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中學的時候高中只有兩年。在高一的時候,我們便面臨高考的壓力了。高考對我們基本上是一次性的機會。我覺得平時學得再好,到時候會有什么表現(xiàn)也很難說。
在中學的時候,我慢慢地開始喜歡聽大人談話聊天。我父母的同事有的也喜歡和我聊一些事情。有一次在與我母親的同事柴叔叔閑聊當中,我突發(fā)奇想地問他,如何才能保證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績。
柴叔叔給我的答案也是非常簡單:“你想,如果你有了中學老師的水平,你是不是就有很大把握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績了?”
這話對我的啟發(fā)挺大。我覺得蠻有道理的。所以,立即投入行動,開始搜集購買專門給中學老師用的參考資料。
這些專門針對中學教師出版的參考資料不是習題集,而是與我們的課本配套的,對課本內(nèi)容所做的更深入的分析和講解,并且提供了一些超出正常課程以外的知識內(nèi)容。
做題對我來講從來不是一件樂事,但是看這些分析講解的材料,我很是樂在其中。盡管其中的很多內(nèi)容并不在考試范圍之內(nèi),但是通過閱讀這些材料,我對于自己學習的內(nèi)容有了新的理解,并且能夠從高一點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內(nèi)容,有效地開闊了我的視野。
我很難準確地說,這種做法到底給我?guī)砹硕嗌偈找???墒撬屛衣伢w會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你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來看你目前所作的事情的話,你就有更大的把握把目前的事情做得更好。只拘泥于眼前和現(xiàn)實,其結果很可能是被困于現(xiàn)實之中窮于應付眼前的問題,難以有出色的表現(xiàn)。這種認識,通過兩年左右的實踐,逐步變成了我的一個習慣:遇到事情,總是喜歡跳出來看一下。
這種認識,特別是習慣的養(yǎng)成,對我日后的幫助是非常明顯的。在我工作以后,我不斷地去學習和思考一些與我當前工作有直接聯(lián)系,但是又超出了我直接工作范圍的知識和問題。它一方面能夠幫助我把眼前的工作做得更好,同時使得我在做眼前工作的同時獲得了超越,但這一超越又沒有脫離眼前的工作。我認為這是我能夠在實踐中不斷成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超越現(xiàn)實是為了更好地腳踏實地做好當前的事情;腳踏實地提供了超越現(xiàn)實的基礎,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面對未來。能夠把這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而不是只顧眼前的工作,或完全脫離眼前的工作去好高騖遠,這正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