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養(yǎng)成教育的四種方法(4)

決定孩子命運的12個習慣:養(yǎng)成教育序列化訓練方案(節(jié)選) 作者:林格


一天,獻之問母親:“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母親搖搖頭?!拔迥昕傂辛税??”母親又搖搖頭。獻之急了:“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wěn)。”獻之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背后。

獻之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xiàn)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添了一點,然后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獻之仍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母親認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唯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后泄氣了。母親見他驕氣已經消盡,鼓勵他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后來,他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和父親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倘若沒有這樣嚴格艱苦的訓練,恐怕歷史上就沒有“二王”的出現(xiàn)了。

3. 要求和原則

(1)“苦練”與“趣練”相結合

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以后是非常愉快的,但要養(yǎng)成好習慣,把不經常出現(xiàn)的行為訓練成經常出現(xiàn)的行為,則是一個十分艱苦甚至是“痛苦”的過程,需要咬著牙戰(zhàn)勝許多困難,更要經過許多枯燥單調的練習。特別是針對已經形成的不良習慣,矯正起來頗有些“難于上青天”的味道,要克服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不少人半途而廢,功虧一簣。

雖然如此,我們并不提倡苦行僧式的訓練,如果孩子光是苦練,過不了多久就會感到厭煩。所以,不妨“苦練”與“趣練”相結合,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過游戲、活動、競賽、繪畫等途徑,不斷變換形式來進行訓練。

例如培養(yǎng)使用禮貌用語的好習慣,就可以在不同的場合來進行,抓住去商場購物、乘車買票、外出游玩等機會,提醒和訓練孩子在不同的場合使用好禮貌用語。如乘車時不小心踩到了別人的腳,要誠懇地向對方道歉,說聲“對不起”;售票員遞過來車票,最好道一聲“謝謝”;中途下車跟朋友分別,要記得說“再見”,等等。這種自然的生活場景對孩子培養(yǎng)良好習慣十分有利。

(2) 嚴格遵守,不能放松

訓練的過程是痛苦,即使孩子不愿意,也要鼓勵他咬著牙堅持下去。訓練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好的習慣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來鞏固,不可能一蹴而就。

嚴格的訓練要避免情緒化。千萬不要一高興就放松了對孩子的要求,或者是因為心情不好而對一個小細節(jié)斤斤計較。沒有相當?shù)哪?,很難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不同行為習慣有不同的標準,確定標準之后,就要嚴格遵守,不能放松。

(3) 持之以恒,堅持到底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一切存在美的東西其本性都是在嬌弱的時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長硬以后就不容易改變了?!薄扒熬o后松”、“一曝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等在習慣培養(yǎng)中都是不可取的。

習慣培養(yǎng)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如果不堅持,今天訓練,明天放假,行為就難以變成自動化的習慣。培養(yǎng)習慣是個長期工程,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

由于人的行為往往具有慣性,在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會出現(xiàn)反復。所以,在進行訓練時,一定要反復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種行為上已經表現(xiàn)很好了,也要反復抓。

4. 操作方法

關于如何運用訓練法,關鴻羽教授在《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一書中曾作了詳細的闡述,這里結合該書進行說明,供大家參考。

(1) 目標明確,要求具體

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通過反復的分解操作練習,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穩(wěn)定的動力定型,有些操作過程較復雜的行為要求,可采用分解操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