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報上登過一篇“三老宣言”,看了末了的署名,才知道“三老”者是馬相伯,章太炎和沈信卿三位老先生。這“宣言”里有這幾句話:“若陽示抵抗以息人言,陰作妥協(xié)以受敵餌,則吾人直無異于……默認日本之行動,是即為自甘宰割,自甘滅亡。”以七八十歲八九十歲的老先生,也急得像熱鍋上螞蟻似的噴出這樣的“跡近反動”的話,(此處的“反動”似可解作反著日本動,那末“正動”就只有順著日本動!)此外因當此“天王圣明,臣罪當誅”的時代,“阿斗”們對于此事只得腹誹私議和皇皇然焦灼憤懣的情緒之彌滿,更可想見了。
在民眾受著“指導”高呼“航空救國”,忙得汗流浹背的當兒,“口外全線平靜無事”,而“日方空氣對華暫(這個“暫”字很可注意)棄武力政策”的新聞大標題亦赫然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這是當然的,因為在我們方面在事實上至多是“就地抵抗”,“地”已失了,既無可“就”,“抵抗”當然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了!在日本方面,既一步一步很順利地把“就地抵抗”中的“地”拿去,“暫”為休息一下再來,當然也是無上妙計。最近來中國“將往訪老友王儒堂”的芳澤,也說“滿洲問題已告一段落,中日應速和解”,這話也有他的見地,因為他們打定了主意要把中國干掉,每“告一段落”即可“應速和解”一次,這樣“一段落”“一段落”的干下去,“和解”到最后“段落”,便無“和解”之必要了!昨天有位朋友新從北平來,據(jù)說日人正在熱河積極建造鐵路和汽車路,把重要各地點的交通連絡靈活之后,可迅速地調動軍隊作戰(zhàn),到了那個時候,恐怕“中日應速和解”的機會更多了!我們大可等著!
駐華日使有吉明最近回日,曾擬定此后對華外交的意見書,他主張對華暫抱冷靜,理由是:“我(指日本)對華軍事行動,正宜因熱河已得,而暫(這個“暫”字也很可注意)告一段落,只守而不攻,而藉以緩和中國各省軍事領袖對我之態(tài)度,則內部之爭斗,亦必又見勃發(fā),其時我再乘機而進,則目下一切不能解決的問題,亦必迎刃而解?!彼种鲝垺斑\用政治手腕”,理由是:“現(xiàn)中國當局亦頗多主張以和平態(tài)度來解決中日爭端者,第以我國(指日本,下同)之軍事行動未能中止,且又鑒于國人之不諒,以致終不敢貿然向我提出此項主張,如我國政府,將武力外交一變而為政治外交者,則前途勝利,當可操左券?!庇屑脑捄孟裾f得十分有把握似的,他雖號稱是個“中國通”,我們當然不希望他猜得準,但要證明他猜得不準,還須看未來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