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活動中,風險無處不在。盡管如此,人們對風險的界定卻是五花八門。早期,人們比較關注的是如何區(qū)分風險是主觀臆斷的還是可以客觀量化的。1921年,弗蘭克·奈特(Frank Knight)嘗試著對風險和不確定性進行區(qū)分:
“風險與不確定性根本是兩碼事。然而,人們卻從來也沒有對它們進行過明確的區(qū)分。究其原因,‘風險’在一般的情況下是可以量化的,而在有些特殊的情況下又不能量化。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風險或是不確定性會造成截然不同的后果??梢灶A測的不確定性(我們將其稱作‘風險’)與不可預測的不確定性有著本質的差異。所以,不可預測的不確定性就不能稱為‘風險’?!?/p>
如上所述,奈特僅僅將可以量化的不確定性看作一種風險,他舉出的例子是兩個人從壇子里隨機抓取紅、黑兩種顏色的小球。第一個人并不清楚壇子中每種顏色究竟有幾個球,第二個人卻知道紅球與黑球的比例是3∶1。因此,第二個人能夠預計到抓取到紅色球的概率是75%(這無疑是對的),而第一個人只以為他抓取到紅色球的概率是50%。奈特也由此得出結論,第二個人面臨的是風險,第一個人則屬于無知。
我們認為,過分關注不確定性究竟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并不足取。毫無疑問,對于可量化的風險容易驗證,但是,我們更關心各種不確定性,不管它是否便于測量。2004年,霍爾頓(Holton)在一篇論文中對風險進行了界定。他認為,風險必須具備兩個要件。第一,實驗的結果是不確定的;第二,實驗的結果要有實際的意義?;魻栴D在論文中說,如果一個人不帶降落傘直接從飛行中的飛機機艙跳下,他并不面臨風險,因為他必死無疑,不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從壇子里隨機抓取紅、黑兩種顏色的小球對人也不構成風險,因為不管是抓到紅球還是黑球,并不影響到他的健康或是財富。當然,如果人們在紅球或是黑球上貼上價值標簽,那么抓取的結果就意味著風險。
各種各樣的行業(yè)都會面臨風險,比如保險、工業(yè)工程、證券等,所以,不同行業(yè)的人對風險給出不同的界定就不足為怪了。以下是有關風險的幾種解釋:
● 風險與可能性的差異:雖然有些學者說到風險都強調一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但是人們更多的是將一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與事件的結果結合在一起考慮。因此,雖說大地震發(fā)生的概率很低,但是因為它引發(fā)的災難嚴重,所以人們都把大地震歸為高風險事件。
● 風險與威脅的差異:有些行業(yè)將風險及威脅視為兩種事件。所謂威脅,是指發(fā)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負面影響很大的事件,而且難以對可能性進行量化預測。風險則是指發(fā)生的可能性較大的事件,而且有充足的信息對事件可能性以及結果進行預測。
● 所有的結果與負面結果的差異:在對風險進行界定的時候,有人側重事件的負面影響,另一些人則會將事件的所有影響都考慮在內。例如,工程技術人員在為風險下定義的時候,關注的是事件發(fā)生的各種可能性所帶來的結果,并且將其視作應該避免的結果,要對事件發(fā)生造成的災害進行預測。其公式如下所示。但是,金融界對風險的定義是投資的預期回報與實際回報之間的差異,而實際回報并不一定是一個負值。
風險=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以貨幣或死亡計價的負面影響
如果我們按照第三種方式來界定風險,那它的內涵就要寬泛得多,因為它既包括了負面的影響,也包括了正面的影響。漢語中有時將“風險”寫成“危險”,它就包括了兩層含義:一是“?!?,二是“險”,前者是風險的淺層次,后者則是風險的深層次。本書中對風險的界定就包括這樣兩個層面。書中既討論風險的基本含義,又討論風險帶來的問題。我們關注的是如何降低風險,以及如何規(guī)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