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顗一行到了南京,兩年后,被朝廷迎請進瓦官寺。瓦官寺是東晉元帝造的,規(guī)模相當宏大。
智顗在這里住了八年。
按道理講,師徒兩人在一個城市,應該是有會面的,但史料沒有記載。只說智顗有了位弟子,叫灌頂,后來成為大師,對天臺宗的發(fā)展起來了重要作用。智顗的著作大部分都是灌頂記錄成書的。灌頂也是國清寺第一任住持,后被尊為天臺宗的五祖。
陳宣帝也信佛。上行下效,朝廷權貴,都對智顗表示十分的敬重。光祿王固、侍中孔煥、尚書毛喜等,曾奉敕“一日停朝事”而畢集于瓦官寺,聽智顗宣說佛法。特別是仆射徐陵,據(jù)說在夢中奉先祖之命要對智顗“一心事之”,因而對智顗“資敬盡節(jié),參不失時序,拜不避泥水,若蒙書疏,則洗手燒香,冠帶三禮,屏氣開封,對文伏讀,句句稱諾”,幾乎是將智顗當皇帝一樣對待了。
智顗在慧思門下受學多年,在禪觀方面頗有造詣。但初到建康時,人們并不認可他。
有一老僧法濟,在禪學方面很有名氣。智顗去見他,法濟躺在那里不起身,問智顗道:有人正在入定,聽見金陵北方六七里處的攝山有地動的聲響,知道山中有人練無常觀。這是什么禪定?
智顗說,定充其量只是邊定,并沒有真正深入禪定。要知道,凡是得到一點定境,就要向人夸耀,定功就會散失。
法濟一聽,趕緊起座禮拜,說自己曾經(jīng)得到這種定,但是一向人說出,不知怎么,定功就散失了,如今才知道原來如此。