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文化

論壇:中國科幻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方向

隨著《流浪地球》《三體》系列IP的持續(xù)被關注,中國科幻產(chǎn)業(yè)正在迅速成長。

2023-06-07

澎湃新聞

世界文學新動向:閱讀和寫作本身還是私密的存在

日前,塞斯諾特博姆(Cees Nooteboom)出版了畢生詩選《度年》(Zo worden jaren tijd)。

2023-06-06

澎湃新聞

從黃河風情看到晉商大院,山西十大非遺線路發(fā)布

6月6日,由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協(xié)會和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聯(lián)合主辦的“錦繡山西 多彩非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宣傳活動在山西省太原市舉辦。

2023-06-06

澎湃新聞

馮雪峰誕辰120周年紀念座談會舉行,啟動“雪峰文論獎”

6月2日,“馮雪峰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舉行,“雪峰文論獎”同期正式啟動。

2023-06-06

澎湃新聞

時令風物:五月小麥覆隴黃

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jié)氣,每年陽歷6月6日前后,農(nóng)歷五月初,太陽到達黃經(jīng)75時開始。“芒種”是一個組合詞:所謂“芒”,是指麥子成熟了,麥芒金黃;“種”,是指粟米等谷物可以播種…

2023-06-06

澎湃新聞

也談書估作偽

老一代書店從業(yè)人員夏淡人先生(1919-2010),曾在所撰《姑蘇書肆憶舊》一文中列舉了一些過去舊書店常見的對于古籍的作偽方法

2023-06-05

澎湃新聞

人工智能能否創(chuàng)作藝術;西方工作場所監(jiān)控爭議

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能否被視作藝術?從繪畫到人工智能生成的播客對話,再到劇本寫作,人們正在共同努力用計算機的自動化取代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摒棄我們所了解的藝術概念。

2023-06-05

澎湃新聞

英國V&A攝影中心開放;看多元的攝影藝術與歷史

英國V&A博物館自建館起始終致力于收藏和展示攝影作品,而在與英國媒體博物館的攝影收藏合并后,成為了英國最大且最多樣化的攝影收藏館。

2023-06-03

澎湃新聞

社會學家都是說故事者——回歸生命基調(diào)的社會學深層敘事

近年來,在社會學“敘事轉向”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重視非虛構寫作,并在學科跨界的交流和寫作實踐中碰撞出大量的火花,形成了豐富的跨界討論。

2023-06-03

殷墟甲骨、晉公盤等國寶首聚蓉城,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

距今8000余年前的“賈湖刻符龜甲”,殷墟甲骨、史墻盤、晉公盤等國寶重器,宋代詞人、愛國將領辛棄疾唯一傳世真跡《去國帖》,敦煌遺書……

2023-06-03

澎湃新聞

現(xiàn)代精神是靈知主義還是對它的第二次克服?沃格林和布魯門伯格關于現(xiàn)代性的爭論

“現(xiàn)代化”(modernization)研究包含或預設了“現(xiàn)代性”(modernity)研究,因為“化”是過程和手段,而“性”——性質(zhì)或特征——則關乎目的。

2023-06-03

澎湃新聞

在對立與盲從之間:郭廷以的胡適情結

在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上,胡適的地位之高、影響之巨,可謂有目共睹、世所公認。郭廷以作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早期開拓者,近年來也不時受到學人注目。

2023-06-02

澎湃新聞

大英博物館首次聚焦“晚清百態(tài)”,他者眼中的隱秘中國

在中國,“漫長”的19世紀從1796年清代嘉慶帝即位,延續(xù)到1912年溥儀退位。

2023-06-02

澎湃新聞

陸治《仙山玉洞圖》與第五十九福地張公洞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陸治所繪《仙山玉洞圖》立軸山水畫(圖1)。畫心部分縱150厘米,橫80厘米。

2023-06-02

上博“何以中國”第二展:崧澤·良渚文明考古大展

繼去年上海博物館“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茲中國”后,6月20日,上博將迎來“何以中國”系列第二展“崧澤良渚文明考古大展”。

2023-06-02

澎湃新聞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