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教育九大信條
1920年8月,晏陽初回到上海,找到了基督教青年協(xié)會領袖余日章先生,表達了自己要辦平民教育的想法,余日章很贊同,并在青年會增設了“平民教育部”,請晏陽初來主持工作。從1920年冬天開始,晏陽初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考察了19個省的教育情況。1922年2月,由晏陽初主編的平民教育用書《平民千字課》出版,收錄了最常用的一千個漢字。晏陽初還號召全國要有教育的氣氛,讓人們都認識到識字的重要意義。1922年3月,晏陽初到湖南長沙推廣平民教育運動,將長沙全城劃分為52個區(qū),發(fā)動志愿者用游行的方式宣傳平民教育,分區(qū)挨家挨戶奔走相告,先后招生兩千多人。
在長沙的平民教育運動初見成果之后,晏陽初來到北京。1923年8月26日,在張伯苓、蔣夢麟、陶行知以及北洋政府總理熊希齡的夫人朱其慧等社會名流的支持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成立,朱其慧任董事長,陶行知任董事會書記,晏陽初任“總會”總干事。平教會成立后先后在華北、華中、華東、華西、華南等地開展義務掃盲活動。
晏陽初提出了平民教育九大信條:“一、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二、深入民間,認識問題,研究問題,協(xié)助平民解決問題。三、與平民打成一片。四、向平民學習。五、與平民共同協(xié)商鄉(xiāng)建工作。六、不持己見,當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七、不遷就社會,應改造社會。八、鄉(xiāng)建是方法,發(fā)揚平民潛伏力使他們能自力更生是目的。九、言必行,行必果?!边@九大信條也成為了平民教育行動的綱領。
海外華人與張作霖的支持
1925年,晏陽初到夏威夷的首府檀香山出席太平洋國民會議,在會上就平民教育做了演講,引起了廣泛的反響。當?shù)氐闹袊嗽趫蠹埳系弥耸拢懔絷剃柍踉诋數(shù)囟嘀v一些時間。于是晏陽初在檀香山多逗留了兩個星期,做了40多個演講。有些華人聽了晏陽初講的平民教育后,直言要跟隨他回國辦教育。有些華人無法回去,便提議組織當?shù)厝藶榇隧検聵I(yè)募捐。三天之內,島上兩萬華人竟然捐出了2萬多美元。這些華人的舉動鼓舞了晏陽初,也讓晏陽初辦平民教育的決心更加堅定。
1924年,晏陽初曾經(jīng)到沈陽幫助張學良教化士兵,二人就此成為朋友。張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得勝后進駐北京稱“大元帥”,張學良也一同進京。這次到北京后,張學良對晏陽初的平民教育活動大加贊賞,他更加欣賞的是晏陽初這個人才。一次,張學良把晏陽初請到家中,奉上800萬大洋用于平民教育辦學資金,同時張學良求賢若渴,希望晏陽初能夠從中抽身出來,到自己身邊從事政務工作。二人談了四個多小時,晏陽初無法直接拒絕張學良的好意,便委婉地說此事重大,要和平教總會的人商量后再給他答復。
晏陽初回到平教總會,與同事從晚上9點一直商議到凌晨4點,為的是找到一個合理而又不冒犯張學良的說法。第二天,晏陽初再次拜訪張學良,給出了自己的答復:“我們是多年的朋友,能夠彼此直言相待。另外,我們都懷有同樣的目的,就是讓中國強大起來。我認為只有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才能有富強的中國,這個基礎就是平民百姓。我是從平民的角度來建立基礎,而你則是堅持搞政治和軍事。我們都還年輕,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為國家效力。今后十年,若我們都做好自己的工作,中國不但有杰出的領袖,而且也有數(shù)百萬有才智的民眾。”晏陽初的這番話打動了張學良,張學良也不再勉強晏陽初跟隨自己從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