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這么急于將80后推上歷史舞臺?昆明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李康在接受《新民周刊》專訪的時候,還透露了這樣的細節(jié),也可以算“苦衷”:當?shù)氐狞h政機關中,部隊轉業(yè)的在有些部門占據(jù)一半,這是一個“政治任務”,必須完成。補充真正的新鮮血液更有難度,引起爭議的公示年輕干部是六十名,這個數(shù)字對昆明市的一千四百多名縣處級干部的基數(shù)而言,其實是個極少的比例。
根據(jù)中央黨校中央國家機關公布的一組調(diào)研報告,從中央到地方正在形成“5678”年齡梯次的干部建設梯隊格局:中央領導層中已有多位50后一代進入政治局及常委會;在省部級官員中,60后逐漸上位,內(nèi)地所有省級領導班子中,都已有至少一名60后領導成員;70后進入廳局級官員梯隊;而80后也開始充實縣處級官員群體,成為中國干部梯隊的重要基礎環(huán)節(jié)。而只有這樣,才能完成權力的順利交替和過渡。
80后執(zhí)政,應該做改變的一代
其實,如果放眼世界,80后登上政壇已經(jīng)是世界潮流,而周森峰29歲做市長與之相比只能算“老巫見小巫”。同樣是在2009年的12月1日,美國加州坎貝爾市選出了自己的新市長:26歲的羅達倫。這位市長是目前美國最年輕的亞裔市長,他面臨的爭議比周森峰更具挑戰(zhàn)性:他不僅是一位典型的80后,而且是一位公開的同性戀者!
而根據(jù)某門戶網(wǎng)站開展的調(diào)查,60%以上的網(wǎng)民對“29歲當選市長”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因此,全地球的人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未來開始屬于80后。特別當80后邁進而立之年后,這個趨勢日益變得現(xiàn)實,人們必須剔除對80后當政那種驚訝與抵觸的慣性思維。
不可否認,80后從政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國內(nèi)認為他們自主意識更強,缺乏黨內(nèi)生活鍛煉,實踐經(jīng)驗少,抗挫能力差。即使在國外,比如美國的《紐約客》雜志,也用“Anger Youth(憤青)”甚至前蘇聯(lián)的青年近衛(wèi)軍來形容這一代。學者余世存也認為他們“多有勢利心理,而少有同情心理;他們多有叢林意識,而少有社會意識?!?/p>
但這樣的不同,也許恰恰成就了他們將是“改變的一代”。首先,他們的知識結構更為全面,他們樂于在競爭中證明自己;其次,他們的思維方式更為開放,更樂于接受新的民主參政方式。還有,他們充滿激情,注定擔負起沖過“歷史三峽”的民族使命。經(jīng)過汶川大地震洗禮的他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到底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這個偉大國度將向何處去?我們對他們不得不滿懷期望,因為他們年輕!
不過,有一點必須指出,在國內(nèi)這幾起80后進入政壇的“曝光”過程中,幾乎所有的當事人面對質(zhì)疑都采取了沉默的態(tài)度。比如,當周森峰遭遇當選程序、政治背景、論文抄襲等風波的時候,他拒絕做任何解釋。這仿佛那個文壇上遭遇抄襲案之后,拒不解釋拒不道歉的郭敬明。
有人說,沒必要把精力浪費在探討一個人過去的種種“不端”上,應該關心的是他們將來的為官之道。--我反對這樣的論調(diào):為什么不管他們的過去?如果不是因為他所謂“誠實的”“優(yōu)秀的”過去,我們?yōu)楹谓o他一個做市長(也許是其他“長”)的機會?!
最后,我覺得有必要將2009年年末《新世紀周刊》的封面話題《選韓寒當市長》的部分文字摘錄下來:自古人們相信有智慧有操守的人,但近幾十年,人作為個體被認為是不可信的,只有單位才被社會認為是可靠的,正如同一個人無法自己宣誓自己未婚或者無子女,一定要工廠街道扣一個紅印,才算有效。這也是為什么韓寒受到人們的歡呼,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個人在我們面前,他聰明、有勇氣說真話,用賽車和寫書養(yǎng)活自己,不寄生于某些協(xié)會組織,“我們”不用擔心他和“他們”同流合污。我們需要韓寒這樣的市長。不管這個“中國最有文化的司機”韓寒適合不適合當市長,我相信如果他有權去評論一個市長做的是否合格,他有能力讓人心服口服--只要他愿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