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作者用了一些方言土語,即密蘇里州黑人土話;西南邊遠林區(qū)最地道的土 話;“派克縣”一般性的土話以及這個縣土話中四種略有變化的分支。這些不同色彩的差 別,并非作者隨意或想當然地構(gòu)造出來的,而是嚴謹苦心地記錄的結(jié)果,是由于作者通曉這 些方言土語,因而是確實可靠的。
我所以作這樣的說明是因為如果不加說明,讀者便可能以為所有這些人物都想說同樣的 話,而又沒有能做到,那就不符合事實了①。
①吐溫在本書中大量采用方言土語是本書的特色之一。這大大有利于生動地表現(xiàn)各 地的地方色彩和黑人的種族色彩,也大大有利于表現(xiàn)作品中人物的個性化。適當?shù)夭捎梅窖?土話以鋪敘情節(jié),刻劃人物,而不是單用敘述人語言這一種語言,這乃是文學史上一大進步。
本書出版時,適值方言土話進入美國文學作品達到了“高潮”時期。同類作品有186 9年的斯托夫人的《老鄉(xiāng)親》,1871年她的《賽·勞遜的爐邊故事》;愛德華·曷格爾 頓1871年的《校長》;勃勒特·哈特1870年的《咆哮營的幸運兒》。這些被通稱為 “鄉(xiāng)土文學”,其功績在于打破了東部作家高雅文學的壟斷,更貼近于下層人民的生活、促 進了美國文學的繁榮。可見吐溫此書采用方言土語,并為此在卷首發(fā)表一個說明,促請讀者 在開卷前便注意到本書這個特色,其意義非同一般。這樣重視方言土話以突出人物的個性化 以及地方色彩與民族色彩的特色,一直影響到今天美國的文學作品。
對方言土語這個特色,要在翻譯中嚴格遵循原作的一字一句加以表現(xiàn),是比較困難的。 因為中外語言不同,如果硬譯,結(jié)果可能使讀者讀不下去,并使文學的特色幾乎完全消失。 過去已有的譯本,有的只好完全放棄表現(xiàn)方言土話這個特色,有的只表現(xiàn)黑人(杰姆)土話 的某些特色,對于白人的方言土話特色,難以表現(xiàn),只好放棄。這個譯本采取后一種路子, 并適度地加以變通,以既表現(xiàn)黑人(杰姆)性格,又不致傷害作品的文學性與鑒賞中的可讀 性為原則。
閱讀原文的讀者、如果對本書中的方言土語感到興趣,可參閱Harold Beaver 《Huckleberry Finn》Unwin Critical Library,London,1987,中的有關(guān)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