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楞伽經》中,佛陀說:“悲生于智。”在過去的五千年里,中國尋求智慧的個體們—不管他們把它稱之為“法”還是“道”—一直在堅持不懈地尋找著它,有時候,他們在山里發(fā)現了它。但是遲早,智慧會生起慈悲。遲早,道會來到世間。
把道帶入世間的佛教徒被稱做菩薩,道教徒被稱做神仙。他們自己也承認,很少有道教徒能修煉到那一步。但是有些人確實成仙了,盡管他們總是很難找到—只有那些確實不與其他人住在一起的人,才能成仙。如果他們不是一起離開這個世界而飛到仙島上去,那么他們通常都住在大山里、沙漠里和沼澤間。但是他們也喜歡去有人煙的地方的佛寺、市場和酒店:他們來人世間尋找可以授之以道的人。
在長安,或者說西安,在過去的一千年里,神仙們的聚會地點一直是八仙宮。它建于公元11 世紀,是在一座早期的道觀的舊址上建的。8 世紀的時候,在一家酒店里,呂洞賓遇見了神仙漢鐘離。八仙宮就在這座酒店附近。
呂洞賓和漢鐘離是一個隱士群體的創(chuàng)始成員。13 世紀的時候,這個群體以“八仙”而聞名。幾百年前,詩人李白和杜甫在“飲中八仙”之列。提到這種八位圣人的組合,要追溯到很早以前。但是這些早期的群體,沒有一個能像呂洞賓和漢鐘離所在的八仙群體這樣,激起人們的熱情,更不要說尊敬了。當然,道教所承認的神仙有成百上千位,正像佛教所承認的菩薩有成百上千位一樣。為什么這八個人得到特殊的青睞,原因不得而知。當初是誰選擇了他們,也不知道。除了修道以外,他們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終南山修道。
盡管這個群體的成員不時地有所變化,但是“八”的選擇卻不會變。很顯然,這是要給《易經》中的八卦賦予人的形式。據說這樣一來,八仙就代表著不同的陰陽關系的組合,諸如第一和最后、年老和年輕、男性和女性、美麗和丑陋等。
八仙中的第一位是漢鐘離。他常常被畫成手持一把扇子,坦腹迎風。顧名思義,他出生于公元1 世紀的漢朝。他是一位將軍,被派去跟羌人①打仗—其時羌人已經入侵到都城西面的渭河平原上。他被打敗了,恥辱地逃進了附近的終南山里。在那里,他遇見了幾位道長,他們把長生不死的秘訣傳授給了他。八百年后,他又把這些秘訣傳授給了呂洞賓,其中包括八段錦—為了促進氣的循環(huán),直到今天,人們還在練習它。
八仙中的最后一位是曹國舅。他常常手持一對陰陽板,上有皇家標志。他是宋代曹太后的弟弟,據說宋仁宗給了曹國舅這對陰陽板,以確保他得到廣泛的布施和尊敬。有一天,漢鐘離和呂洞賓發(fā)現曹國舅在終南山里坐禪。他們問他在修什么,曹國舅說他在修道。他們問他道在哪里,曹國舅指指天。他們問他天在哪里,曹國舅指指心。兩位神仙大笑起來,恭喜曹國舅對道的理解,并邀請他加入到他們當中。
八仙中最老的成員是張果老,他手持一只叫“魚鼓”的竹筒,常常倒騎一頭白驢,這頭驢能夠日行千里,它也能夠被像一張紙一樣地卷起來,以后往它身上噴水,它就能活過來。盡管兩部唐史中關于張果老的傳記,都說他出生于8 世紀,但是也有人說,張果老曾是混沌初開時的一只白蝙蝠,這樣一來,他就成為八仙中資格最老的成員。
八仙中最年輕的成員是韓湘子。他是9 世紀時的學者兼詩人韓愈的侄子。一般情況下,他總是以手執(zhí)一管簫的形象出現在畫中。他因為無心從政而遭到叔叔的批評。韓湘子寫了一首詩作為答復,描述了他在終南山隱居生活的快樂—他靠露珠、彩云和研碎的珍珠粉過活。但是直到后來他顯示神通,使牡丹在冬季里開花,才最終使他叔叔確信,他決意要修道,而不是當官。
呂洞賓是八仙里最受人歡迎的一位,已經成為幾門藝術和手工藝行業(yè)的祖師爺—其中包括文學。為了顯示陽剛之氣,他常常背懸一口寶劍,手執(zhí)一把拂塵。這把寶劍能使他隱身,幫助他斬斷煩惱。拂塵代表權威和師父的身份。
把道帶入世間的佛教徒被稱做菩薩,道教徒被稱做神仙。他們自己也承認,很少有道教徒能修煉到那一步。但是有些人確實成仙了,盡管他們總是很難找到—只有那些確實不與其他人住在一起的人,才能成仙。如果他們不是一起離開這個世界而飛到仙島上去,那么他們通常都住在大山里、沙漠里和沼澤間。但是他們也喜歡去有人煙的地方的佛寺、市場和酒店:他們來人世間尋找可以授之以道的人。
在長安,或者說西安,在過去的一千年里,神仙們的聚會地點一直是八仙宮。它建于公元11 世紀,是在一座早期的道觀的舊址上建的。8 世紀的時候,在一家酒店里,呂洞賓遇見了神仙漢鐘離。八仙宮就在這座酒店附近。
呂洞賓和漢鐘離是一個隱士群體的創(chuàng)始成員。13 世紀的時候,這個群體以“八仙”而聞名。幾百年前,詩人李白和杜甫在“飲中八仙”之列。提到這種八位圣人的組合,要追溯到很早以前。但是這些早期的群體,沒有一個能像呂洞賓和漢鐘離所在的八仙群體這樣,激起人們的熱情,更不要說尊敬了。當然,道教所承認的神仙有成百上千位,正像佛教所承認的菩薩有成百上千位一樣。為什么這八個人得到特殊的青睞,原因不得而知。當初是誰選擇了他們,也不知道。除了修道以外,他們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終南山修道。
盡管這個群體的成員不時地有所變化,但是“八”的選擇卻不會變。很顯然,這是要給《易經》中的八卦賦予人的形式。據說這樣一來,八仙就代表著不同的陰陽關系的組合,諸如第一和最后、年老和年輕、男性和女性、美麗和丑陋等。
八仙中的第一位是漢鐘離。他常常被畫成手持一把扇子,坦腹迎風。顧名思義,他出生于公元1 世紀的漢朝。他是一位將軍,被派去跟羌人①打仗—其時羌人已經入侵到都城西面的渭河平原上。他被打敗了,恥辱地逃進了附近的終南山里。在那里,他遇見了幾位道長,他們把長生不死的秘訣傳授給了他。八百年后,他又把這些秘訣傳授給了呂洞賓,其中包括八段錦—為了促進氣的循環(huán),直到今天,人們還在練習它。
八仙中的最后一位是曹國舅。他常常手持一對陰陽板,上有皇家標志。他是宋代曹太后的弟弟,據說宋仁宗給了曹國舅這對陰陽板,以確保他得到廣泛的布施和尊敬。有一天,漢鐘離和呂洞賓發(fā)現曹國舅在終南山里坐禪。他們問他在修什么,曹國舅說他在修道。他們問他道在哪里,曹國舅指指天。他們問他天在哪里,曹國舅指指心。兩位神仙大笑起來,恭喜曹國舅對道的理解,并邀請他加入到他們當中。
八仙中最老的成員是張果老,他手持一只叫“魚鼓”的竹筒,常常倒騎一頭白驢,這頭驢能夠日行千里,它也能夠被像一張紙一樣地卷起來,以后往它身上噴水,它就能活過來。盡管兩部唐史中關于張果老的傳記,都說他出生于8 世紀,但是也有人說,張果老曾是混沌初開時的一只白蝙蝠,這樣一來,他就成為八仙中資格最老的成員。
八仙中最年輕的成員是韓湘子。他是9 世紀時的學者兼詩人韓愈的侄子。一般情況下,他總是以手執(zhí)一管簫的形象出現在畫中。他因為無心從政而遭到叔叔的批評。韓湘子寫了一首詩作為答復,描述了他在終南山隱居生活的快樂—他靠露珠、彩云和研碎的珍珠粉過活。但是直到后來他顯示神通,使牡丹在冬季里開花,才最終使他叔叔確信,他決意要修道,而不是當官。
呂洞賓是八仙里最受人歡迎的一位,已經成為幾門藝術和手工藝行業(yè)的祖師爺—其中包括文學。為了顯示陽剛之氣,他常常背懸一口寶劍,手執(zhí)一把拂塵。這把寶劍能使他隱身,幫助他斬斷煩惱。拂塵代表權威和師父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