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萬物皆相連(79)

西太后:薇薇安·威斯特伍德 作者:薇薇安·威斯特伍德 伊恩·凱利


“我覺得應該再往前回溯一點,這樣可以解釋得更清楚。稍后再說“性手槍”樂隊的事吧,因為我想先談談紐約?!?/p>

薇薇安感謝了為她送茶的蒂澤(Tizer),然后在一封信上簽了名,信件好像是關于特赦的什么東西,然后將注意力轉回朋克話題上來。

朋克文化的發(fā)源地可以是紐約,也可以是倫敦;起始的年份可以是1974,也可以是1975。這取決于你個人更愿意相信哪個版本。對于某些人而言,朋克意味著音樂;而對于另外一些人而言(主要是倫敦人),朋克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造型”。而剩下的人會覺得,朋克是一種藝術。但不可否認的是,朋克是關于紐約與倫敦的故事,是一種由城市生活的焦慮而催生的風格及文化。曼哈頓是美國的朋克文化之都。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引領潮流的是位于鬧市區(qū)的兩家夜總會:CBGB和OMFUG(前者主打鄉(xiāng)村、藍草和布魯斯音樂,后者主打其他能夠讓饕餮食客感到振奮的音樂),它們在風格上都借鑒了薇薇安的店鋪TFTLTYTD。朋克們似乎都偏愛大寫的首字母縮略詞,這也許是因為更便于在T恤衫上拼寫,或者只是為了獲得向不知道的人解釋——或根本不解釋——其中含義的純粹快感。在紐約,被認為最有可能是朋克文化誕生搖籃的場所,是由席利·克里斯塔爾(Hilly Kristal,紐約傳奇酒吧CBGB的創(chuàng)始人)在曼哈頓東村(East Village)的鮑威利區(qū)(Bowery)315號創(chuàng)辦的俱樂部。而在同一時期,英王道430號毫無疑問是倫敦朋克文化的中心。因此,最近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辦的朋克文化展,則十分忠實地重現了這兩個地方的場景,就好像它們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所開設的雙子工作室,或是某種暴力行動的姊妹現場一樣。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兩個地方兼具前述兩種性質。而這兩個地方之間的聯系,即連接起曼哈頓鮑威利區(qū)和倫敦英王道的創(chuàng)意能量,就是薇薇安和馬爾科姆。

1973年的8月,英王道上的幾家店鋪收到邀請,前往曼哈頓的麥克阿爾平恩酒店(MacAlpine Hotel)參加當時的年度盛會——國家精品展,用以展示自己的商品。換了其他任何名稱,這場活動都會被認定為是普通的貿易展覽,但是舉辦方卻意識到,精品店所面向的必然是小眾高端市場,其經營規(guī)模永遠也不可能達到百貨公司那么大。然而,這次活動的沖擊力和它所具備的宣傳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展會所達成的訂單上。薇薇安在1973年的春季就開始安排參展事宜,并且再次安排本和喬到外祖父母家過夏天,這樣她就可以和馬爾科姆準備初次到訪美國的行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