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治權之不能分割既如上述,則說者謂統(tǒng)治者大于臣民之各個,而小于臣民之總和,其說自不能成立。夫使所謂總和非即國家之法人身份,則是謂總和即等于各個,其詞為不通;若謂總和即系國家之法人身份,則總和之權力即同于統(tǒng)治者之權力,而其說亦不通也。使統(tǒng)治者即為全民會議,則此說之不通可以立見。但統(tǒng)治者無論其為全民會議,亦為一人,其理固同,則是說豈能成立乎?
統(tǒng)治者之權力既大于所有臣民,故其榮譽亦應大于所有臣民,蓋統(tǒng)治權乃榮譽之源泉也。凡王公侯伯之爵,皆統(tǒng)治者之所賦也。夫在家主之前,則一切仆隸皆為平等,故在統(tǒng)治者之前,一切臣民皆為平等。雖在他時本有等級,而此際皆無分別,正猶日光之下,眾星皆斂其光芒也。
于此將有人抗議,以為如此而人民之處境無乃太苦,而一任彼有無限之權者之任情宰割乎?故生于君主國者,每歸怨于其君,生于民主國者,又歸罪于其政體。其實無論政體之如何,但能保護人民,實無所用其怨尤。蓋人生不順利之事,不能完全避免,有國有政府,人民固亦不免痛苦,然充其量,豈不逾于無政府互相殘殺爭奪之內亂之世乎?且有國者,何嘗能以害民為利益,唯民強斯國能榮盛。民間所以有不平者,率皆因不樂于捐輸。殊不知平時不輸其財,則一旦有警,執(zhí)政者將何制敵而御侮耶?人之習性,每思短視,于當前細小之捐稅,則認為莫大之痛苦,但無形之禍患,非有捐稅無由消弭,彼則懵然無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