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珠橋

巴金選集8:散文隨筆選 作者:巴金


河南同河北雖然中間只隔了一條珠江,卻是不同的兩個世界。從前沒有橋的時候,人就靠著篷船和電船往來兩岸。如今卻有一座大橋把這兩個不同的世界連接起來了。這就是新建成的海珠橋。

我在中國都市里見過的鐵橋,這算是最大的一座了。但是橋上只有胡漢民的題字,修橋工人的名字是看不見的。

我住在河南的最大建筑物機器總工會的三樓上。一個小房間做了我的寢室。從整夜開著的窗戶里,我看見對岸燈燭輝煌的河北夜市和西堤一帶的高建筑物。

機器總工會里晚上總是人聲嘈雜,因為那里住得有一些失業(yè)工人(因工潮而被“開除”的),那里時時有工人開會,而且每隔一夜下面娛樂場里還要演出機工劇社的粵劇。

夜里我睡得很遲。但是第二天早晨一起床,稍微休息一下,或者讀一兩小時的書,我就離開寢室到河北去,一直到晚上九、十點鐘我才回到河南來。我不喜歡搭電船,我不喜歡坐手車,每天我至少走過海珠橋兩次。

海珠橋的形狀有點像上海的外白渡橋,但是比外白渡橋長,在河北的一端連接著維新路,長堤還在它的下面。橋下有汽車,有行人。我每天走過那一段的時候,就覺得我的腳一步一步地踏在別人的頭上。

這道橋并不是一個整塊,它是一道活動的橋。橋中間有一條長的裂縫,從這里可以看見河水的流動;有時候大船經過,橋就從這里分裂開,成了兩段,高高地向天空舉起,就像起重機的杠桿一樣。

上午我經過海珠橋,那時太陽正曬在橋上,行人們揮著汗在那里擁擠地走著。車輛很少,人行道上也擠滿了人,有些人在走,有些人倚著欄桿望下面的水。橋下面許多木船很整齊地排列在那里。這些船都是人的家,蛋民就生活在船上,而且是靠著船生活的。我走得很快,我沒有時間看兩旁的景物,太陽太熱了!

晚上我從河北回來,有時經過長堤。從那里的石級一步一步地走上橋。我拖著疲倦的身子慢慢地在橋上移動??諝鉀鏊?,到處都是人聲,人行道上坐滿了工人,有些睡在那里,有些就坐在鐵架上面。橋上電燈明亮,海珠橋就像一個會場,夜晚好像是工人的節(jié)日。

我也擠進人叢中去。我走到欄桿旁邊,我埋頭看下面的珠江。夜里的水面是平靜的,依舊是那幾排木船泊在下面,沒有亮,沒有聲音,大概人已經睡了。沿著長堤一帶也泊了許多只船,那些船都是醒著的,我看見它們在眨眼。船上的姑娘這時候正站在長堤上,嬌聲軟語地呼喚客人。

我回到機器總工會,站在三樓走廊上,望遠鏡拿在手里,我在眺望廣州市的夜景。我慢慢地移動腳步,到了走廊的另一端,便看見海珠橋的一段,高聳的灰白色鐵架,玩偶一般的往來的行人,在黑暗的背景里分明地顯露出來。

我在走廊上立了許久。我不想把眼睛離開鐵橋,我的眼睛看得很清楚:那景象是真實的。鐵橋真實地擺在那里,我自己也曾在鐵橋上面走過。人的力量(勞動者的力量)能夠完成一切,我每次想到這個,就被一種創(chuàng)造的喜悅抓住了,這喜悅會滲透我的全身,使我的身子慢慢地顫抖起來。

我愛都市,我愛機器,我愛所謂物質文明。那是動的,熱的,迅速的,有力的。我知道都市里包含著種種罪惡,機器使勞動者受苦,物質文明只供給少數有錢有勢的人以高級的享受。然而這應當由我們這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負責(所以我們應當把它改造)。

讓那些咒罵都市、咒罵機器、咒罵物質文明的人,拿“精神”安慰自己罷!至于我呢,我再說一次:

我愛都市,我愛機器,我愛物質文明。

1933年6月在廣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