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故園(7)

紅浮萍 作者:李彥


年逾古稀的外公因中風臥床不起時,雯尚為豆蔻年華的小姑娘。

老人自知留在世上的時日已屈指可數(shù)。一晚,他將子女喚至床前,看著像三棵小白樺般挺拔俊秀的兒女,淚水止不住地涌出他枯萎多皺的眼眶,滾落在花白的胡須上。

“如果我走后,給你們每人都留下一大筆錢,”老人試探著,“錢多得吃穿都用不完,你們打算怎么用呢?”

棠漫不經(jīng)心回道:“無非買房置田罷了?!?/p>

琴低頭垂目半晌,方輕聲啟口:“花用不完,只好存在錢莊里了?!?/p>

外公的目光,最后落在雯的臉上。

小女兒明亮的眼珠一轉(zhuǎn),吐出清脆的兩個字:“放賬!”

外公仰頭不語,良久,方長嘆一聲:“咳,可惜,你怎么不是男兒啊!”

連續(xù)七天七夜隆重浩繁的葬禮,已近尾聲。

大門外,沿街里許,擺放著親朋至交送來的各色花圈,挽聯(lián)孝幛。最惹眼的,是展示于大門兩側(cè)的出行用具。左側(cè),用錫箔糊裱的四匹高頭大馬,形態(tài)大小幾可亂真,拉一輛金紙制作的轎車,其美輪美奐,引得觀者贊不絕口。右側(cè),立一紙扎車夫,拉一輛簇新的黃包車。這種膠皮轱轆車,為新近傳入古城的交通工具,于坊間尚為稀罕物事。工匠惟妙惟肖的技藝,使人看不出這輛車竟也為紙箔所制。圍觀者不免惋惜,這一應美麗精巧的藝術(shù)品,都將在幾個時辰后付之一炬,伴亡者升天。

大門內(nèi),寬敞的堂屋正中,停放著沉重的楠木黑棺。靈前香煙裊裊,孝幔重重。連日來,大院內(nèi)充塞著各色人等:前來吊唁的親朋好友,置辦喪禮雜事的傭工,吹奏哀樂的藝班子,外加日夜念經(jīng)超度亡魂的眾僧。

外婆已疲憊不堪,仍強打著精神接待親友,指派下人。她所面臨的,是雙重艱巨的任務。

外公在病勢沉重時,親自做主為十七歲的棠訂下了一門親事。未想,距迎娶僅差九天之時,外公卻撒手人寰,終未能親眼看見兒子的良辰吉日。

喜帖已全部發(fā)出,辦喜事的所有準備都已就緒,倘若此時取消婚禮,照習俗要在守孝三年后方可重新迎娶。鑒于紅白喜事皆為興師動眾,耗時耗財又耗力,為節(jié)省起見,外婆果斷決定,葬禮結(jié)束后,婚禮仍按原計劃進行。

幾天來,偏院里的廚房未曾熄火,大碗小碟地招待著川流不息的人群。今天是最后一日,來賓已達高峰,坐滿十余張八仙桌。楊家親友多,好吹毛求疵者亦不在少數(shù)。外婆小心謹慎地應付著各位,唯恐給愛挑眼者留下日后嚼舌的話柄。今日若順利度過,后日的婚禮便可如期舉行。

外婆時而回首,朝擺在堂屋案上的大座鐘?去焦急的一瞥。擇好的出殯吉時,就在眼前。

恍惚間,她似乎覺察到院中氣氛異常,有人在擠眉弄眼。尚未看清究竟有何差池,只見族人中七八個老少爺們兒已經(jīng)離席,邁入前廳。一個手勢,眾人便似一堵墻般齊刷刷地橫在了靈前。

外婆定睛,見為首一人竟是外公的同父異母弟,六老爺。只見他不慌不忙,邊翹著小指用牙簽剔著稀疏的齒縫,邊用眼角冷冷掃視著外婆,拿腔拿調(diào)地代表幾戶人家,提出了對外公遺產(chǎn)重新分配的方案。

“你若是個曉事的嘛,自不必我們多言。若是裝糊涂,哼!”六老爺將牙簽狠狠朝腳下一擲,虛肥的黃面皮上擠出陰森森一笑,“也就別怪我們不客氣了?!?/p>

“對,這棺材今天就別想出堂屋!”脅從者捋袖子跺腳板,一片吵嚷。其中一人,拿出早已備好的一掛黃銅大鎖,叮當響著,示威性地掛在了堂屋門環(huán)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