東西都吞得下去。非洲鱷魚最有名的是尼羅河的,長可二丈三尺,亞洲印度的居其次,長約二丈,但是在孟加拉灣至澳洲一帶卻有極大的鱷魚,有過三丈二尺的記錄。它的壽命很長。普通兩丈長的大抵壽已二百歲,它照常還有八百年可以活下去。它有六十八個牙齒,互相交錯,咬力極強,咬得斷人的大腿骨。隔得遠(yuǎn)一點的地方用尾巴打,無論人畜都禁受不住。它的消化力也異常強大,正在吞吃人的鱷魚,剖開肚子來看,人的下半身還在喉間,吞下的上半身已經(jīng)骨頭都融化了。鱷魚性很機警,在岸上略一驚動,便爬下水,據(jù)獵人說,它同鹿一樣的不容易打。但是非洲本地人有土法子可以捉它,最古的是古希臘希羅多德《史記》上所記的釣法。據(jù)說釣的人拿一塊豬的背肉掛在鉤上,放到河中間去,帶著一只小豬打起來,鱷魚聽聲跑來,碰著豬肉吞了下去,于是大家把繩拉了起來。可是現(xiàn)在非洲的阿拉伯人用的一種方法,卻更是巧妙,而且刻毒,但是用在這人人痛恨的鱷魚上,誰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對了。用一副彈簧,裝在什么小動物的死體里面,丟下水去。鱷魚吞了下去,肉塊消化之后,彈簧立即散了開來,撐住它的肚子,于是就被慢慢的拖到岸上去,用矛子刺死。阿拉伯人獵取它,一部分的理由是報仇,又一部分也想吃它的肉。

以上所講是普通鱷魚的情形,中國的揚子鱷并不如此兇惡。它生長在長江中部,沿江的安徽屬地方常有人捉到。也不甚希罕,名稱仍是鱷魚,北京動物園現(xiàn)有幾匹,標(biāo)名“揚子鱷”。這是阿利伽多耳的一屬,身長幾尺,不會吃人,它的食料大抵只是魚類,或者是小動物。鱷魚本來是熱帶的生物,長江氣候不甚適宜,或者因此不能長得很大。廣東本來也產(chǎn),后來卻沒有了,不知道是什么緣故。潮州的鱷魚,據(jù)《嶺表錄異》所記,在唐朝果真存在,經(jīng)刺史一驅(qū)逐,難道當(dāng)真搬了家了么?我們讀古文的人,未必相信吧,因為鱷魚是不能懂得漢文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