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說你希望它能在一瞬間就從靜止加速到600英里每小時,那么他們就會采取相應的設計。他們會想:“那種設計的特性將無法承受那樣的啟動扭矩。在那樣的加速度下,飛機將會解體。我們需要一種具有不同的特性或者說結構的設計。”
如果你說這架飛機必須既要能從4萬英尺的高空向沙漠俯沖,能承受一定的高溫,還要能在雷達的監(jiān)控下飛躍北極,能承受一定的低溫,那么他們就會開始考慮具有不同特性的其他材料。他們想的是設計的特性。如果這架飛機必須要運送貨物,或者要達到不同的速度,或者要持續(xù)飛行很遠的航程,那么它的重量、燃油效率以及其他問題就會變得特別重要。如果這架飛機需要在高速飛行時具有極好的機動性,那么合金必須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以免因那些復雜的機動變換而解體。特性最重要,而這取決于設計要滿足哪些要求。
就像扭矩、天氣、溫度、重力等現實對飛機的材料提出了必須滿足的要求一樣,也有一些現實對人提出了完成任務、不會失敗所必須滿足的要求。一個人的人格決定了他滿足現實要求——也就是他在現實世界中碰到的要求——的能力。因此,作為本書的出發(fā)點,我給人格下的定義是:
人格= 滿足現實要求的能力。
在商業(yè)以及整個人生中,現實的要求會不斷地出現。就像合金材料的“特性”決定了飛機能否成功地滿足溫度或扭矩等要求一樣,一個人的人格也決定了他能否在那樣的情況下取得成功。他們的性格、人格要么能夠實現成果,要么不能。只要他們的人格能夠滿足那樣的要求,他們就會成功,就會留下一條實現了目標、讓大家感到滿意的航跡。
現實提出的要求是多樣的、變化的。這其中有人際關系的要求,比如你必須要面對的難相處的人和棘手的關系。不管是在商業(yè)的哪個層次上,人人都曾感受過這樣的現實。從改建現場離開的房主想:“要是我能換一種方式與承包商打交道,結果是不是會比現在好一些?”開完家長會的家長想:“要是我能以更好的方式與那位老師打交道,我的孩子是不是會有更好的機會?”穿過走廊的上司想:“要是我能更有效地處理那個人的問題,我們是不是會得到更好的結果?”人人都曾這樣想過:“要是我能與上司相處得更融洽一些,我現在是不是會做得更好?”而且,讓個人或團隊對你有足夠的信任,讓你能依靠大家的力量來取得成功,這種現實始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