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單的茶敘之后(陳師爺早已交代,切不可和這些老奸巨滑的人深談),決定到縣政府去接事。紳糧一聲號令,幾乘四人抬的大轎,就送到彩棚外面來。一般隨員是騎馬,還拉來了幾匹高頭大馬。可是新來的縣太爺不贊成坐四人抬的大轎,而要騎上高頭大馬進城。這一行徑,使歡迎的士紳、地主老爺們見到了這位新太爺?shù)男嘛L(fēng)范,很合乎國民黨“革新吏政”的精神,無不肅然起敬。
張牧之騎馬走在前頭,從河街進城走上大街,直奔縣衙門。一路上老百姓都站在街旁看熱鬧,好不威風(fēng)。當(dāng)張牧之進城門口的時候,陳師爺一眼就看到已經(jīng)貼得發(fā)黃的告示,這就是以三千元大洋通緝張麻子的通緝令,還提到這個江洋大盜是長有大胡子,一臉大麻子的特征。陳師爺在張牧之身邊暗地指給張牧之看,張牧之望了一下,不禁暗笑起來。
張牧之就是這樣走馬上任的。他在縣衙門舉行了一次簡單的茶會,念了陳師爺煞費苦心才準(zhǔn)備好的施政演說,又聽了一些官員們、紳糧地主代表們的歡迎和贊頌,就此結(jié)束。本來照過去的規(guī)矩,還要去赴商會、法團以及紳糧們的一連串宴會,特別是要主動地拜會本縣第一塊招牌人物黃大老爺,面請指教的。但是新縣太爺宣布了:要遵照上級簡樸節(jié)約的精神,提倡清勤廉明,一切宴會從免。有些老爺們就在暗地里嘀咕:“哼,說不定這是一個才出爐的黨棍子,將來怕有些難纏咧?!倍硗庖恍┤耍热缈h銀行的錢經(jīng)理就憑他過去的經(jīng)驗,有不同的看法。他說:“你別看他穿那身標(biāo)準(zhǔn)官服,裝模作樣,只要用金條子一塞,就全垮架,就要來甘拜下風(fēng)了?!?/p>
最感覺惱火的是黃大老爺。他是本縣的第一號人物,什么都是第一。田產(chǎn)最廣、收租最多,第一;做的生意買賣最大、錢最多,第一;他在城里的公館最多,第一;家里人在外面做大小官員的最多,第一;自然,他的姨太太最多,也算第一。所以每一個新上任的縣太爺,到了衙門的第一件要辦的大事,就是送名片到黃公館,親自上門拜會黃大老爺,死氣白賴地要拜認(rèn)做門生。這個張牧之竟然不是這樣。許多天了,沒有去拜會的意思?!斑@是一個什么不識好歹的后生小子呢?連規(guī)矩都不懂了?!?/p>
陳師爺出于一番好意,幾次勸說張牧之不妨去黃公館走個過場,以便在縣里站住腳。可是張牧之和他帶來的幾個兄弟伙堅決反對。張牧之說:“這個十惡不赦的大渾蛋,我一見他就想給他腦殼上鑿個洞洞,安上一顆‘衛(wèi)生湯圓’,把他卸成八大塊,還不解氣哩,要我去給他說好話、賠小心,辦不到!”他又對陳師爺說:“你倒要給我出個主意,怎么暗地里整治他,把他弄痛,最后還要把他殺盡做絕,解我心頭之恨,這才對頭?!?/p>
張牧之上任后不幾天,就碰到審理一個案子。一個本地姓趙的地主告他的佃戶刁頑,抗不交夠租子。原告被告都傳到大堂上來了。照往常規(guī)矩,地主進來可以在一旁站著,被告的佃戶則應(yīng)該一進來就下跪的。今天這個佃戶上堂還沒下跪,地主就作揖說:“稟老爺,叫他跪下,好審這些刁民?!眱膳哉菩坦鞯呐f差狗子就照例叫一聲:“跪下!”
那個佃戶就真的“撲通”一聲跪下了:“老爺,冤枉。”
“慢點!”張牧之看了,很不是味道。生氣地問那個地主:“為啥子只叫他跪,你不跪?”
趙家地主非常奇怪地望著這位新老爺,居然問出這樣的話來。那掌棍的幾個大漢也奇怪地望著新老爺。
“給我站起來?!睆埬林f,“現(xiàn)在提倡三民主義,講平等,不興下跪?!标悗煚斣谝慌远紴樾吕蠣斈軌螂S機應(yīng)變,暗地笑了。
徐大個去把那個下跪的農(nóng)民提一下:“站起來?!边@個佃戶還有些莫名其妙,只好站起來。
“你也站過去,站在下邊,好問話?!睆埬林畬δ莻€站在旁邊的趙家地主說。徐大個一伸手把他提到中間,和佃戶站成一排。這位地主有些不以為然,把一只腳斜站著,一抖一抖的,滿不在乎。徐大個生氣地在他腿肚子上踢一腳:“站規(guī)矩點!”
這樣才開始了問案子。
張牧之聽了原告、被告兩方的申訴。很明顯看出是這個趙家地主不講理,把當(dāng)時政府規(guī)定的但是從來沒有執(zhí)行過的“二五減租”,反倒改成“二五加租”,要農(nóng)民多交租。張牧之一聽,火星直冒,本來想當(dāng)場發(fā)作,要宣判姓趙的地主給佃戶按規(guī)定倒退二成五租谷的,可是陳師爺卻給他遞了眼色,低聲說了幾句。張牧之才忍著氣宣布:“退堂!聽候宣判?!?/p>
姓趙的地主不放心說:“稟老爺,這刁民不押起來,不取保,他跑了,我將來向哪個討租去?”
張牧之本待發(fā)作:“你咋個就曉得一定是他打輸官司?”陳師爺卻跑在前面代他答了:“退下!本官自有道理?!?/p>
下堂以后,姓趙的地主就找到了那個掌刑的政警:“張哥,咋的?‘包袱’塞了不算數(shù)?”
那個政警把嘴一撇:“哼,你那幾個錢,還不夠人家塞牙齒縫縫的。”其實這份“包袱”完全被他獨吞了,新太爺一文也沒見著。
新老爺審案子的事,一下子就傳開了:新章法,講平等,原告被告都不下跪了。那些照例是被告、照例該他們下跪的窮百姓聽了,覺得張老爺提倡的這個平等好。那些照例是原告、照例不下跪的地主紳士們聽了卻覺得稀奇。有人說:“怪不得,是根黨棍子啊,你看他穿的那一身標(biāo)準(zhǔn)制服!”有的卻覺得這一下亂了規(guī)矩,怎么要得!于是搖頭擺腦地嘆氣,“國將不國”了。這件事也照例傳進黃公館黃大老爺?shù)亩淅锶?,他卻一言不發(fā),只是在沉思。
等到過了三天,縣衙門口的布告牌上貼出宣判告示來,是姓趙的地主敗訴了。上面說按照政府第幾條第幾款法令,應(yīng)退佃戶二成五租谷。這一下在縣城里像揭了蓋子的一鍋開水,沸騰開了:“哼,這位太爺硬把法令當(dāng)真哩!”“嘿,這還成哪一家的王法?”有的人也責(zé)備姓趙的地主:“他也太心黑了,二五減租,你馬馬虎虎不減也就是了,偏還要二五倒加租,還要去告狀,輸了活該!”
這件稀奇事情當(dāng)然也傳到黃公館里去了。黃大老爺聽了,還是一言不發(fā),悶起!
窮苦老百姓一聽,卻高興地一傳十,十傳百,一下傳開了:“新來的張老爺硬是要實行二五減租哩?!痹S多人在盤算:“去年的已經(jīng)給地主老財刮去了的,就算了。今年眼見要收谷子,這回有人撐腰,要鬧他個二五減租了?!?/p>
張牧之上任不到兩月,來說事情的,許“包袱”的,總是不斷。這在別的縣太爺看來,就是財源茂盛的意思,巴不得。張牧之卻覺得心煩,多靠陳師爺出面去處理。反正張牧之給他定得有一個原則:凡是地主老財們送來的,收,多收。狠狠地刮,刮得他們啞子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說的事情就給他來個軟拖,東拉西扯,橫豎不落地,理由就是塞的包袱不夠,難辦事。至于那些窮苦人、正派人,就一律不要。專門替人家辦理付款事情的縣銀行錢經(jīng)理看在眼里,想在心里:“這位太爺,口講新章程,其實是個‘鰱巴郎’嘴巴叉得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