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親在桂林(3)

世上如儂有幾人:豐子愷逸事 作者:豐宛音


三、父親的“牛棚書屋”

從“神秘的小路”散步歸來,吃過夜飯,略事休息,父親就鉆進他的“牛棚書屋”里去,開始夜間的工作,說也好笑,這個房間原是房東家的牛棚,我們搬進來后,父親請人來平地、粉刷、打掃干凈后,就改造作自己的書屋,稱為“牛棚書屋”。但母親和我們都嫌累贅,仍舊叫它牛棚,父親也只得默認了。

別小看這牛棚書屋,又低又簡陋,父親卻把它收拾得別有洞天。竹制的書架、書桌、椅子、床鋪安放得很妥貼,一應文具用品也擺設得有條不紊,墻上懸掛著父親喜愛的幾幅詩畫,整個書房給人以簡樸、整潔、舒適之感。如果比起緣緣堂的書齋來,那當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然而,在顛沛流離了一年之后,能在偏僻的異鄉(xiāng)得到一個棲身之所,又能在一個獨用的小書房里安靜地工作,這在父親已是心滿意足了。他常說“室不在高,有書則靈”,特別是對于牛棚的雕花木窗,父親非常欣賞。說是具有古樸的美。他叫我把木窗上的圖案花紋照樣臨畫下來,貼進他的日記簿里。

在牛棚書屋里,父親致力于宣傳抗戰(zhàn)的文藝創(chuàng)作。他曾按蔣堅思原著編繪《日本侵華簡史》,又就胡愈之先生之約,繪制抗戰(zhàn)宣傳畫一套。還專門為桂師作了一組宣傳漫畫,請校方復印后,帶領學生上街下鄉(xiāng)到處張貼,并指導學生如何作宣傳畫。除漫畫外,父親還寫了《避寇五記》《還我緣緣堂》《中國就像棵大樹》等文章?!堵嫲正傳》也是在牛棚里完成的,這個時期父親還寫了不少逃難詩詞,其中有到桂林后寫的《望江南》兩首:

空襲也,炸彈向誰投!

懷里嬌兒猶索乳,眼前慈母已無頭,血乳相和流!

逃難也,逃到桂林西。

獨秀峰前談藝術,七星巖下躲飛機,何日更東歸!

以上這些工作都是父親課余在牛棚里進行的,他白天常常來不及做,夜里就在牛棚里小油盞微弱的燈光下,干到夜深人靜,這種時候,我總愛陪著父親,在一旁看書,直到他工作完畢。

這段日子里,父親確實很忙。除上課、寫作、會友外,還得經(jīng)常擠客車去市內(nèi)桂林醫(yī)院看望母親,母親臨產(chǎn)患子癇癥,要動手術。當父親趕到醫(yī)院簽字蓋章時,方知道產(chǎn)科主任鄭萬育是父親的讀者,護士周女士又是父親在上海執(zhí)教時的學生,想不到十余年后會在五千里外的桂林相見,這使父親又高興、又感慨:真是“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個難產(chǎn)而生的嬰兒是父母的第七個孩子,是我們最小的弟弟。他的名字“新枚”是父親早在漢口就取好了的。當時父親曾寫了一篇文章《中國就像棵大樹》,依據(jù)此文,父親給未出世的孩子取名“新枚”,還經(jīng)常戲呼他“抗戰(zhàn)兒子”。后來母親帶了出世不久的新枚出院,回到泮塘嶺時,父親就把他所喜愛的牛棚書屋讓出來給新枚住,他說:“……讓他吃牛奶,住牛棚,將來力大如牛,可以沖散敵陣,收復失地……”(引自《教師日記》)

自從把牛棚讓給新枚之后,父親自己就搬到西邊的廂房中去住,牛棚已夠窄了,而廂房面積更小,幾乎只能容納一床一桌。然而父親一邊收拾書物,一邊笑道:“我從牛棚搬到鶯鶯小姐的西廂,真是一步登天了!”一句話,說得我們都大笑起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