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口水能定匯率嗎?(1)

貨幣的教訓(xùn):匯率與貨幣的系列評論 作者:周其仁


口水能定匯率嗎?

匯率者,貨幣間的市場之價也。譬如近來又吵得沸沸揚(yáng)揚(yáng)的人民幣匯率,無非就是多少人民幣換一美元的市價問題。以變動的趨勢著眼,用比今日之匯價更少一點(diǎn)的人民幣就可換得一美元,人民幣就是升值了。反過來,用更多的人民幣才換得同樣一美元,人民幣則貶了。

市價有什么好吵的呢?在日常生活里,你我不是天天要進(jìn)市場,時時要與市價打交道嗎?經(jīng)驗很真實(shí):早餐之價不要吵,鉛筆文具之價不要吵,衣帽鞋襪之價也不要吵。市場之道,可以討價還價,但不需要吵。講不成價錢也好辦,買賣不成仁義在,還有下回哩。從沒見過“白菜升值派”,隆重其事寫下白菜應(yīng)升值的理論及其政策主張的--賣白菜的只要對其他買家的光顧信心滿滿,不改口自己的出價就足夠了。

是不是匯率涉及與老外的生意,所以非吵不可呢?也不盡然。今年1月到達(dá)沃斯開會,來回搭乘德國漢莎航空的班機(jī)。我的立場,擺明是希望自己口袋里的人民幣對漢莎機(jī)票升值的。無奈尋來比去,同等條件下沒有他家航空公司的可選,只好屈從對方--那分明可惡的人民幣貶值派。相比之下,成都遠(yuǎn)郊的農(nóng)民比我本事大:他們也是人民幣對可口可樂汽水的升值派,卻足不出村就可以在小賣店里購得只有城市銷價五分之一的可口可樂。勝利可不是吵來的,那只是因為其他競爭者逼得可口可樂不敢多要一分錢!

市場之價為什么無須吵?我的理解,市場其實(shí)是一套靠行為定價的游戲。天下買家大同小異,差不多個個都是自己持有貨幣的天生升值派。賣家也大同小異,都是顧客手持貨幣的貶值派。問題是,市場里的升值貶值不需要吵,大家出價就是了。橫豎買家與買家爭、賣家與賣家爭。至于升值派能不能贏,決定的因素是賣家營壘的競爭程度是不是壓過了買家營壘的競爭程度。若是,吵不吵無所謂,買家所持貨幣終究要升值;若不是,吵得再兇,買家的貨幣也擋不住對賣家的商品貶值。

這是說,凡能夠以行為定價錢的,吵鬧就多余了。從這點(diǎn)看,市場就是以出價競爭的行為代替口水和政治辯論的一套制度。是的,古往今來,自發(fā)的市場熙熙攘攘,但絕不吵吵鬧鬧,更不是好勇斗狠之輩喊打喊殺的好去處。不是市場里沒有利害關(guān)系,無論中國人與中國人,中國人與外國人,還是外國人與外國人,買賣各方的利害分歧與生俱來。這點(diǎn)恒古不變。但是,在市場制度下,可以出價定勝負(fù),吵鬧實(shí)在多此一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