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族固有道德
中山先生在“民族主義”講演里,分析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中國民族固有道德。近來守土長官,封疆大吏,對于侵略者只會屈服退讓,對于小百姓只會殘虐剝削,早已把總理遺教,拋在九霄云外,惟有所謂民族固有道德,卻到處在提倡著。北自北平,南至廣州,當局提倡舊道德,提倡讀經復古,可謂不遺余力。雖然舊道德不是一面擋箭牌,可以抵擋侵略國的槍刺炮彈,舊道德也不是一服續(xù)命湯,可以挽救軍閥獨夫的沒落運命,這有眼前事實證明,但是孫先生所謂民族固有道德,卻依然值得我們來詳細研究一下。
民族固有道德,以“忠”列第一位。“忠”的最大意義是忠于國家,忠于民族。但是現(xiàn)在恰巧相反。我們民族中間,出賣國家民族的漢奸一天天增多。大的如鄭孝胥,趙欣伯,殷汝耕,石友三等等,小的如華北和福建的貧民,甚至為了兩三毫錢,出賣給日本人。這種大大小小的漢奸,一個個升官發(fā)財,作威作福,而有民族氣節(jié),盡忠報國的志士,反而一個個消沉下去。這不是關懷民族道德的人們所最痛心的事嗎?
許多貧苦無識的同胞,因遭層層剝削,無法生活,不得已而充當漢奸,這是可以原諒的。但是有些統(tǒng)兵將領,官僚政客,甚至文人學者,也竟甘心充當漢奸,出賣民族利益,這斷不是出于偶然。原來我國近年內戰(zhàn)始終不絕,政令迄未統(tǒng)一。當局但求鞏固政權,甚至不擇手段。有時不免以高官厚祿為餌,吸引天下豪強,以求平定反側。犯上作亂,為舊道德所不許。朝秦暮楚,為士君子所齒冷??墒谴朔N玷污民族道德的事實,在近年政治舞臺上,卻層見迭出,我們的當局至少要負一大部分責任。政府為維持威信起見,不得已而加以容忍,雖情有可原,但是首鼠兩端的投機分子,可以升官發(fā)財,而有主義有信仰的志士,卻不免于出國誅戮。這種政策上行下效的結果,將使全國男女,只知有富貴利祿,而不知有國家民族。那就無怪漢奸的數目要一天天增多了。
所以要杜絕漢奸的產生,必須消滅一切漢奸心理,使投機者無法幸進,使朝秦暮楚之輩,不能得志,使中國人民個個忠于國家,忠于民族。這個更用不到寫成標語,貼在墻頭。最要緊的是由政府在內政上切實做去。只要政府對內,信賞必罰,光明坦白,一切都以國家民族利益為前提,這樣漢奸自然絕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